小小的廣場上人來人往,從南走到北,從東走到西,幾百平方的地方,廣場舞團就劃分了好幾個,這里一群,那里一片。
有跳扇子舞的,有跳現代舞的,還有練武術的,只聽的各種類型的音樂此起彼伏,熙熙攘攘中,互不干擾。只要你想加入,總有一個你喜歡的。
如果你不想成為廣場舞中的一員,那也沒關系,還有健步走的;三人一團、七人一組踢毽子的;搬出音像,放聲歌唱的;有深情款款跳著交誼舞的……男女老少玩著各自的興趣,并樂在其中,豐富了業余生活。
暫且不講廣場舞是不是擾民,這些各自找樂趣的人們,尤其是老年人們也算是有事可做,鍛煉身體之余,也可放松心情。
我們樓下劉大爺今年六十多歲,喜歡二胡,聽說他建了個老年二胡班,專教些老年人。他每天忙得不亦樂乎,經常哼著小曲來回。
有人說人不能太閑,太閑就容易胡思亂想,出幺蛾子。曾經有個段子說忙是治療一切神經病的良藥,一忙,也不傷感了也不八卦了也不撕逼了也不花癡了。
天天忙碌的跟打雞血一樣,根本沒有機會去胡思亂想。忙還來不及呢,誰還有那閑心和時間操心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閑事。
可比起忙碌,學會適時的開導自己更為重要。在曾低迷的那段時期,我特別沉迷韓劇。看些溫馨、不燒腦的劇情,暫時緩解心情。雖說有些鴕鳥心理,可于我來說是適當的放松神經的一個途徑。
過了那個時間點,感覺再依賴電視劇的弊大于利,套路看多了,會覺得索然無味。現在對韓劇興趣所剩無幾,再說,也沒有了那個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
人有喜怒哀樂愁。喜、樂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二;而怒、哀、愁占了五分之三,這些我們不想要的情緒竟占了上風。壞情緒時不時會掙開牢籠繞啊繞啊。怎么疏通,怎么找到一個情緒的宣泄口,是個問題。
在這種消極情緒來臨的時候,有人喜歡購物;有人喜歡打掃;有人喜歡大吃大喝。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原本怒火中燒、哀怨的情緒慢慢得到紓解,這就是他們情緒的宣泄口。
“愛要大聲說出來”,苦也要吐出來,不憋著。情緒低落時更需要家人的關愛。
同事張姐說,有一次她錯怪了女兒,女兒沒有辯解只是默默的在房間里彈了一下午的鋼琴。她聽著那些哀怨的曲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了解到真實情況后,她去跟女兒道歉。女兒說,自己的委屈早已在彈奏的過程中煙消云散。她說讓孩子學這個特長,本沒有什么功利心理,只是希望她在生命的長河中,有個愛好,有個寄托。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個點能釋放壓力,調節心情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在我看來,寫字也是與自己對話的一種方式。我在這里梳理生活,收拾心情,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樂在其中。其中也離不開你們的支持和鼓勵。
前兩天我說未雨綢繆是好事,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一旦超過度,那便走向了對立面。畏首畏尾,思慮過多,若是再沒個發泄,難免會積慮成疾。人的耐壓力也有個度,一旦越過高壓線,緊繃的弦再也承受不起這重壓。
懂得適可而止是一種智慧。人生有太多的欲求,適可而止能提醒自己哪里該繼續,哪里要止步不前。因為心里明白,倘若再往前一步,便是萬丈深淵,再難回頭。
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尚不可知。生活在當下,試著找個情緒的宣泄口,每當壞情緒來敲門時,適時梳理心情,轉移視線,找點樂趣,充實自己的生活,即便跳個廣場舞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