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五大國有銀行和商業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在2017年度報告中披露。根據年報披露的信息,2017年度國有企業五名主要員工總數減少了2萬7000人。今年銀行業的裁員將繼續下去。因此,銀行的基層工作人員,特別是出納,應該考慮自己的未來。
實際上,雖然五大行一般都是下崗,但不同的銀行條件不同。建設銀行職工人數減少了9861,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職工分別減少了8701和9391。但與此同時,中國的銀行是比較特殊的,但員工增加2233人。這是因為銀行職員總數下降,但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的數量正在增加。
在工人、農業、建筑和交叉的情況下,主要的兩類人大多被砍掉。一個是出納員的數量。例如,農業銀行出納員的數量減少了9189,農業銀行每年的工人人數減少了9391。可以看出,abatting員工農業銀行主要是出納。
另一個是銀行的老員工,年輕員工有可能改變。例如,從出納到風險管理部門、國際業務部、資產管理部門等,但由于技術相對簡單,轉型困難,老員工將面臨辭職或解聘的問題。對中國農業銀行的員工60%是41歲以上的老人,一半的建設銀行的員工都是41歲以上。
當然,銀行員工也抱怨,他們說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在柜臺生意上,前途很迷茫,不僅是地位很難上升,個人能力很難提高。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日常生活就像一臺機器,每一步都是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的。如果你再多做幾次,恐怕你出來后沒什么事要做。
但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是削尖點的大銀行員工們做出調整,調整各個崗位結構的數量。另一方面,基層員工由于工作枯燥,薪水不高,沒有晉升空間,紛紛跳槽。因此,近年來,銀行為什么要裁員?
首先,銀行業的智能化浪潮迫使銀行開始改變。只是早一點,陳思青,中國銀行的主席,在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有大動作,其在科技領域的人才,將招聘一批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社會。在未來3-5年內發展成為數字銀行,金融科技人才將占10%。
在越來越多的智能銀行的趨勢下,基層員工顯得過于擁擠。如今,智能柜員機取代了柜員機、轉賬賬戶和開放式網上銀行等柜員機的工作。在同一流量下,1.5臺通用智能取款機可以取代一臺網絡柜員機。
數據顯示,在2017,在中國的銀行智能計數器的數量增加了6317%,而在建設銀行的智能機器人服務占99.26%。在工商銀行的年報中,有23次提到了這兩個字的情報。當機器完全被人力所取代時,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大規模的銀行削減。
此外,近年來銀行的實體網絡迅速下降,不需要大量的雇員。一方面,銀行要從原來的存貸款業務轉向新的業務增長點。為了節省太多的成本,銀行將縮小實體網點,減少雇員數量,以便他們能輕松地向前邁進。
另一方面,銀行現在在移動電話上有應用程序,許多用戶不需要去附近的物理網點。特別是,第三方平臺的移動支付取代了小額現金支付。
最后,國有銀行和其他國有企業,由于歷史的原因,或多或少會有或多或少的機構Yong和腫脹,人們飄到世界各地。即使在街上,也有類似的銀行。
現在,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很多商業銀行的手機銀行都很容易做到。因此,各大銀行要精簡人員,提高效率,加快業務轉型步伐。所以,對于一些年紀較大的工人來說,削減一個技能點。
事實上,對于年輕的銀行出納員來說,自我推銷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將來,人工智能或互聯網金融無法取代的工作將變得更有價值,包括高級分析師、高級審查經理和高級TI人員。對于年紀較大的工人,他們要么轉移到營銷人員,雖然壓力很大,但替代是非常小的。既可以考慮跳出銀行圈,也可以從企業會計、財務等方面進行改革。
2017年五大銀行大裁員,這是時代的進步,銀行已不需要這么多基層銀行職工,而同樣時代又催逼銀行要擁有更多各類高素質金融人才。這對于銀行業說意味著業務結構轉型。對于普通銀行職工來說,要么轉到其他工作崗位,要么退出銀行圈子。因為這是時代轉型的必然趨勢,只有順應趨勢才能更好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