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拉勾網獲得2.2.億元融資的消息在各大媒體紛紛報道,讓好不容易安靜一會的拉勾網瞬間又出現在公眾面前,成為熱點話題。但是筆者認為,即使獲得了2.2億資金來發展,若不從根本上進行轉變,依然會變成另一個泡沫。
先談談為什么面對傳統網絡招聘巨頭,針對互聯網的垂直招聘會異軍突起。
筆者認為,首先傳統招聘網站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傳統招聘網站追求全渠道廣覆蓋,由于規模的擴大,而且自身的發展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信息的不對稱、公司資質審核不嚴格、缺乏互動性、過度重視銷售等。而且招聘網站是一個極其容易替代或者并存的東西:用人單位或者求職者不可能只是一家公司的用戶,定然是廣泛投放,所以競爭的就是誰的服務體驗好,效率高。在這一方面,后起的垂直招聘產品憑借著無廣告的簡潔頁面,良好的用戶體驗,并且按效果付費的方式,廣受親睞。
其次是面對的客戶及策略。老牌網站主打服務,主要對象是跨國和中大型企業,收取高額服務費。而對于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大量的創業公司來說,他們對人才有著極高的需要,卻不愿或者難以支付如此昂貴的招人成本(僅僅是招聘成本,而不是人才的工資)。此外,他們不愿花費過多時間進行等待。試想一下,一家初創公司即將開工的項目因缺少一名程序員而停工,他能有多長時間進行等待?所以,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他們急需一種高效率、低成本的招聘渠道。也就催生了拉勾網、BOSS直聘、哪上班等追求極致招聘效率的公司。
再次是互聯網垂直招聘行業的特殊性。互聯網如今已經是一個熱門、自成一體的行業,也是如今規模最大、人才流動性最強的行業。由于其發展逐漸趨于成熟,互聯網的整個職位體系更為完善。例如一個運營職位需要更加細分為產品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傳統招聘網站因為追求全渠道廣泛覆蓋:通過與搜索引擎、聯盟、社交網絡等合作,全方位、多渠道鎖定各職業發展階段的求職人群,因此無法滿足這種極致細分化的需求。這就給了互聯網垂直招聘行業成長的機會。
那么投資人看重了拉勾網哪點呢?
其實拉勾網并不是第一家獲得C輪融資的垂直招聘公司,專注于高端人才和獵頭服務的獵聘網早在2014年4月就獲得了由美國華平集團領投,經緯中國跟投的7000萬美元C輪融資,成為當時網絡招聘業最大的融資,而這兩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相互指責、撕逼、炒作(可百度“一條短信引發的獵聘網與拉勾網撕逼大戰”)。而拉勾網作為其后第二家網絡招聘業C輪融資(但卻是互聯網領域垂直招聘行業的第一家),必然也有著其值得青睞的點。
1、知名度高。無論是創始人許單單傳奇經歷及爆炸言論引發的真假大戰(可百度搜索“許單單造假”);還是此前網上傳出的拉勾網暴力裁員、副總裁被迫辭職;亦或是拉勾網與各大垂直招聘網站終年不休的“戰火”,曾先后與獵聘、BOSS直聘、內推網撕逼、起訴、指責、挑戰等等,無一不讓其位于風口浪尖,無論反響如何,目的如何,至少在互聯網行業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用的人越來越多。如此一來,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2、數據好看。
無論是從網站流量還是APP端下載量來看,拉勾網在垂直招聘行業都處于領先,僅比智聯招聘略低。
3、商業模式
與智聯招聘及傳統的網絡招聘行業相比,拉勾網有兩點不同:第一是單向收費,企業方收錢,求職方完全免費。第二點是客單價高,相比于智聯招聘的5000和前程無憂的3000,拉勾網的會員服務費最低為16800。拉勾網稱,2015年拉勾網的付費企業客戶約3000多個,商業化半年收入達7000萬。相比于智聯招聘等傳統的網絡招聘行業相比,似乎更有盈利前景。
但是筆者認為,拉勾網卻忘了很重要的一點:自己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是因為網絡招聘企業方和求職者方對平臺忠誠度極低,幾乎不存在忠誠度,哪里有人去哪里,那里有工作去哪里。但是如今卻完全將成本轉嫁到企業一方,對于轉換招聘平臺成本為0的企業來說,會做冤大頭任人宰割嗎?極致的服務能夠讓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花費如此高的成本嗎?
這樣的做法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求職者,往單純的流量方向發展。但是沒有了企業方、付費方、用人方的平臺,求職者愿意持續待下去嗎?如今拉勾網飽受詬病的“簡歷未經匹配就自動拒絕,”“萬年不匹配“”虛假職位泛濫”“職位千年不變”等等都是由此產生的結果。如果等智聯、無憂等反應過來,布局垂直領域,最終平臺內部資源的不平衡以及來自外部的擠壓會讓其轟然倒塌。
綜上所述,拉勾網的問題從跟上來說還是沒有成熟和完善的商業模式,打著“極致的服務”口號卻忽略了用戶愿意使用產品的初衷——順利、愉快地找到好的工作。希望投資人不是“只看數據的睜眼瞎”而是出于某種更深層次的目的,也希望互聯網垂直領域招聘領軍產品拉勾網不是個只會炒作夸大圈錢的公司,而是能夠拿了錢真真正正地為求職者、為企業、為投資人帶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