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一本我讀過兩次的書。是兩次,不是兩遍。
書中的一句話我很認同:“有時書本也要到適當的時候才會引起我們的共鳴。”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時候,讀了開頭,覺得故事太老套。不用看下文,我就知道書店老板和圖書推銷員之間肯定會成為情侶。我甚至連確認都懶得確認,就直接把書放在一邊了。
不得不說,幾乎沒有一部作品是完美的,《島上書店》也不例外。
鰥夫、棄子、私生女、自殺、背叛、車禍、癌癥,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注定了這不是一個很有新意、甚至有些俗套的故事。但這中間,又多少有些讓人意外的細枝末節——如果連這一點驚喜都沒有,這部作品就真是失敗的作品了。
看完上一段,或許你會以為,如此不堪的一部作品,為什么還要推薦?這就要說我為什么第二次拿起這本書。
2
第二次閱讀,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外界強加的,但更重要的是因為譯者孫仲旭。
11月初我買了kindle,每次進入kindle商店的時候,《小島書店》都會出現一次,無論是首頁的推薦,還是暢銷書榜,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我很納悶,這本書到底有什么好看的?閱讀量驚人。我沒有著急下載,而是重新翻開我的紙版書。“美國獨立書商選書第1名”“美國圖書館推薦閱讀第1名”,當然,腰封上的這些字沒有說服力,完全只是出版商搞的噱頭。即便沒能拿“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的交椅,我認為,這本書還是比《無聲告白》更好。
翻開封面內頁,看了一下作者以及譯者介紹,本書的譯者竟是孫仲旭(看過《麥田里的守望者》的朋友們一定熟知這個名字)。《島上書店》似乎是這位青年翻譯家翻譯的最后一本書。因為在《島上書店》中文版出版之前,孫仲旭就因抑郁癥自殺了,年僅41歲。在此之前,他曾在博客上寫道:“《島上書店》,我要譯的一本新書。譯這本書,滿足了我好幾個心愿……譯這本書時,我想起我已經有三年多沒有譯過輕松的書了,我會珍惜這個機會。”
知道了這段背景,《島上書店》就變得異常珍貴了,因為它是孫仲旭先生留給我們的最后禮物。
3
因為白天都在忙工作,只有晚上孩子睡覺之后的空余時間更方便看書。
于是,在關上燈之后,我打開kindle,下載了一本《小島書店》,讀了起來。
結果,一讀鐘情。
如果你問我到底愛這本書的什么?我想,應該是作者本身,抑或小說里的書店老板A.J.他們愛書的一種情懷,更確切地說,也包含孫仲旭先生的情懷。
這部小說的亮點并非在情節的設置上,正如澤文所寫道的:“你是個出色的讀者,你大概能看出會有逆轉。(如果能看出來,逆轉是否就沒那么令人滿意呢?無法預見的逆轉是否表明架構有缺陷呢?)”
它出色的地方是結構的搭建,以及穿插在字里行間的對書的熱愛,對不完美的愛人(A.J.和阿米莉亞)愛。
整部小說的目錄,就是一份書單,是A.J.留給養女瑪雅的一份書單。這份書單足以看出A.J.(實際上是作者)的品味。在此不妨列出給大家看:
島上書店老板A.J.費克里的私人書單(皆為短篇小說):
1.《待宰的羔羊》/Lamb to the Slaughter
1953/羅爾德·達爾 Roald Dahl
2.《像里茲飯店那樣大的鉆石》/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
1922/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F.Scott Fitzgerald
3.《咆哮營的幸運兒》/The Luck of Roaring Camp
1868/布萊特·哈特 Bret Harte
4.《世界的感覺》/What Feels Like the World
1985/理查德·鮑什Richard Bausch
5.《好人難尋》/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1953/弗蘭納里·奧康納 Flannery O'Connor
6.《卡拉維拉縣馳名的跳蛙》/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veras Country
1865/馬克·吐溫 Mark Twain
7.《穿夏裙的女孩》/The Girls in Their Summer Dresses
1939/歐文·肖 Irwin Shaw
8.《與父親的對話》/A Conversation with My Father
1972/格蕾斯·佩利 Grace Paley
9.《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1948/J.D.塞林格 J.D.Salinger
10.《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
1843/埃德加·愛倫·坡 E.A.Poe
11.《鐵頭》/Ironhead
2005/艾梅·本德 Aimee Bender
12.《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么》/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
1980/雷蒙德·卡佛 Raymond Carver
13.《書店老板》/The Bookseller
1980/羅爾德·達爾 Roald Dahl
