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8:
毅力是一種心態(tài),是可以培養(yǎng)形成的。
毅力形成的原因:
1.目標的明確性。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是第一步,也是培養(yǎng)毅力最重要的一步。這是促使一個人克服很多困難的強大動力。
2.愿望。在追求實現(xiàn)強烈愿望的過程中,培養(yǎng)毅力并堅持到底相對比較容易。
3.自信。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執(zhí)行計劃,才能夠鼓勵自己堅持計劃。
4.計劃的明確性。有組織的計劃,盡管這些計劃不夠完善,可能完全不切實際,也可以有助于培養(yǎng)毅力。
5.正確的知識。如果一個人基于經驗或者觀察知道自己的計劃是合理的,這有助于培養(yǎng)毅力。但如果只是猜測,而不是知道,就會破壞人的毅力。
6.合作。對他人的同情、理解,與他人保持和諧的合作關系有利于培養(yǎng)毅力。
7.意志力。如果能夠將一個人的精力集中在實現(xiàn)一個明確的目標上,這樣的習慣能培養(yǎng)出毅力。
8.習慣。毅力是習慣的直接產物。日常被灌輸了些什么,思想就會吸收到什么,并且成為日常經驗的一部分。最大的敵人——恐懼,可以通過不斷重復勇敢的行為而被戰(zhàn)勝。每個親歷過戰(zhàn)爭的人都會深刻地了解到這一點。
缺乏毅力的癥狀:
1.無法認識和清楚、準確地界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2.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拖延。
3.對獲取專業(yè)的知識缺乏興趣。
4.優(yōu)柔寡斷。在各種場合都習慣于推卸責任,而不是直接面對問題。
5.在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習慣于給自己找借口,而不是為自己制訂一個明確的計劃。
6.自滿。這個缺陷幾乎沒有什么可以克服的方法。而且一個自滿的人幾乎沒有希望獲得成功。
7.缺乏熱情。通常它的表現(xiàn)是,一個人在任何場合都準備好了妥協(xié),而不是直面逆境和挑戰(zhàn)它。
8.習慣于將錯誤歸結于他人,或者認為不利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
9.由于愿望不夠強烈,在需要動機促使行動的時候會選擇忽視愿望。
10.當失敗展露出一丁點兒跡象時,想要甚至渴望放棄。
11.缺乏有組織的計劃,或者僅僅是把計劃列在紙上,而沒有去分析它。
12.當某個機會初露端倪的時候,習慣于忽略它或者經常抓不住它。
13.只是渴望,卻沒有意志力。
14.習慣于向貧窮妥協(xié),而不是向著財富努力。缺乏成功和行動的雄心壯志。
15.尋找所有致富的捷徑,總是想要不勞而獲。通常表現(xiàn)為有賭博或者是占便宜的習慣。
16.害怕批評。因為介意其他人會怎么想、做什么或是怎樣評價,就無法制訂計劃并付諸行動。這個敵人應該排在這張列表的第一條,因為它普遍存在于人的潛意識中,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
如何培養(yǎng)毅力:
1.在強烈的愿望驅使下,擁有明確的目的。
2.能夠通過連續(xù)的行動體現(xiàn)出明確的計劃。
3.將所有負面和讓自己失望的影響都排除在心門之外,包括來自親人、朋友或者其他熟人的負面建議。
4.與一個或更多的人組成友好聯(lián)盟,大家會鼓勵你執(zhí)行計劃和堅持目的。
個人感想:
談下自己對毅力的看法,
首先需要我們自己想清楚這件事,是否值得做,是否真得要一直做下去,只有想清楚了,才能有強烈的渴望,才能有動力。
其次是,對于如何做我們也要想清楚,也就是明確的計劃,才能有助于持續(xù)的做下去,順便養(yǎng)成習慣。就像我自己把學習復盤的知識發(fā)在朋友圈,讓大家來監(jiān)督,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
然后我們還需要一個好的環(huán)境,如果沒有就想辦法找到或者制造這樣一個環(huán)境,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詞匯來說就是圈子,而且還需要一些親密的伙伴,也就是書中一直說的智囊團。一起前行不孤獨!
再有聯(lián)系到之前學到的就是:
如何才能正確的不“半途而廢”?
若某件事兒你覺得需要努力、堅持才行,那基本上一開始就注定做不成!需要努力、堅持,說明你骨子里面不愿做!人類大腦會自動遺忘痛苦的功能也促成你堅持不了。
把“堅持”從你的操作系統(tǒng)中剔除,給目標以更大的意義,從骨子里喜歡上,才不至于半途而廢。或去尋找并靠近擁有那項技能的人以及人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