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雜說》之一一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無巧不成詩。
前回(7月1日)說到有一年,我兄弟四人每人開一部摩托車,去安鋪喝完十三瓶鄉(xiāng)下米酒,再開車回湛,當時請我們喝酒的老友興哥,昨天就來湛江了,你看,那不是巧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那必須喝一懷!
我把老大、老三請來,他們和興哥已經十幾年沒見面了。
我和興哥(其實我比他大一歲)去東風市場買幾樣海鮮,找一大排檔,把酒敘舊。
說起興哥,那是有故事的人。
那是1982年的10月,我高考失利,回安中補習。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最右一張桌,補習班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除了原來的同班同學外,其余的皆不認識。
和我同桌的,是個瘦瘦有頭卷發(fā)很精靈的小伙,一聊,得知他是從廉一中回來的,高考失利是因為英語失分太多,我也是英語失分,這下有共同語言了。
我問他最近忙點啥,他說看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我說我也正在看。這下話題更近了。我倆干脆把書豎起來,擋住臉,把頭側伏下去,鼻對鼻,眼對眼,輕聲的討論小說的內容(當時班主任蔡瑞庭在講臺上課,英語課,我倆都聽不懂),從一招一式,說到武術門派,那真是行家所言。
突然,我們聽到有人得、得、得輕敲書桌,抬頭一看,壞了!班主任蔡瑞庭。
一個我一輩子最難忘記的人。
蔡瑞庭套拉著臉,一字一頓的說:“你倆,站起來!自報姓名!”
我倆當著全班人的面,乖乖的站起來,自報家門。
我說:“我叫小羅”。
同桌說:“我叫小何”。
蔡瑞庭又問:“剛才我在上課,你們在干什么?”
我答:“我們在討論武俠小說”。
這話一出口,立即引來全班哄堂大笑。
但蔡瑞庭不笑。
他說:“你倆就站著聽完這一課!”
一個月后,我去當兵,興哥去當建筑工,不讀書了。
長話短說。
到1986年春節(jié),我從部隊返鄉(xiāng)探家。突然,有人叫我:“弟哥,有人找你!”
我還未反應過來,一部摩托車從天而降,一精干的小伙開著摩托車奇跡般的出現在我面前,他就是興哥。
我驚訝的說:“神了!你如何找到這來的?”
興哥說:“那簡單,問人呀!”
從此,我倆就成了鐵哥們!
篇幅所限,其它故事下回再敘。
(寫于2017年7月7日上午8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