單是一個目錄,就看得出作者的閱讀量驚人。但這還只是個表層,文章中還涉及到了大量的作家及作品,《麥田里的守望者》《簡·愛》《傲慢與偏見》《小紅馬》《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麥克白》《偷書賊》《野獸家園》《薩勒姆的女巫》《遠大前程》《厄舍古屋的倒塌》《綠山墻的安妮》《小公主》《美聲》、亞歷克斯·克羅斯系列小說等逾百本書,以及羅爾德·達爾、莫拉維·賈拉魯丁·魯米、愛麗絲·門羅、赫爾曼·麥爾維爾、大衛·福斯特·華萊士、托拜厄斯·沃爾夫、丹尼爾·斯蒂爾、杰弗里·迪弗、威廉·福克納、雷蒙德·卡佛、布賴特·哈特、梅芙·賓奇等世界各地的百余位作家。
這些足以讓人折服。
《小島書店》是一部小說,也是一份龐大的書單。能在這個孤獨的時代看到這樣一部作品,我要衷心地感謝譯者孫仲旭。他的離去,讓人惋惜。
喜歡的句子
1、大多數人如果能給更多事情一個機會的話,他們的問題都能解決。
2、他是位好警察,習慣了看到悲痛的人以各種方式垮掉。
3、你沒了它應該感到高興啊。反正我討厭可以收藏的書。人們對某些故紙堆可真實如癡如醉的。重要的是思想,伙計。里面的字句。
4、讀小說需要在適合它的人生階段去讀。……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5、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作家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
6、有時書本也要到適當的時候才會引起我們共鳴。
7、生活中每一樁糟糕的事,幾乎都是時機不當的結果,每件好事,都是實際恰到好處的結果。
8、沒有人會漫無目的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9、我年輕時,我從來沒有感覺年輕過。
10、 好的婚姻,至少有一部分是陰謀。
11、要是有誰覺得你在一屋子人中是獨一無二的,就選那個人吧。
12、為什么一本書會跟別的書不一樣呢?它們是不一樣的,A.J.總結道,因為它們的確不一樣。我們得多看看書的內容。我們得去相信。我們時常接受失望,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重整旗鼓。
13、一個人無法自成孤島,要么至少,一個人無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島。
14、我們讀書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獨。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后就不孤單,我們并不孤單。
15、 他已經讀得夠多了,知道沒有一部全集里面的每個故事都是完美的。有些成功了,有些差點。幸運的話,會有一部出色之作。到最后,不管怎樣,人們會記住那些出色之作,而對出色之作,他們也不會記得多久。
16、大腦沒有痛覺,所以不疼。到頭來,大腦失靈的過程是個奇怪的無痛過程,他覺得那應該更痛才對。
17、我們不是我們所收集的、得到的、所讀的東西,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愛,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所愛的人。所有這些,我認為真的會存活下去。
18、沒有書店的地方算不上是個地方。
19、我全心全意地愛著小島書店。我不相信有上帝,我沒有宗教信仰,但這家書店對我來說,是最接近我這輩子所知道的教堂的地方。
20、我們不全是長篇小說,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們成為一部人生作品集。
喜歡的片段
1、 A.J.的閱讀趣味
阿米莉亞合上奈特利出版社的書目。“費克里先生,請您還是跟我說說您喜歡什么吧。”
“喜歡。”他厭惡地重復了一遍這個詞。“我跟你說說我不喜歡什么好嗎?我不喜歡后現代主義、后世界末日的背景、已死亡的講述者以及魔幻現實主義。對那些按說是機巧形式的設置、多種字體、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出現的照片——根本來說,任何一種花招——我都幾乎沒有共鳴。我覺得關于大屠殺或者世界上任何一種大悲劇的虛構文學作品都令人反感——拜托,這些只能用非虛構寫法。我不喜歡按偵探文學或者幻想文學的路子來寫類型小說。文學就是文學,類型小說就是類型小說,混搭很少能有令人滿意的結果。我不喜歡童書,特別是有寫到孤兒的,我也不想讓我的書架上有很多給青少年讀者看的書。我不喜歡任何超過四百頁或者低于一百五十頁的書。我厭惡電視真人秀明星請人捉刀的小說、名人的圖文書、體壇人物的回憶錄、搭電影順風車的版本、新奇玩意兒以及——我想這不用說——關于吸血鬼的書。我幾乎不進處女作、雞仔文學、詩集和翻譯作品。我也寧愿不進系列書,可是錢包的需要讓我不得不進。至于你,你不用跟我說什么‘下一部暢銷系列書’,等它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在跟我講也不遲。”
2、 A.J.明白愛是什么
A.J.看著穿粉紅色禮服的瑪雅,心里隱約沸騰著一種熟悉的,略微有點讓他難以忍受的歡欣感。他想大笑,想一拳砸在墻上。他覺得最近醉了,或者至少是喝了太多汽水。精神失常了。一開始他覺得這是快樂,而后才知道這就是愛。要命的愛,他想。真是煩人。這完全毀了他打算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計劃。這其中最令人惱火的是,一旦一個人在乎一件事,就發現自己不得不開始在乎一切事。
3、 A.J.向阿米莉亞求婚的片段
她皺起眉頭,A.J.以為她要拒絕。“好人難尋。”她終于說。
“你指的是弗蘭納里·奧康納的短篇?你書桌上的那本?在這種時候提到它,是件特別黑暗的事。”
“不,我是指你。我始終都在尋找。不過是兩趟火車、一趟船的距離。”
4、描寫丹尼爾死亡的段落
燈光,亮得能擴大她的瞳孔。
喇叭,不夠響亮且太遲。
金屬像紙巾一樣皺起。
身上不疼,只是因為身體沒了,己在異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