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紅樓夢,除了最愛林妹妹,其次便是敢說敢做、鋒芒畢露的晴雯(年歲漸長,就比較喜歡寶釵、鳳姐、襲人這類型的人了,因為明白了世事艱辛,太有個性是不行的)。書中對晴雯的著墨不多,卻極其生動地刻畫了她與眾不同的外貌和性格特點。那么,晴雯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女子,有著怎樣的身份,又為何成為抄檢大觀園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她與寶玉之間是否有著難以割舍的愛情?她的悲劇僅僅是因為她出色的容貌和鋒芒畢露的性格嗎?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晴雯的身份。只有知道了她的身份地位,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她的所作所為以及她悲劇的由來了!
晴雯的身份
作為紅樓的四大名丫鬟,晴雯的出場次數不算多。而從第七十七回我們可以知道,晴雯是寶玉房中的大丫鬟,“系賴大家用銀子買回來的,那時晴雯才十歲,尚未留頭。因常跟賴嬤嬤進來,賈母見他生得伶俐標致,十分喜愛。故此賴嬤嬤就孝敬了賈母使喚,后來所以到了寶玉房里。這晴雯進來時,也不記得家鄉父母。只知有個姑舅哥哥,專能庖宰,也淪落在外,故又求了賴家的收買進來吃工食”。
也就是說,晴雯不是賈府的家生奴才,而是奴才買回來后又送給賈母的奴才。即奴才的奴才。所以晴雯的判詞里有句話說她“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正是她如此卑微的下賤身份,造成了她在性格上的叛逆,這叛逆,其實是因為極度的自卑卻又心比天高而不自覺形成的。由此也帶來了她悲劇的人生結局!
晴雯之貌
曹公向來惜墨如金,卻對無論是主要,還是次要的人物,甚至僅僅出場一兩次的焦大也能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難以忘懷。而對于晴雯的長相,盡管很少正面提及,但從其他人的口中,不難看出晴雯也是花一般的美貌!
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時,我們從王善保家的與王夫人對話中可以知曉晴雯的美貌:“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里的晴雯,那丫頭仗著他生的模樣比別人標致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掐尖要強。一句話不投機,他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妖妖調調,大不成個體統。”王夫人的話又讓我們曉得晴雯是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狂浪”丫頭。水蛇腰,即楊柳腰葉;削肩膀,即美人肩也。削肩柳腰都是古代女子極美的身材,而她的眉眼又是黛玉式的。由此不難得知,晴雯也是西施一樣的美貌女子。
而模樣也非常標致的鳳姐,也曾說過:“若論這些丫頭們,總共比起來,都沒晴雯生得好”;和晴雯無法融洽相處的襲人,盡管十分妒恨,卻也不得不承認她“生的太好了”,“美人似的人”;而與晴雯情真意切的寶玉更視她為“第一等的人”,贊她“過于生得好了”。賈府掌門人賈母也是因為晴雯“生得伶俐標致”,“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故而將其轉贈寶玉使喚。
當王夫人喚來晴雯,準備整治她的時候,晴雯“并沒十分妝飾”,卻也“有春睡捧心之遺風”。正因為天生麗質難自棄,引起了王夫人的暴怒,最終被趕出園中。
晴雯之情
晴雯之情主要表現在她的“爆炭兒”般的真性情,以及對寶玉的真感情上。盡管身份下賤,卻拒絕奴性、嫉惡如仇。在表面上干凈實則骯臟的賈府園內,卻始終保持自尊自愛、潔身自好的性子。同情弱小,伸張正義也是她爽利、率真的個性使然。同時,這也是她作為被壓迫者的不自覺地覺醒和反抗。
而晴雯的“爆炭兒”性情,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拒絕奴性、嫉惡如仇這兩方面。紅玉因為其伶牙俐齒被鳳姐要去使喚,晴雯得知冷笑道:“怪道呢!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把我們不放在眼里。不知說了一句話半句話,名兒姓兒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興的這樣!這一遭半遭兒的算不得什么,過了后兒還得聽呵!有本事從今兒出了這園子,長長遠遠的在高枝兒上才算得。”話是有點刻薄,卻也明確地表達了自己摒棄諂媚的堅定立場。
