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劇情簡介
影視劇永遠不可能全面地展示原著的內容,所以,即使87版電視劇《紅樓夢》成為不可逾越的經典,仍有些許遺憾,比如,沒把寶黛的仙緣拍攝出來。最近一個來月,我一直在幻想著,如何描寫寶黛仙緣這一段經歷,那一定是一幅非常美的畫卷,只能只言片語說一下。留給人們的,卻是無盡的遐想,或許,這就是曹公的高明之處。
如果一開始就寫得激情萬丈,后面的故事無論敘述得有多美,也減弱了其間的韻味吧!《紅樓夢》,果然稱得上一部學習寫作技巧的最佳書籍。尤其各方面的語言描述,真是越讀越回味無窮。
而87版電視劇第一集,開篇即是曹公的四句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年少時,是無法真正體會得到一把辛酸淚的滋味,也想不通一個故事何以讓作者癡迷成癮,又不能說得明白,還來一句“誰解其中味”。那時候總是在想,你說清楚了,不就有人解其中味了嗎?可笑當年真幼稚,哪里懂塵世辛酸?
很有意思的是,《紅樓夢》里,是以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為起源的,他們把被棄的無用之才——補天剩下的一塊石頭,變身成通靈寶玉,帶到了人間。雖然這兩位神仙出場次數不多,卻貫穿始終,總是最關鍵時刻出現。
第一集出現的時候,大概癩頭和尚是去送通靈寶玉,而跛足道人是來度化甄士隱一家人的。只可惜,世人都是陷入迷中,當時無法了悟。
比較奇怪的是,甄士隱也算是個聰明之人,卻讓小廝而不是丫鬟或小廝兼丫鬟帶英蓮出門。想來,小戶人家,大概只有那么幾個丫鬟兼小廝。但筆者還是覺得,這是甄士隱最大的失誤。假設,當時是嬌杏抱英蓮去看花燈,就算嬌杏想去方便一下,也可以帶著英蓮,不至于把英蓮單獨放在熱鬧的街市上,被拐子拐去。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很是痛心,奶奶帶著年僅2歲的孫女在小區里玩,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奶奶不見了,孫女和其他兩個五歲左右的孩子一起乘坐電梯,那兩個孩子在9樓出了電梯,其中一個小男孩,把跟著走出來的2歲女孩又抱回電梯,女孩直接到了18樓,隨后,卻發生了墜亡事件,小女孩墜樓而亡。
所以,做家長的一定要謹慎,這不是斤斤計較,這是人命關天、是關乎一家人命運的事情。別說現代,古時候也一樣,你不能隨便地將孩子放在哪里,也不可以讓那么小的孩子脫離家長或監護人的視線。誰都無法預料,你一次的大意,到底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甄士隱的家仆霍啟,帶英蓮去看花燈,因要方便一下,把英蓮放在某戶人家門前的臺階上坐著,小孩子哪里會那么乖乖地坐著,結果,等霍啟回來時,英蓮不見了。惹禍的家仆,找了好久也沒找到,連甄家也不敢回,直接走掉了。
甄家很不幸,但賈雨村非常幸運,賈雨村是何許人也?書中交代過,這賈雨村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鄉無益,因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自前歲來此,又淹蹇住了,暫寄廟中安身,每日賣文作字為生,故士隱常與他交接。賈雨村的家族,當與林如海的家族類似,又是書香世家,又是官宦之族。可以想見,當年也是何等的風光。看來,古往今來的富貴之家,能堅持百年昌盛的,確實不多。總是不知到了哪一代,就人口衰喪,只剩下一人,最后,滅絕。
為什么說賈雨村很幸運?在甄家還未出事和落魄之前,他得到了甄士隱的賞識,并慷慨資助他進京趕考。這甄士隱,大概這輩子都沒想到,最大的失誤就是選錯了家仆幫錯了人。賈雨村得了贊助,連道別都懶得去應付一下,直接走人。后來雖然認出了香菱就是英蓮,也為了自己的前途,而不曾將英蓮送回甄家娘子身邊。
考取了功名的賈雨村,又非常幸運地做了官,娶了甄家丫鬟嬌杏作為二房,后又生了兒子,再后來正室病死,嬌杏被扶為正室。這對夫婦,果真是一家人,都撞了大運。只是,不懂為官之道,又生性傲嬌的雨村,到底因為得罪了其他同行而被彈劾,丟了官。
人生真的很有意思,一旦走運,什么時候都能有貴人相助。四處云游的賈雨村,再次遇到貴人,這個貴人比甄士隱不知高能多少倍啊,人家可是剛剛到任的鹽政點林如海,恰好為愛女找家教老師,賈雨村就想辦法進了林家,做起了林黛玉的老師。緊接著,好事接踵而來,都中奏準起復舊員,偶遇故友冷子興獻計給雨村,讓他央求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
