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想談高考的,但六月嘛,是被西瓜香和高考題裹挾著走的。
先講點兒題外的。我寫公眾號大概是從去年七月開始的,那時候我寫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關于高考畢業的。我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一本正經地分析我前十八年和今后的路有什么不同,大學的人生和高中的比起來,我們究竟要注意什么。我今天特意翻出來看了看,莫名地覺得特別好笑,帶著一股子裝出來的風淡云輕和莫名的神氣。
特別有意思。
我爸特別鄭重其事的給我分析過《明朝那些事兒》的結尾——
從俗世的角度,徐宏祖是個怪人,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業,按很多人的說法,是毀了。
我知道很多人還會說,這種生活荒謬,是不符合常規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問題的。
我認為,說這些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人只活一輩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這輩子渾渾噩噩地沒活好,厚著臉皮還來指責別人。
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
現在你不明白,將來你會明白,將來不明白,就再等將來,如果一輩子都不明白,也行。
這就是我想通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
? ?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爸說,你看歷史都是輪回的,沒有什么真的“以史為鑒”了。技術變了,衣服變了,但其實里面什么都沒變,該犯的錯誤還會犯,該殺的人還是要殺,岳飛會死,袁崇煥會死,過一千年,他們還是會死。所以不用看著別人的痕跡來給自己找行動的依據,要做好自己。
…
這段特別適合引出高考、引出人生路途的隱喻對嗎?聽起來特別寬廣特別曠達對嗎?
但我怎么能走尋常的套路呢。
其實我每次想問我爸個普通的只跟歷史作業有關的問題他都保不齊拉著我講個二十分鐘前因后果,我內心都很焦灼……我只想寫作業去。
唯獨記住了這個的原因是,他氣急了也會對我劈頭蓋臉的來一句:“那你看看xxx!”我每次都很想理直氣壯地把徐霞客的故事搬出來。
這不是你給我講的嗎?
你看看,再曠達的故事也不能時時刻刻拿來麻醉自我,心靈雞湯和心靈雞湯也是相互矛盾的。
對于高考的也是一樣。高考的既得利益者說高考能夠改變命運,失敗者來論證高考失利后你人生依然能夠翻盤。
所以你能看到營銷號今天讓你看看世界 明天告訴你月薪十萬的秘密,大家各取所需。
所以這些隨便聽聽就行了,不用作為指導人生的座右銘。
如果我身上真的有什么好講的的話,我想大概是,我很早就接受了很多既定的無能為力。比如大家都講“初中學的就是簡單”的時候,我還是會想起來我面對物理小浮塊和紫色石蕊溶液的那種無力感,比如高中數學月考經常是70多的數學卷子。在那些對著一堆怪力亂神的受力圖和一群魑魅魍魎的數字發呆時,時間從我皮膚上趟過去,留下的四個字是:無能為力。于是報志愿的時候我就堅持著——報不學高數的專業吧。
所以我現在背一門奇怪語言的單詞、課文,琢磨它的語法的時候,我是真的不覺得枯燥,我真的覺得挺快樂的。
我慶幸的是,我十八歲的時候,就明確的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喜歡什么,厭惡什么,并且跟著自己喜好走了。
怎么說呢,我不是說順應時代不好啊。我看過知乎里“大學專業如何選”的高票回答,分析的真的細致又有理有據,那挺好的。只不過是現在這個時代發展的速度來看,風向時刻在變,新媒體小編數量迅速增大,咖啡館里人人都談融資,但多的是人還沒坐穩時代快車就掉了下來。
也不是選了喜歡做的事情就能夠成功。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所做的都是無用功,我們已經慢慢意識到“功夫不負有心人”是句麻醉劑。功夫常常是會負有心人的,功夫負不負有心人本該沒那么重要,因為“有心”的價值是不能用負與不負來衡量的。
莫言在寫作之初大概也沒指望著拿諾貝爾獎,而打算寫番鴻篇巨著來的人,大概完成不了第一章節。
雖然誰也不能擔保你選擇的那條路就是坦途,但做喜歡做的事情,大概能讓你將來想起來不太后悔,讓你不比活在很多假設的遺憾里。悅人不如悅己,不如別把成功當做責任。
實在不敢給什么“保險”、“務實”的建議,我只想說,別讓那些曾給自己設的退路成為今后難以逾越的路障。
盡管這條路……現實看起來真的泥濘又鮮有人走,也請你試一試。這世界才對你虛晃一槍啊,你別掉頭就跑。
勇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