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我奶奶說,“人哪,越吃越饞。”那時候的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但慢慢地長大后,特別是這幾年,越來越感到質疑了。
這次旅游在拉薩品嘗到了風干的牛肉干,特別的有嚼勁。說真的一開始并不覺得咋樣,因為我的牙齒不太好,嚼起來太費力了,香歸香,無奈自已不給力,所以也沒有帶多少回來。回來之后才發現上當了,在家無聊時,特別是看電視時,拿上一根慢慢地嚼,就嚼出了那個味,一根不過癮,接二連三的嚼。到后來我與我兒子都開始數根數,一人一半了,沒辦法啊,誰讓我牙齒不好嚼不過他呢。之后,無論我到超市還是微店買牛肉干,即使買的再貴,買回來,我與兒子嘗了幾口就丟在那里不想吃了。總感覺吃到了拉薩的牛肉干,其它的都不帶勁,寧愿就不吃了。看到老公吃的起勁樣,我們倆心里就鄙視,一看就沒有吃到過正宗的牛肉干的,吃的那么歡。從那以后,牛肉干就再也沒有進過我家的門。
再來說說面包,記得十幾年前,第一次吃到85度c的面包,那感覺現在還記憶猶新。那個時候的我吃到的都是鄉鎮上做的面包,那個味哪里能與市區85度c的面包相比。從那以后我就心心念念市區的面包,無奈自已囊中羞澀,總是不太舍得買那么貴的面包。鄉鎮上做的面包我就再也不想吃了,寧愿省下一個星期的零花錢,去買心儀的面包。到如今,一個個面包微店越來越多,味道也花樣百出。可是吃多了也就膩了,打心里聞到面包飄過來的香味就反感,前幾天聽我閨蜜說,她嘗到了一家店做的面包就如當年我們第一次吃85度c的感覺一模一樣。說真的那么多年過去了,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卻再也沒有體會到當年那份心情了。有時候我們找尋的是一種感覺,一種讓自已雀躍的感覺。心里在想無論如何要與她去趟上海去品嘗下她所說的好吃的不得了的面包。但在內心深處卻有幾份猶豫,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怕嘗到了,何年馬月再會有如此感覺的食物了呢。
一把細面,半勺高湯,一杯清水,五錢豬油,一勺醬油,再燙上兩顆挺括脆爽的小白菜,一碗陽春面就這樣做好了。人哪,上了年紀越來越覺得食物并不是越美味越好,而是要還原食物本身的味道,只有把它原來的味道做出來了,才能真正的品嘗出食材的原汁原味。薄荷葉、檸檬汁、橙皮為什么現在的人做菜的食材越來越純天然了,懂得了用一種食物勾勒出另一種食物的味道。就如同畫畫一樣,用一種顏色混合了另一種顏色疊加出不同的顏色。道理都是一樣的,就看你有沒有這份心去品了。年輕時喜歡食物的多樣化,上了年紀就喜歡坐下來慢慢地品嘗了,也許在苦澀中就品出了那幾分甘甜。也許在忙碌的生活中就品出了那幾分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