更有趣的是,恰好賈政之母賈母特特的派了船只來接喪母的孫女黛玉去京都。所以,賈雨村不僅求來了林如海的幫襯,連帶一應費用都省了下來。
因此,交人還得交對了人,即使不是正派之人如冷子興,也要適當地維護好,不能得罪。雖然賈雨村的貴人是甄士隱、林如海、賈政這類被譽為正派之人,但如果沒有冷子興的獻計,賈雨村未必了解林如海與賈府的關系,也不一定就此攀爬上去。
02、英蓮的幸與不幸
想要爹爹的花一朵,
母親不準,英蓮撅嘴生氣
英蓮永遠不會想到,
這是她生命中
最后一次的撒嬌與任性
或許,英蓮確實有福氣
因為,她沒被人販子打死
長大后又跟了薛蟠
雖然薛蟠不如寶玉
懂得憐香惜玉
想來二人也曾有過
短暫的歡愉時光
只可惜
薛蟠和甄士隱一樣
誤識了人
娶回夏金桂這個悍婦
攪渾了薛家
害慘了英蓮
03、機靈聰慧的黛玉
很多人都認為黛玉“目下無塵”、尖酸刻薄、不懂得維護人際關系,認為她在這一點上,輸給了寶釵。但筆者卻不這樣認為。首先,黛玉來賈府時,也不過是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孩子。而比黛玉大幾歲的寶釵,來賈府時應該是十歲左右或十歲以上(我這個年齡推算可能不準,總之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寶釵來賈府時,已經是個懂事的大孩子)。其次,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賈母可是賈府的當家主母,王夫人雖然也是掌權者,畢竟寶釵只是王夫人妹妹薛姨媽的女兒,和賈母沒太大關系。所以,賈母給黛玉的是寵溺和保護,給寶釵的是親戚情分上的贊賞譽客套。最后,黛玉是依靠賈母,寶釵一家子是依附賈府。這個依靠和依附,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兒。所以,黛玉和寶釵,沒有可比性。
而且,初來乍到的黛玉,除了小心翼翼、察言觀色,也是非常機靈聰慧、大方得體地應對了邢夫人與王夫人這一對極難對付的賈家媳婦。
且看,大舅母邢夫人留飯時,黛玉笑回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去遲了不恭,異日再領,望舅母容諒。”
來到二舅母王夫人處,老嬤嬤讓黛玉上炕坐。炕沿上卻也有兩個錦褥對設。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就東邊椅上坐了。本房的丫鬟忙捧上茶來。黛玉一面吃了,打量這些丫鬟們妝飾衣裙、舉止行動,果與別家不同。
茶未吃了,只見一個穿紅績襖青綢掐牙背心的一個丫鬟走來笑道:“太太說:請林姑娘到那邊坐罷。”老嬤嬤聽了,于是又引黛玉出來,到了東南三間小正房內。正面炕上橫設一張炕桌,上面堆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著半舊的青緞靠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青緞靠背坐褥。見黛玉來了,便往東讓。黛玉心中料定這是賈政之位,因見挨炕一溜三張椅子上也搭著半舊的彈花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三讓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下。(這一部分電視劇里略過,書中有詳細描寫)
王夫人因說:“你舅舅今日齋戒去了,再見罷。只是有句話囑咐你,你三個姐妹倒都極好,以后一處念書認字,學針線,或偶一玩笑,卻都有個盡讓的。我就只一件不放心,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往廟里還愿去,尚未回來,晚上你看見就知道了。你以后總不用理會他,你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黛玉素聞母親說過,有個內侄乃銜玉而生,頑劣異常,不喜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外祖母又溺愛,無人敢管。今見王夫人所說,便知是這位表兄,一面陪笑道:“舅母所說,可是銜玉而生的?在家時記得母親常說,這位哥哥比我大一歲,小名就叫寶玉,性雖憨頑,說待姊妹們卻是極好的。況我來了,自然和姊妹們一處,弟兄們是另院別房,豈有沾惹之理?”
