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緒發展的三個階段,分別是:
第一階段:通過哭或者動作來表達
策略:1,認可幼兒的情緒
? ? ? ? ? ? ?2,控制好家長自己的情緒
第二階段:通過語言來表達并且能夠說出原因
策略:1,詢問孩子自己或者其他人產生這種 ? ? ? ? ? ? ? ? 情緒的原因
? ? ? ? ? ? ? 2,當孩子延遲滿足的時候及時給與認可和鼓勵
? ? ? ? ? ? ? 3,指出延遲滿足對于孩子來說有哪些好處 ? ? ? ? ? ? ?
第三階段: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策略:1,成人示范如何能夠緩和
? ? ? ? ? ? ?2,和孩子討論如何緩和當前情緒并進行練習
案例1:
? ? ? ? ?A從早上上幼兒園開始就一直不停的哭,即便是被老師抱上樓來安慰很久,哭聲依然反反復復,我走到A身邊,將她抱在懷里。
Candy:candy看到你從早上來就不停的在哭,而且哭很傷心,那你能告訴Candy是什么事讓你這么傷心嘛? ? ? ? ?(1,認可孩子的情緒,不管孩子哭鬧多久,也要耐心安撫。2,問原因的時候盡量避免問“為什么”的問題,要用具體的“是什么”的問題來代替,比如,“發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讓你不開心?”等等,這樣可以讓孩子聚焦到事物和情境本身。3,通過這樣的詢問:讓孩子在表達自己情緒的基礎上,能夠分辨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為后續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打下基礎。)
A:早上起來爸爸不穿衣服,媽媽生氣了。(可以清楚的描述事件本身)
Candy:媽媽生爸爸的氣,怎么就讓你傷心了呢?(根據事件,辨別事情和情緒的關聯度,再一步進行詢問。)
A:我不好好刷牙,媽媽批評我了,所以我傷心了。(清楚描述事件本身,并且表達和確定自己的情緒)
Candy:噢,原來是這樣,是因為媽媽批評你了,所以你傷心了。Candy看到你哭的很傷心,Candy也跟著傷心了,那讓我們來想想要怎么做才能讓你的情緒好一點呢。(即認可孩子情緒之后,與之共情。并且鼓勵孩子根據他們當下的情境去思考和練習如何緩和激烈的情緒。)
A:媽媽不批評我,我就好一點了。(可以清楚表達內心想法,為自身情緒緩和想辦法)
Candy:這個辦法很不錯,那下次你可以告訴媽媽,讓媽媽知道你心里的想法,還有就是,以后你也要聽媽媽話,好好刷牙,好嗎?(當孩子的想法有可行性時,應給予肯定,支持,實施。通過這樣的練習,以后當他人有情緒的時候,也可以與對方溝通交流并安撫對方。慢慢地,孩子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會增強,并能夠換位思考,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
A:嗯,好。
案例2
下午工作計劃時間里,小朋友們都在有序的進行自己的工作。B用樂高搭了一個火箭,特別高興。
B:Candy,Candy快看,我搭了一個這么高的火箭,還可以發射。
Candy:哇...你搭的火箭可真高,這讓你感覺很開心是吧!(重復,并描述、肯定此刻的情緒)
他笑著點點頭。
Candy:謝謝你把你高興的事情分享給我,現在我感覺也特別的高興。(當我們認可孩子的正面行為后,可以與孩子繼續討論和分享這些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案例3
幼兒園早餐過后,小朋友們在圖書區開始閱讀唯獨C小朋友獨自坐在小椅子上,老師嘗試引導她去看書,但她態度很堅決,表示不愿意過去,就要坐在那。這時我正在忙著打掃衛生,她坐在一邊時不時看看我。過了一會~
C:Candy~
Candy:你叫Candy,是有什么事情嗎?(及時回應)
C:Candy,你現在可不可以給我講個故事。(表達需求)
Candy:C現在想聽故事啊,可是Candy現在的時間是打掃衛生,忙完了之后,Candy需要帶小朋友們去戶外了,可能來不及給你講故事了。(重復,并對于不能滿足需求要說明原因)
C:那好吧。
Candy:Candy覺得C越來越懂事了,雖然你這會很想讓我給你講故事,但當我說我要打掃衛生,沒有時間的時候,你答應了,而且還沒有鬧情緒或者生氣,你能這樣,Candy很高興。(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并能夠延遲滿足。再結合案例2,通過認可孩子的情緒和正面行為,并與孩子分享討論其影響和后果,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發現自己的行為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和后果,從而嘗試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案例4
樂樂課上穿越蜘蛛網游戲中,D作為紅隊的第二名隊員,在嘗試過3次,3次都失敗之后,嘴上就開始叨叨“我都生氣了,我都生氣了...”但卻沒有發脾氣,或者是放棄參加游戲。而是堅持繼續挑戰,最終挑戰成功之后,還幫助其他小朋友穿過蜘蛛網。課后我走到D身邊。
Candy:剛玩蜘蛛網那會你怎么了?
D:我生氣了?
Candy:是什么讓你生氣了?
D:我都過不去,我就生氣了。
Candy:噢,因為好幾次沒有穿過蜘蛛網,所以你生氣了,要是Candy試過好幾次沒過去,可能也會生氣的,那你生氣之后想過要放棄參加游戲,或者不玩了?(重復,認可情緒,與之共情)
D:(搖頭)沒有~
Candy:看來D最近進步了,都可以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像剛才上課那會,因為好多次嘗試失敗,你都可以把自己生氣的情緒說出來了,更重要的是你能很好的控制生氣情緒,沒有發脾氣,也沒有不玩游戲,而是繼續堅持挑戰,這都是你進步的地方。(或許他們已經學會了先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他們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做才能夠控制和紓解各種正面和負面的情緒。所以此時我們需要及時認可他們為此曾做出的努力,當他們用行為和語言表達出來后,就要馬上鼓勵和認可他們)
? ? ? ? ? ?作為成人,我們的引導和示范最為重要,同時也可以把一些積極的、適合孩子的方式示范或者告訴孩子。當我們可以拋棄不良的習慣,建立良好的緩和情緒的方式時,孩子在良好的榜樣影響和示范下,慢慢也會根據不同的情境來練習使用這些方法了。
? ? ? 以上案例都是卡樂咪一日中小朋友們發生的真實案例。我們也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幫助孩子合理的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做到家幼同步。 具備情緒管理能力對孩子來說是獲得人生幸福的關鍵技能,身為父母,首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并理解孩子,給孩子更多適宜的支持,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