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一切你羨慕別人的一切都是別人靠積累獲得。這個時代在變得更好,真正有才華的人越來越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你想成為他們中得一員,就要不斷的積累,積累能力,積累人脈,積累財富,積累交流,積累想法。積累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思維方式就是任何事情的結束都不是終點。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算下來,我自己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不多。與你分享一下,可能大部分都一樣。1991年那個冬天,出生,預示著這個世界上多了一號人,又有人與你競爭資源。1998年,香港回歸,那一年去上學,開始接受為期16年的學校教育。2010年參加考試,從一批人中走出來進入大學教育。其實總覺得大學和小學一樣。高考算是學校階段的一個值得紀念的里程碑。大學三年學著不太喜歡的專業直到畢業,其實就算不太喜歡的專業到最后也是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也幫助了我積累了初級階段的專業技能。2013年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一心想做好工作,還挺拼命的把第一份工作做了三年,大約遵循了一個一萬小時定律,現在對那個行業不能算是精通,只能說是曾經不懂,現在慢慢開始懂了一點點。大學畢業這三年內徹底放下了成長的機會,不再去讀書,學習,有個別情況就是上幾節所謂MBA課,那個時候美其名曰上什么不重要,積累人脈才重要。從來沒再審視過自己,似乎把學校階段的教育結束,當做是終點了?,F在回想過來,想要進一步提升,只能是一個大的里程碑。另外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就是結婚生子。古語說成家立業,文化五千年,這幾年社會風氣變得越來越浮躁了,人們才開始講傳統文化,也不算晚,畢竟已經開始了。
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內心深處根植了一個觀念叫做一勞永逸。小時候肯定聽家長說過,等你長大了就好了,高考前動員會上考上名牌大學就成功了。等我有錢了,我就天天葛優躺什么的,也就是說對我們來說,長大,考上大學,有錢就是說到達終點了,所以長大了有些問題明白了,上了大學了不再主動學習了,有錢了不再繼續創造價值了,還有人說等我老了我再去做我喜歡做得事?,F在人還是本能的希望盡快看到自己人生的終點(在那之后他們希望天天只吃不做安逸晚年),這么想看起來沒毛病,這個是因為艱苦的年代了,祖先光是完成傳宗接代就要傾盡所有,到現在還可以看到自然界中交配后油盡燈枯的物種,但是人類花了幾億年的時間走到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條件足以在傳宗接代后有依然挺長的時間,去創造更多地價值,所以我們當中有極少數人領先意識到,我們生命中發生的事情都不應該是終點,而是一個又一個里程碑。他們后來成了我們眼中的有錢人,而本質上說這種里程碑式思維,反映出了一種精神,在人來的基因還遠遠落后于人類文明發展時,有些人依靠思維的力量,突破了基因對我們行為的操控。
為了成長,你必須選擇。千萬不要以為你沒有選擇。沒有選擇的情況實在是少之又少。大多情況下,都是形成的三觀決定你的選擇,但回想過來總有你做得選擇不符合你的三觀。所有你一直有選擇。絕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在重要的節點上,其實都可以選擇,正如獲得了一種方法堅定執行或僅作參考一樣,最終都需要自己選擇。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呢,一個標準足矣就是我選擇的事情,能不能讓我積累更多的能力去達到一個里程碑式跨越。
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如開頭所講,世界正在變得更好,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會被埋沒的。積累能力的不同決定你能創造出多大的價值。每一次選擇都要考慮自己還需要什么能力,以及新的選擇對于發展已有能力有沒有幫助或者說積累新的能力。這里有個坑:很多人在做選擇的時候,考慮的是,在選擇之后,我過往的能力能否用得上?這不是里程碑式思維,正如你覺得你不會的事情你就不會去選擇嘗試一樣,所以你的能力一直在原地踏步,他們被自己的已有能力禁錮了。真正的思考方式應該是,在這個選擇之后,能幫我提升那個已有能力,能讓我獲得什么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