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32歲了。
也可能是31,周歲虛歲的算不明白,反正86年的。
前些日子無意間翻看了QQ空間,一個似乎只在辦公電腦才啟動的軟件,里面存放了我的一篇青澀文章——“給29歲的一封信!”
從那時起,我就有了每年給自己一封信的習慣,卻未以為然。文字記錄與照片記憶最大的區別就是心境。照片記下了一個時期發生過的事件,回看時總會呵呵一笑:那時候好傻,衣服過時,面相青澀、發型殺馬特。而文字的記錄是真正描述了歲月對人性的雕刻,由內而外讓你變得不同的過程,越發會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常想,人活一輩子,到老了我得能講出點故事。所以,我認為“喘氣兒”和“活著”是兩碼事。
那年我說,我的青春似乎一直活在計劃外,總覺得期待的事情與現實不同。時至今日,在我青春的小尾巴快被抓禿嚕毛的時候,我發現這些年“千鈞一發”的時刻和“虛驚一場”的體驗所帶來的記憶卻越來越深。也許是那些年憧憬夢想,而現在更懂得了“讓夢想成真的最好辦法就是醒來”。好在,我沒有選擇安逸,沒有選擇隨波逐流。因為我怕年老時沒有那么多故事可以講,沒有那么多牛B可以吹。
那年我說,偉大的哈爾濱歡迎了我,擇一城終老,會不會是這里?!看情形,應該是了。我也開始考慮父母到哈生活的問題。父母在不遠游,而我又是多年的游子。正如去年今日我所說的“我要帶著家人去看世界,而不是把我的世界講給他們聽”。已經開始做了,去年帶著爸媽三千公里自駕,從哈爾濱出發,去了鲅魚圈、虹溪谷、本溪水洞、沈陽,一路的風景與陪伴改變了老兩口對旅行的看法,也正是從那時起,只要有時間,一家人就會出發。
那年我說,“我是一個有信仰的宿命論者,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做到心存善良坦然面對,莫浮躁。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是的,這番話是29歲的我說的,翻看時我也挺驚訝,但我想,那時說這話一定是裝夠了牌面,其實哪懂什么“莫浮躁”。如今我漸漸認識到我所獲得的一切并不是所謂的“應該”,一個人的力量沒有那么強大。只不過,我很幸運。凡事經過一番努力后,所有東西正慢慢變成我想要的樣子。哪怕是彎道超車,不是比勻速直達更有駕駛樂趣么!越長大,越虔誠,越覺得肩膀頭上不再是飄逸的風,像加重的砝碼,扛起的越來越多。一位長輩曾告誡我:不一定要復刻榜樣,但可以利用榜樣的經驗,成為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2016年以前,我是一個行為上講規矩,思想上要自由的人。簡單的說,我遵守一切規章制度與社會公德,大到不犯法,小到不插隊。我堅持認為這叫自律,我相信做好了自己就可以在思想上天馬行空,甚至還可以有一點點偏執。年輕人很多話聽不進去,尤其是過來人的教導。我也是最近幾年才真正深入的懂得了責任、擔當、能力與義務,感恩與報答。漸漸的,我開始收起了真性情,這不是妥協,是開始由成長走向了成熟。只有世界大了,才會顯得你渺小;我不怕自己渺小,我只想世界更大。
前些天和同事開玩笑。她說:等你找到男朋友,我再考慮生小孩。我說:你信不信我能把你靠到丁克。
真的是玩笑啦,不過也是我的一種心境。這些年我灑脫的有點仙兒,自己一個人把生活安排的挺好。朋友們說,你是不是太挑了,挑剔身高、長相、學歷、家庭。其實沒有。雖然現在社會有點寒門難出貴子的意思,但我也始終認為莫欺少年窮。我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找到那個“合適”的人。所謂合適,我想是兩個人在一起能夠經營“一房兩人三餐四季”的煙火氣,有人做飯有人洗衣,還有一些柴米油鹽的小算計;所謂合適,我想是兩個人在一起能夠為生活增添一些儀式感,大到節慶的方式,小到酒杯的樣式;所謂合適,我想是兩個人能夠充分尊重:你、我、我們,懂得彼此的獨立人格意志。不是沒你不行,但是有你更好!
以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5月13日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