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有意思的話,“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一定要表白,你丑不要緊,萬一她瞎呢?”,這句話寓意很深,人生需要勇氣,需要嘗試,更需要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她不瞎,罵你個狗血噴頭,那又能怎么樣呢?有什么放不下,不就是幾根煙,幾瓶酒,幾個難熬的夜晚嘛?!
1
生命在于運動,生命在于折騰,更在于不服輸不認命的執著。一個人不論他的起跑線在哪里,他都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執著與不懈努力改變人生軌道。
這個世界上有兩類人,一類是信命的,一類是不信命的,信命的人,因為他們遇到了至少自己認為的無法破解的人生謎團,而不信命的人,就如我,認為所謂的命中注定大多數是我們的認識不足或者是能力不夠,而非客觀的不可抗力。
我想說,這個世界正是由那些不信命不服輸的人創造的,而那些信命的、“惟命是從”的人只配享受著人類宴席的殘羹。“信啥不信命,找啥不找借口”,真諦不需要解釋。
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就是一個不信命的人,這個人干了很多齷蹉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說他是一條好漢,在吞槍自殺的那一刻,他已然勝天半子,只不過不信命不服輸,不等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旦放棄了底線,就容易偏離了正規,走上一條不歸路,祁同偉就是個例子。
試想,假如當年祁同偉不走老丈人的捷徑,他的人生上限會比現在低嗎?我想,職位上或許比現在的低,但是人生境界上卻要高于目前,他的能力擺在那里,擋在面前的大山(比如后來的老丈人)遲早有被搬開的一天,愚公都白發蒼蒼了尚且有移山的雄心壯志,姜子牙年過八旬還在河邊悠然自得的釣魚,好飯從來不怕晚,不是祁同偉不行,而是時候不到。
有時候我們需要接受這個現實,很多人在用年齡定義成功。比如某某人三十歲當上處長,某某人二十歲當上總經理,這些人就成了成功人士,然而,這些只不過是給見識淺薄的俗人看的,他們沒有用人生的長度來衡量成功,他們在用早與晚來定義成功,這是橫向對比而非縱向對比,是一個誤區。年齡只是一個因素,卻不是決定因素,屠呦呦八十五了,才得了諾貝爾獎,成功會在恰當的時候回報你,正如花兒會在不同時節開放,人生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二十歲到五十歲很成功,有的人四十歲到七十歲很成功,這又有什么區別呢。更何況,成功不是一個衡量而是變量,一時的成功不代表一世的成功。
所以,如果用人生的長度來衡量成功的話,永遠不要急于一時,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頻道和波段,祁同偉就犯了這個錯誤,他急于證明自己,硬生生的改變了自己的波段,跟著別人的節奏走,結果自然很不理想。
做自己比學一千個別人都重要。
2
強哥從來不信命,但是我信能力,我信人生的巨大潛力,我信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實現。
有人說,“我出身不好啊,我起點太低,根本沒有機會”,其實不然,出身決定了一個人的起點,但是決定不了一個人的終點,出身的差別沒有大到無可逾越,通過后天努力實現趕超,可能性很大,但是不代表只要努力了就必然都能達到趕超的目的,因為人生也是一個變量,沒有絕對。
以出身為借口的人,往往是信命的人,他們眼中,發令槍響的那一刻,自己已經落后了一百米,于是很多追趕者跑著跑著,就放慢了腳步,就停止了,這個不可逾越的距離更多的是在心理而非實際。
人生的路更像一場馬拉松比賽,一百米一千米甚至十千米的差距都不是問題,你努力了,跑到了終點,不論名次,你也算是成功了,因為你付出了。即使我們大部分人都追不上王思聰的腳步,但是不能因為他起步的地方比我們離終點近四十千米,我們就徹底放棄了,看過電視劇亮劍吧,關鍵時刻不論行不行都要亮劍!差四十千米也要跑,而且要全力以赴,何況人生本來就沒有定義什么是終點,跑起來就有機會。
現實的人生,又遠遠超過了馬拉松的距離,王思聰或許也在很努力的跑,這是龜兔賽跑第二集的劇本,兔子本來就跑得快,兔子努力還不打盹,那么烏龜是不是應該更努力?歡樂頌里的曲筱綃,一個不缺吃喝的富二代比那些窮二代還努力,會不會讓廣大的烏龜族感到汗顏!?抑或,我們也可以這么想,我們是烏龜一開始需要跟烏龜賽跑,等我們跑過了烏龜,我們再去找兔子比拼,這樣的過程更符合成長規律。
人生是一場比賽,只不過競爭對手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3
堅持自己的目標,扛得住外界干擾,從一而終,是實現人生華麗轉身的一大法寶。
舉個《范進中舉》的例子,范進五十多才中了個秀才,結果他“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要參加鄉試考個舉人,看看這段老丈人胡屠戶破口大罵的情節:范進因沒有盤費,走去同丈人商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道:“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來!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如今癡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里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撒泡尿照照”,要多難聽有多難聽,假如他聽了老丈人的話,或者接受了打擊,安于秀才這個身份,大抵也就是當個私塾先生,聊以度日罷了。只不過人家范進沒有當回事,心理素質還是好的,湊夠了錢偷偷去參加了考試,行不行總要試試吧,寶刀總要出鞘,結果還真如愿了。
相比范進,很多人早早的就“中了舉”,而范進是個“榆木疙瘩”,總是不開竅,幾十年下來把自己考成了白發老頭,值得學習的是,他一次一次的失敗,一次一次的堅持,在很多人眼里這是“愚蠢至極”,俗人眼中“一棵樹上吊死”是不折不扣的SB,強哥覺得這也不乏為一種大智,正應了曾國藩那句經典的“屢敗屢戰”,在俗人眼中,這是屢試不第能力不夠,在高人眼中這是鍥而不舍厚積薄發,看待問題的角度決定了你的層次。
人生在于過程,不信命不服輸是最好的伴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旋律,如果你跟著別人的旋律走,那你就會跑調,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能夠演奏出多么華麗的樂章!
4
這個世界癩蛤蟆居多,丑小鴨居多,癩蛤蟆要想吃天鵝肉,丑小鴨要想變成白天鵝,只有想了,才為下一步的“做了”提供了基礎。只有一次次的做了,并一次次的堅持了,才有可能實現華麗的轉身。
人的潛力是巨大的,不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不是好蛤蟆,我始終堅信人是可以通過后天努力逆轉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