當秋紋得到了太太的賞賜而得意洋洋,晴雯卻嗤之以鼻,對同是丫鬟偏分出“誰比誰高”的等級而極為不滿。對于襲人,她更是常常明的暗的譏笑奚落。晴雯的眼里,認為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什么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有損尊嚴,即便“沖撞了太太”也決不服軟,不做襲人那樣的“西洋花點子哈巴兒”。
第五十二回,墜兒偷金鐲一事寶玉麝月等人都知道,唯獨“爆炭兒”似的晴雯反應強烈,甚至不惜抱病動手戳墜兒,還假稱寶玉的意思,即刻將墜兒攆了出去,剛直不阿的秉性盡顯無余。
晴雯的自尊自愛、潔身自好也不難從書中一窺一二。當抄檢大觀園時,不懷好意的王善保家的前來搜查怡紅院,晴雯當眾將箱子掀開,所有物品都倒出,強烈表示了自己的委屈與憤怒。這一大膽舉動,表面上是針對王善保家的,實際上也包括了對王夫人的不滿,對惡奴的怒氣。
盡管與寶玉接觸頻繁,情真意切,且有機會拉攏寶玉成為自己的“護身符”,但晴雯卻不屑于此,直到最后,也依然是清清白白的女兒身。被攆出園后,寶玉在探望晴雯時,晴雯嗚咽道:“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并沒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貍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后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而書中特意安排了恣情縱欲的女子即晴雯的嫂子偷看寶玉和晴雯的單獨相處,“就比如方才我們姑娘下來,我也料定你們素日偷雞盜狗的。我進來一會在窗下細聽,屋內只你二人,若有偷雞盜狗的事,豈有不談及于此,誰知你兩個竟還是各不相擾。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錯怪了你們。”以一個淫亂的女子來看寶玉和晴雯,更襯托了晴雯的清白與其自尊自愛的性情!
即使同為奴才,晴雯卻敢于在芳官被打時毫不顧忌是否會得罪人,忙先過來指著芳官的干娘一頓臭罵。當寶玉氣得不知如何是好時,晴雯脫口而出“什么‘如何是好’,都攆了出去,不要這些中看不中吃的!”雖然“身為下賤”,卻不喜歡低三下四,自輕自薄,她敢說敢做,任情任性,不怕惹禍上身。這樣的性情,在封建社會里,又是個奴才的奴才,最終的命運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那么,晴雯與寶玉之間,到底有無愛情呢?咱們先不說愛情,單從寶玉對晴雯撕扇子的寵愛和寶玉渥著晴雯的手為她呵手,同時仰頭看寶玉寫的,晴雯親自貼在門斗上的三個字;以及寶玉被打時支走襲人叫晴雯給黛玉送舊手帕這三件事來看,不難得出他們之間有著知己般的真情意!彼此間互相欣賞、互相尊重以及互相關愛的情意,無時不反映在他們相處的每一個細節中。
至于他們之間的愛情,有人定論可以從晴雯拈酸吃醋的蛛絲馬跡中略知一二!
比如,第二十回寶玉為麝月篦頭被晴雯撞見,心直口快的她冷笑道:“哦,交杯盞還沒吃,倒上頭了!”寶玉見狀忙說要為晴雯也篦一篦,晴雯說自己沒那么大福分,說著拿了錢摔簾子出去了。這一摔,摔出了她對寶玉隱藏的情愫。而當晴雯被攆出園后,寶玉前去探望,“上來含淚伸手輕輕拉他,悄喚兩聲。當下晴雯又因著了風,又受了哥嫂的歹話,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朧睡了。忽聞有人喚他,強展星眸,一見是寶玉,又驚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說出半句話來:‘我只當不得見你了。’”而晴雯彌留之際,剪下兩根蔥管般的指甲交給寶玉,還與寶玉交換貼身內襖。指甲、內衣在那個時代,都是愛情的信物。
而寶玉日后寫的《芙蓉女兒誄》,更被說成是懷念晴雯、暗含對晴雯的愛情之作。但我倒寧愿認為,晴雯與寶玉之間,是知己般的情感,是高山流水般的真情。而之所以晴雯在臨死前將指甲和內襖贈送寶玉,無非是實在無法拿出更好的物品交換,以作為最后的紀念!指甲與內襖乃貼身之物,晴雯是用最后的行動,想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來過,更是暗示寶玉不要忘了她,不要忘了她是怎么被攆出園中怎么告別人世的。而這最后的舉動,同時也是向封建社會最有力的一擊。
晴雯之才