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和別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愛,原系和姐妹們一處嬌養慣了的。若姐妹們不理他,他倒還安靜些,若一日姐妹們和他多說了一句話,他心上一喜,便生出許多事來。所以囑咐你別理會他。他嘴里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沒日,瘋瘋傻傻,只休信他。”黛玉一一的都答應著。
不知大家可有注意到,黛玉陪笑著說出的話,既不卑微、也不含糊,而是非常明確地告知二舅母,我母親時常夸贊這位“混世魔王”,說他待姊妹們是極好的。這是在夸寶玉有當哥哥和弟弟的樣兒,隨后,黛玉又端正了自己的態度,我肯定是和姊妹們在一起的,根本就沾惹不上弟兄們。所以,就算王夫人想要試探黛玉是否有教養有規矩,這樣的一句回應,也足以讓王夫人放下心來。
吃飯時,黛玉不肯挨著賈母坐,這說明她是相當懂規矩的。飯后吃茶,黛玉的家里沒有這樣的習慣,但她還是悄悄地看三春的行止,隨后也跟著很熟稔地漱口、洗手、吃茶。這說明黛玉很容易融入一個新環境,并且很快地做到了入鄉隨俗。
接著,祖孫一起敘話,賈母問黛玉讀了什么書,黛玉道:“剛念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什么書,不過認幾個字罷了。”待寶玉回來與林妹妹見了面之后,也問了讀書的事兒,這個時候,黛玉卻沒有如實相告,而是很機智地回道:“不曾讀書,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
所以,不是黛玉不懂得維護人際關系,也不是她不會說話容易得罪人。事實上,她也沒刻意得罪過誰,除了周瑞家的送宮花,黛玉當下摔臉子。再就是無意中鉸壞了湘云給寶玉做的扇套子得罪了湘云,但二人之后也是很好的關系。
一個幾歲的孩子,
先后失去兄弟和母親,
又告別父親與故鄉,
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
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親戚家里,
那種孤獨和傷感,
他人是難以體會的。
即使你曾經有過離別帶來的傷痛,
也無法體會得到黛玉的心情。
畢竟,幾歲的孩子
面對著一重接一重的生離死別,
沒有幾個人真正經歷過。
黛玉的原罪,就是活得太自我,她的眼里只有寶玉一人。說到這里,想起我自己的經歷,雖然沒有林妹妹的才情和容貌,但在愛情方面,卻是一個樣子,一輩子一顆心里,只裝著一個人。因此,當遇見那個人,我就只關注他一個人,去他家里時,對他的父母也只有一兩句晚輩問候長輩的話,然后就急著去他房間見他,和他說說笑笑。加上不屑于陪笑討好,致使他父母不甚喜歡我,尤其他父親,開始想辦法拆散我們。
如今,歷經世事,再回頭想一想,確實是自己太幼稚、太無知。生而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怎么可能只跟一個人親親密密,而忽略了跟這個人有關的父母、及其他人事物。如果黛玉能夠想明白這一點,或許可以活得更快樂一些。當然,我也不認為王夫人有什么錯,大部分人都是皆為利來,王夫人之所以支持金玉良緣,無非是為了鞏固和加強自己在賈府的地位罷了。畢竟,站在王夫人的角度來講,寶釵是自己人。試想一下,寶釵如果是邢夫人或尤氏的親戚,而非薛姨媽的女兒,就算她再優秀,王夫人也不大可能喜釵厭黛,成為寶釵的支持者。
有些事,就是天注定的。黛玉之所以是黛玉這個樣子,只因她是來還淚的,她不需要看重世俗一切,更不可能轉變命運的走向。(未完待續)
注:因篇幅較長,所以分一二篇章進行發布。除了解析原作,漠塵有空也會把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36集,用圖解的方式,進行簡單的解讀,希望我們在回憶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過程中,再次細細品味其中的美好與感動。也祝福因紅樓而與我結緣的讀者們,愿大家都能夠通過《紅樓夢》,學會愛、懂得愛、珍惜愛。
曹公的黛玉妹妹,為寶玉流盡了一生的淚,而我卻為《紅樓》,經常抑制不住的淚流滿面。真應了曹公那句話: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
原創不易,感謝你的點贊、打賞與轉發!
文/費漠塵,針對紅樓夢的闡述及解析,均屬個人觀念與感悟。文中圖片均取自87版紅樓夢劇照,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恩遇見!
更多塵鎖紅樓請點擊下面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