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涂涂,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改變看得見。今天是2017年7月7日,我給大家分享的書叫《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是學習領域的一本經典著作,它不僅幫你理清了很多關于學習中模糊的概念,甚至還顛覆了一些關于學習的傳統認知。對于在任何行業或領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個人,刻意練習是黃金標準,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今天我從三個方面分享本書的核心內容。
一、天才的真相
我們一生下來就被教導要向天才學習,那么他們那些神秘的洪荒之力真的就是從娘胎里帶來的嗎?當然不是,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發現,人們之所以對所謂天才有‘他們生來就具有某種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訓練仍然可以變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以及人們對傳奇故事的本能向往。
同時,作者也發現,那些被視為天才的杰出人物,包括自閉癥的傳奇,雖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選民,但他們的成功也確實遵循著一種黃金法則,那就是刻意練習。
二、刻意練習是什么?
迄今為止,最強大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刻意練習。刻意練習究竟是什么?
(1)有目的的練習
研究證明天才的唯一秘訣在于練習。那么肯定會有很多人反駁,我進行了大量的練習,為什么我沒有成為天才呢?沒有被訓練成天才的原因,是訓練方法不對。大多數人常常進行的是無效的訓練。
對訓練存在的三種誤區:
誤區一:練習沒有太大的作用,能力受基因限制
誤區二:只要練習的時間夠長,能力就會變強
誤區三:只要夠刻苦,就會提高成績
“有目的的練習”才真正有效。那么,什么是有目的的練習?
它具有四個鮮明的特征:
①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
②具有專注的練習狀態
③練習包含反饋
④需要走出舒適區
(2)大腦的適應力
每個人練習都可能遇到瓶頸,但“天才”從不放棄。要知道所謂瓶頸,更多時候也只是心理層面的障礙,事實上你并沒有達到自己的極限,只是你的動機不足罷了。因為,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適應力,遠超一般人的認知。
一旦我們明白了大腦和身體的適應能力,就會明白,人類的潛能可以被構筑,而非簡單地發掘。
(3)心理表征
當大腦和身體不斷適應新的極限時,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使得我們進入了能力攀升期呢?這就要提到心理表征的概念了,認知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就是說在思考事物時對應的心理結構。新手與專家看問題的深度和高度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就是心理表征的不同。刻意練習能夠創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
(4)黃金標準
①刻意練習的標準
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是已經有一套行之有效訓練方法的技能。它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通過著重關注過去獲取的技能的某些方面,致力于有針對性地提高那些方面。運用刻意練習,是在任何一項事業的追求中變得更加杰出的基本路線圖。
②一萬小時法則
定義:只要你在任何事上花一萬小時來練習,就會成為大師。
但是這個法則在很多方面都是錯誤的,作者經過廣泛研究,并沒有發現支持這樣的說法的證據。只有一點,一萬小時法則和刻意練習是一致的:在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行業,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變成業內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許多艱苦卓絕的努力。
三、如何進行刻意練習?
(1)在工作中“刻意練習”
培養以練習為導向的心態,即不再認為工作日只能用來工作,練習只能在特殊時刻、特定場合才能進行,而是將日常商業活動轉變成練習活動,將練習變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在工作中運用刻意練習,最重要的是動手去做。可以進行“王牌訓練方法”和“邊干邊學”。
(2)在生活中“刻意練習”
刻意訓練針對的是每個有夢想的人,可以幫助每個想學習怎樣畫畫、編程、變魔術、吹薩克斯管、寫小說的人。它針對的是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甘心于現狀的人們。
①找到一位好導師
你必須有一個能夠給你布置訓練作業和及時反饋的優秀導師。如果沒有導師,富蘭克林的經驗或許可以借鑒:富蘭克林的寫作一流,得益于他將原著嘗試用自己的話復寫文章的內容,思考哪里有欠缺,哪里需要向原作者學習。
②三F原則
刻意練習必須牢記三F原則,即:專注(focus)、反饋(feedback)以及糾正(fix it)。
③保持動機
著手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一直堅持下去。一段時間以后,人們要么被現實打擊,要么缺少時間,立志計劃就不了了之。刻意練習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始終保持動機。
(3)杰出人物的路線圖
杰出人物擁有相同的成長路線:①產生興趣;②變得認真;③全力投入;④開拓創新。
第一個階段:產生興趣。當他們還是孩子探索著世界時,對某件事產生興趣,把它當成玩具或游戲。這是他們最終對這件事物充滿熱情的第一步。
第二個階段:變得認真。一旦他們感興趣了,下一步就是正式上課、接受訓練了。孩子也會因為練習成果受到尊重和認可而感到舒心,從而獲得繼續練習的動機。
第三階段:全力投入。一般來講,這些未來的杰出人物在12-13歲或15-16歲時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為自己領域內的最杰出人物。
第四階段:開拓創新。當他們練習掌握了最高水準之后,開始嘗試開拓創新了。如果你根本不熟悉自己的領域,怎么可能提出一種寶貴的理論或新技巧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記得點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