晴雯在大觀園中,不僅是那種特立獨行、大膽、任性的丫鬟。同時也是個機敏聰慧、以技壓眾的才貌雙全的丫鬟。而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賈母送給寶玉的孔雀金裘被炭火燙破,京城里的“織補匠人”、“裁縫繡匠”、“作女工的”,以及大觀園內丫鬟成群,卻也無人敢承接補裘的活計。唯獨晴雯,抱著病身子、熬夜補好了雀金裘,且“若不留心,再看不出來的”,晴雯的手工之精巧由此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她的伶牙俐齒也是處處顯而易見的!同時,她的有勇有謀也在第七十三回一覽無遺。賈政要盤考寶玉,寶玉不知所措,只得理熟了書應付父親,大觀園內的大小丫鬟都嚇得坐夜伺候,連襲人、麝月也急得無可如何,只求“小祖宗”少管閑事,多多讀書為好!唯獨晴雯看寶玉因著讀書煩惱,“心下正要替寶玉想出一個主意來脫此難”,忽然聽見金星玻璃從后房門跑進來,口內喊說:“不好了,一個人從墻上跳了下來”,于是心生一計,建議寶玉“趁這個機會快裝病,只說唬住了”。此話正中寶玉下懷,遂傳起上夜人等,打著燈籠四處搜尋。晴雯隨后虛張聲勢,宣稱寶玉嚇得“顏色都變了,滿身發熱”,并到王夫人處討藥,最后傳到賈母耳中,寶玉就此過了這一關。盡管這是一出鬧劇,卻足以表現了晴雯的機靈聰敏。這是襲人、麝月等人望塵莫及的!
而在抄檢大觀園之前,當王夫人聽信讒言傳喚晴雯時,晴雯所顯示出來的聰明才智也完全發揮出來。王夫人見到請問,冷笑著說:“好個美人!真像個病西施了。你天天作這輕狂樣兒給誰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著你,自然明兒揭你的皮!寶玉今日可好些?”晴雯一聽,心內大異,便知有人暗算了自己。又見王夫人問寶玉可好些,便不肯以實話回應,只說“我不大到寶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寶玉在一處,好歹我不能知道,只問襲人麝月兩個。”王夫人怪罪,晴雯又道:“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說園里空大人少。寶玉害怕,所以撥了我去外間屋里上夜,不過看屋子。我原回過我笨,不能伏侍。老太太罵了我,說‘又不叫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作什么。’我聽了這話才去的。不過十天半個月之內,寶玉悶了大家頑一會子就散了。至于寶玉飲食起坐,上一層有老奶奶老媽媽們,下一層又有襲人麝月秋紋幾個人。我閑著還要作老太太屋里的針線,所以寶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作怪,從此后我留心就是了!”晴雯這一段無懈可擊的話下來,唬得王夫人也“信以為實”了。其聰明伶俐,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
晴雯悲劇人生的根源
到底是誰害死了晴雯?歷來都把這樁公案推給襲人,其實這是不公平的!襲人固然有可恨之處,但她在抄檢大觀園之前對王夫人的進言,實際上是用來反對寶黛愛情的,而并非直指晴雯。真正害死晴雯的,從更深層次來講,是她自己。
晴雯的直率坦蕩、任性而為,在大觀園中可謂與眾不同,為其他愛說“混賬話”、善喜阿諛奉承的丫頭們所不容。同時,她“爆炭兒”的性情也讓她得罪了不少下人。她明明只是個奴才的奴才,卻心比天高,不肯向封建社會低頭討個過活的機會;她明明身為下賤,卻處處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甚至主子無緣無故地拿她撒氣也得到了她強烈的反抗;她只是個丫鬟,卻有著西施般的俊俏外貌和心靈手巧的過人才氣;她只是個奴婢,卻偏偏鋒芒畢露、有著不甘被蹂躪的自由靈魂!
這一切,無疑是導向她的人生一步一步陷入悲劇結局的主要原因。晴雯的地位和個性之間,有著不可協調的矛盾。也使得她注定了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由此可見,晴雯的悲劇說到底,是性格的使然。她的性格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劇,這也迎合了如今所有的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
如果她稍微溫順一些,如果她能多說些“混賬話”,如果她學著藏起自己的鋒芒......結局也許不會如此悲慘。可果真如此,我們也就欣賞不到一個敢于另類作為的紅樓夢名丫鬟的精彩而短暫的一生,更無法賞識到撕扇子那讓人難以忘懷的場景!晴雯只能是晴雯,她只能是這個樣子,也必須承受最后的人生悲劇結局!
文/費漠塵? 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感恩您的支持與喜歡!
更多塵鎖紅樓請點擊下面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