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培訓,你有掉“坑”里嗎?(下)
我們先回顧一下上一篇文章,初入培訓的頭兩個坑,第一個是授課內容,第二個是PPT風格,本篇文章我們將繼續來聊聊第三個坑,語言的使用。當然,這個坑是基于你前兩個都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再稍稍加一點語言的魅力,自然會錦上添花。
培訓語言的使用,分為非肢體語言與肢體語言。非肢體語言就是在講課時使用的語言,文字,肢體語言就是培訓師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行走路線。
非肢體語言通常會直接影響著學員的行為。比如我們在和學員做互動時,發出的指令,再比如PPT上顯示的文字。所以,非肢體語言要盡量簡潔,高效。如果做英語培訓這樣特殊的語言類培訓,最好根據學員的情況考慮是否采用中英文雙語形式。否則,你在上面嘰里瓜啦說一堆,下面的學員誰都不懂,或者一半懂一半不懂,這樣進行的培訓多半收效甚微。互動環節的語言,最好第一第二第三說清楚,說完之后要再補一句,我說明白了嗎?而不是,你們聽懂了嗎?這兩句話看似語意一樣,說出來后給學員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以“你”開頭的話語無論怎么表達,多多少少都會帶有一點點指責的意味,在一個培訓互動環境下,我們需要創造一個獨立平等的表達空間,所以盡量不要用以“你”開頭的語句。PPT上的文字顯示,在寫第二個坑的時候,我有重點強調,在此不贅述。
肢體語言會間接影響著學員的心情,所以使用得當的肢體語言會恰到好處地輔助表達你的觀點。肢體語言包括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行走路線。我們一 一來看。
我們先說面部表情,我們都知道,微笑是世界上最好語言,作為培訓師,必然要保持職業微笑,當然如果你可以再多一點眼神的溫度,會幫助你增加親和力。而親和力則會拉近你與學員的距離,從而會產生更好的互動與反饋。關于微笑的練習,我會在下一篇文章細說,敬請關注。
接下來,我們細說一下肢體動作。人的身體分為三部分,肩膀以上為第一部分,肩膀到腰第二部分,腰以下第三部分。你的手勢在不同的部分表達出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手勢在第一部分,往往會有加油鼓勵號召等積極意味,手勢在第三部分,則會有指責等消極意味。所以多數情況下,手勢會在第二部分活動,也就是肩膀到腰的距離。在一些特殊場合,比如說培訓的結尾,我們會采用第一部分的手勢,用來號召大家行動。在第二部分活動時,手指的形狀同樣也需要注意,通常有以下手勢:
盡量不用下面的手勢:
最后,我們來聊一下行走路線。在培訓教室里,培訓師的身體姿態會給學員傳遞不同的信號。所以請注意一下站姿,不要刻意偏向某一邊,不要冷落某個角落,不要以奇怪的眼神盯著某項事物,通過在教室里的移動,照顧到全場。行走路線可以是一個“八”字形,也可以是“之”字形,總之,作為培訓師,我們要照顧到所有的學員。
最后,總結一下,容易讓新培訓師掉的三個坑是:授課內容,PPT風格及培訓語言。通過這兩篇文章,希望咱都可以從這三個坑里跳出來。
祝你有一個完美的培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