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劇場看過昆曲,我深感看戲應該看現場版的。如果在電視或電腦上看,也許我正在吃東西,有一搭沒一搭的聽著,半天不知道唱的啥,八成會轉臺。又可能我只關注了劇情,演員的著裝和身段還有裝扮,壓根就沒注意,劇情的緩慢讓我不耐煩。比較起來,京劇要好懂些,因為普通話的普及。而昆曲,又名“昆山腔”,混著吳語,現在的江浙人說話都不一定能聽懂,更別說有些昆曲是由精英知識分子文人劇作家所創作,帶有一定的文學色彩,如我們所知道的湯顯祖、李漁、孔尚任等。所以,聽昆曲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看字幕,也影響了看戲的效果。現場版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些不足,環境單純,身邊坐的全是看戲的人,周圍的人全神貫注也會感染到你。婉轉悠揚的笛聲一起,昆曲演員出場,精美的服飾,精致的妝容,曼妙的身段,華麗的 “水磨”唱腔,瞬間把你帶入全方位的昆曲世界,即使聽不大懂,偶爾看下字幕,結合舞臺上演員的現場演繹,你會生怕錯過每一個小細節,連如廁都可以暫時忘記。
我和昆曲的結緣很偶然也很喜劇,可追溯到2011年5月,那時到上海已有半年的時間,對人民廣場已經很熟悉,但從來沒進過上海大劇院,要走進藝術的殿堂,還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可巧就看見外面一幅很大的海報,“2011全國昆曲優秀中青年演員展演周”。之前聽說過昆曲,因為2001年申遺成功后曾聽過宣傳,2011年的展演周大概是慶祝申遺十年。好奇的去看了下票價,最低居然只要四十塊錢,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昆曲這種陽春白雪的藝術票價居然這么便宜,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張票。
開演當日,我記得是星期天,雖然只是小劇場,但是買票的人也少到出乎意料。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有很多年輕人來捧場。四十元的票坐的是二層樓廂,空了很多座位,一層堂廂也剩下不少位置。坐我旁邊的大姐看起來四五十歲,頭發有些白了,一開口居然帶著外國人的腔調,她自我介紹說是日本人,但喜歡昆曲,而且漢語也說的很流利,我有些吃驚,外國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總是超出我們的想象。
距離開場還有五分鐘,一樓仍空了大部分座位,工作人員很好心的把二樓工作人員全部邀到一樓就座,我幸運的坐到了第五排,旁邊是個年輕帥哥,拿著MP5在放昆曲的視頻。當時的節目單如下:“1.《天下樂·嫁妹》:唐鐘馗因貌丑被黜,憤而自戕,杜平為之埋骨。鐘馗感其風義,并踐前約,乃親率眾鬼卒備以笙簫鼓樂、琴劍書箱等,將其妹送往杜家,為其完婚。2.《牡丹亭·問路》:園丁郭橐駝四處找尋主人柳夢梅,途中適遇梅花觀童仆癩頭黿。問詢之下,始知柳夢梅、杜麗娘下落。3.《玉簪記·偷詩》:書生潘必正得遇女貞觀道姑陳妙常,深為愛慕。妙常雖屬意于必正,卻無法表明心跡,遂填《西江月》一詞。必正適至,持詞面質。妙常無可辯解,乃訂白首之約。4.《白羅衫·看狀》 (中國昆曲博物館演出):徐繼祖進士及第后,除授按察御史。放告日,蘇云持狀來告,所告徐能竟與其父同名。細察狀詞,大生疑惑,因向奶公詢問。奶公詳述徐能殺人謀妻諸事,繼祖始知個人生世,決計捉拿養父。5.《三戰張月娥》:張月娥因父母為奸臣所害,占山為寇,伺機報仇。呼延灼押糧路過紅桃山,雙方交戰,糧草被劫。后林沖、關勝定下三馬連環之計,月娥敗北,遂歸順梁山。”
由于距離舞臺比較近,臺上演員的衣服和妝容看得很清楚,當時只覺得昆曲中的服飾看起來非常精致,淡雅中彰顯高貴,清麗柔和中彰顯端莊,套用一句很俗的話就是,低調奢華有內涵。還有那優雅婉轉悠長的“水磨腔”,聽起來耳朵是種享受,特別是在兒女情長纏綿悱惻的表現上效果尤其好,用昆曲來唱情話應該是沒語言能比得上了。所以當時我就對《玉簪記》印象尤其深刻。后來2014年在蓉城又有幸看到精華版《長生殿》,更加深了對昆曲的這個印象。
“水磨腔,笛聲悠揚;長生殿,華麗開場。李隆基,愛江山更愛美人,楊玉環無奈何慷慨捐生。縱然是你儂我儂,情深意重,敵不過江山社稷,流水向東”,這是當時看完昆曲版的《長生殿》之后寫下的文字。精簡版的戲分為八出:定情,權哄,絮閣,進果,密誓,合圍,驚變,埋玉。我最喜歡的依然是“定情”,“密誓”和“埋玉”。舞臺上的唐明皇深情款款,綿綿情意剛好用那細膩軟糯的水磨腔完美詮釋,加上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柔情,臺下的人完全都能感覺到。痛失楊貴妃后那種“離開了你我怎么過”的悔恨與深情,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說句比較夸張的話,小年輕完全可以在昆曲中學習如何談戀愛。需要說明的是,這次演出門票只花了九塊九,因為是全國文化藝術進社區的活動。也許是因為便宜,或者成都人民喜歡湊熱鬧,劇場的人倒是坐滿了。
最近的一次進劇院觀看昆曲則是在2016年,這次的票價280元一張,可以看上將近十場電影了,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去看。有了前兩次的現場體驗,我覺得這錢花得值,演出劇目是蘇州昆劇院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我對白先勇的了解是從其小說開始,自從在學校圖書館借過他寫的《臺北人》小說集,從此對于他的作品有了濃厚的興趣。而白先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重要,特別是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由白先生主持制作,于2004年開始在世界巡回演出,我很有幸在蓉城得以一見。
據人民網介紹,青春版《牡丹亭》“五十五折的原本撮其精華刪減成二十九折,根據二十一世紀的審美觀,保持昆曲抽象寫意,以簡馭繁的美學傳統,利用現代劇場的種種概念,傳世經典以青春靚麗的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再現一段跨越生死的愛情故事。” 在蓉城演出時,分上中下三本,連演三天,基本保持了劇情的完整。還有人說,白先勇版的《牡丹亭》可遇不可求,因為演員原班人馬年紀越來越大,青春不再,那么青春版《牡丹亭》將也不復存在,說不定哪天就不演了。所以趁著還在演出,能進劇場親身體驗,確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