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最早由錢瑗起筆,錢瑗去世后,由楊絳先生在92歲時完成的。楊絳先生在這本書里的敘述含蓄細膩。讀起來淡雅平實,有暖暖的涓流在心間涌動。
整篇文字以平和自然的風格,行云流水的語句,平淡平靜平凡的生活場景,深深打動了讀者的心。
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 。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先生以蒼涼之筆,將對丈夫錢鐘書與女兒錢瑗的愛與追憶,對身世沉浮人生滄桑的理解感悟,對人間真情的珍視牽念,用既平實淺顯,又寓意深刻的文字記錄下來,讓我們在痛中惋惜,又在愛中升華。
第一部分很短?!拔易隽艘粋€夢,我和仲書一同散步,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四處尋找,不見它的影蹤,我喊他,沒人應。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怎么也說不出要到哪里去 惶急中醒了”。“仲書安慰我,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似真似幻,似夢似醒,讓人傻傻分不清,卻有一顆柔軟的心,揪著。
第二部分,以意識流的寫法,講述了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
在這里,需要解釋一下。
錢鐘書“被一輛黑車接走”,是去北京醫院?!伴_會”,實際上是住院?!按?,是錢鐘書在北京醫院住院的病房?!疤栴^311”,是病房的房間號?!翱蜅!?,是指三里河寓所?!霸诖采弦惶焯炱啤保侵稿X鐘書病得很重,一天天走向人生終點?!疤揭晻r,太陽照在前艙就得離開”,其實是作者每天上午探視,下午回家做彼此的吃食。作者每晚在客棧做夢的內容,是錢瑗每晚和他通電話講述的實際情況?!叭f里長夢”,是指錢鐘書住院共計1600天。
“我的夢很疲勞,我天天拖著疲勞的腳步在古驛道上來來往往,我天天帶著自己的影子,踏著落葉,一步一步小心地走,沒完的走”。
“我的夢不愿留在那邊,雖然精疲力竭,卻一直要停到自己的老窩里去,安安靜靜地歇歇,我的夢又回到三里河寓所,停在我自己的床頭上消失了”。
“我的夢你沾了泥的楊花,飛不起來。自從失去阿瑗,我內心受傷,四肢也乏力,每天一腳一腳在驛道上走,總能走到船上,與仲書相會。我實在不想動了,但愿變成一塊石頭,守望著我已經看不見的小船”。
作者以夢為意象,寫出了作者不愿意面對現實,不相信一家三口就此別過。先是錢瑗,后是仲書。然而世事無常,該來的還是要來。只留下作者獨自一個人,在夢里思念我們仨。
她心痛,卻又必須要堅強。她悲痛欲絕,卻又故作鎮定。
“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直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東西揉成一團往胸口里塞”。
“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
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先生用大量的筆墨,記錄了從伉儷二人赴英留學,在牛津生下錢瑗,到錢仲書先生因病去世,長達63年間,這個家庭相知,相契,相親,相愛,歷經坎坷與磨難,彼此相依相偎,共同承擔的點點滴滴。讀來令人肅然起敬。這一部分是全書的靈魂所在。
楊絳先生十分鐘愛英國詩人藍德的一句話:“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們不論在多么艱苦的環境,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是我們的樂趣”?!拔覀兣c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芭龅嚼щy,仲書和我一起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變得甜潤?!?/p>
“我們仨,卻不止三個人,每個人搖身一變,可變成好幾個人”。
“阿瑗長大了,會照顧我,像姐姐,會陪我,像妹妹,會管我,像媽媽,阿璦常說,我和爸爸最哥們,我們是媽媽的兩個頑童,爸爸還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變為最大的,仲書是我們的老師,我和阿瑗都是好學生,雖然近在咫尺,我們如有問題,問一聲就能解決,可是我們絕不打擾他,我們都勤查字典,到無法自己解決才發問”。
“我們對女兒實在很佩服,我說她像誰呀?仲書說,愛教書,像爺爺,剛正,像外公”。
多么平實的語言,多么相親相愛,又平靜恬淡的一家人。
楊絳先生以他對生活的體驗,告訴我們,“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是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p>
人生如夢,往來無情。誰都不可能永留人間。思念“我們仨”的楊絳先生也乘鶴西去,唯有“高貴”二字,懸于前方。
悲歡離合,坦然面對。生命無價,真情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