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來,我也算是接觸電腦比較早的一族了。九三年,我便參加過廣播電視局的電腦培訓班,那時的電腦還是286,整個醴陵市區都只有幾臺屈指可數的電腦。不過,說來憒憾,之后一直沒有如愿從事與電腦有關的工作。2002年,在廣州打工,閑瑕之余又去報了一個電腦財會培訓班,但照樣沒鼓搗出什么名堂,倒是閑來無事注冊了個QQ。
曾幾何時,QQ風行網絡,我雖為一介老網民,但并不知群為何物。2009的一天,我的一名資深網友把我拉進了一個交流群,乍一進去發現群成員數量好幾百,并在加群的當晚被人拉去參加了群活動。暈暈乎乎在群活動現場,我還被抽中跟群管理丁丁合唱了一首《無言的結局》。當初也許是出于新鮮,大家情緒很高,但我還是感覺不太適應。一來魚龍混雜,二來年齡差距太大。沒過多久,我便溜出活動現場。
未料到當晚群管理驕子在私里下問我,對群有什么建設性意見,我直接說了我上面的看法。想不到這年輕人辦事認真,聽取我的建議后,當即立斷發群公告按年齡層次建立了一個八六群,雖然有些年齡小的無視群公告還是闖了進來。但從此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這個群成了我們休息之余暢所欲言的一個窗口。
那時工作之余唯一的消遣方式便是扎群里,不參予聊也要看聊。聊天的內容上到憂國憂民,下到雞毛蒜皮,中間有人聊幽默笑話,偶爾也有人來幾句黃段子。反正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聊不出的。
打字的速度也參差不齊,有人用拼音,有人用手寫,有人用五筆,還有人學過速錄。反正一行行字幕在屏上呈跳躍式彈出,想不看花眼都難。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段時間聊到《天龍八部》,大家紛紛改呢稱為喬峰,阿朱,阿紫的...每天一不留神就幾百上千條消息彈出,聊得熱火朝天。
開始還能保證閑下來才去群里聊幾句,后來沒時間便擠出時間跑群里,再后來竟發展到癡迷,每天和眾聊友舌戰群儒,口水戰打得難舍難分,那叫一個過癮。
口水戰經過幾個回合之后,慢慢發現群里竟藏龍臥虎,人才輩出,每天不間斷有聊天高手橫空出世。偌大一個群,有如一個大社交場。老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網上亦如此。日子長了,聊著聊著一不小心聊出了友誼,聊出了幫派,也聊出了分歧,聊出了不同的聲音。
久而久之,大家不再滿足于大面積的聊,幾個志同道合的聊友最終一致認為建個小群,更有利于交流。
于是在這個關口,搞網吧出身的某姑娘自告奮勇建了一個六六群,擔任了第一屆群主。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把十幾個群精英收錄在她旗下。當時還戲謔群宗旨是永六不倒。
從此以后,我們這看似只有十幾個人的群每天聊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一到晚上,齊刷刷QQ頭像全部亮閃亮閃的,一個個像打了雞血,輪流上陣。幾乎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一個不再滿足在網上神侃。某個時間點某某公司老總空降此群,從此他的路虎成了我們活動的專車,他的人自然成了群里的免費車夫。此人外號超多,什么路虎哥、酒霸、胡漢三數不勝數。人生格言是“酒不是好東西,但沒有比酒更好的東西”。雖然生了一幅土匪的外表,但長了一幅豪爽俠義的心腸。每次活動搶著買單,幾乎成了我們的買單專業戶。此人的出現讓我們從此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聚會聚餐,我們一個個也逐步逐步從網絡上揭下面紗現出原形。
一開始見面,彼此還有點陌生感,但很快便熟絡起來,畢竟有網上的友誼做鋪墊。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們聊天的道路是曲折的。拿我個人來說,聊天屬于不務正業范疇,聊天也聊不來銀子。畢竟我要謀生,我的主業是維持經營好我賴以為生的門店。但很多時候我竟本末倒置發展到拋下顧客在鍵盤上一陣狂敲,氣得老公最后向娘家投訴,幾次動怒剪了我的網線。網線接好之后,我照舊我行我素,心想咱一犯法,二不擾民,咱就聊個天咋的了?當然大家照這個聊法,其他人的家屬也不同程度的表示過抗議,但當時大家都抱了內部團結一致,槍口一律對外的態度。
與此同時,也有來自群本身的內部矛盾。時而有人為某個話題談崩;時而有人為某件衣服審美不合;時而有人為某人開玩笑過激生氣;但沒過多久彼此又會像夫妻一樣,群頭吵架群尾和。
中間這個群幾度面臨解散,關鍵時刻,總有人力挽狂瀾。一個一個默契的輪流上臺接住群主這個位置輪流執政。
我知道其實是大家對這個群產生了依賴,換句話說是舍不得丟下這份聊來的情誼。這個群就這樣在磕磕碰碰分分合合中頑強的生存下來。
碰到有退群的,我們會本著張藝謀導的那部《一個也不能少》的精神,誰退了,千方百計又拉回組織。
自2012年有了智能手機有了微信后我們又放棄電腦QQ群,轉戰手機微信群,硬是不離不棄把這個群一直保留到至今。
這么些年聊下來,聊友們儼然都轉換成了生活中的親密戰友。聊友的家屬態度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從猜疑到熟稔到和我們打成一片。
是時候介紹一下此群的成員了。此群女性居多,群內成員比例失調,明顯的陰盛陽衰。但沒關系,男成員有了上述的車夫,買單專業戶,出去聚會,游玩就免除了后顧之憂。再加上某局的幾個熱愛戶外的哥,出去游玩的景點,線路也就不用勞心費神了。幾個女同志就只管打扁腦袋安排好時間參與就行。一句話,群發展到今天,男成員功不可沒。
接下來重點介紹女成員,那就是各有千秋了。女成員一:是一位比較突出的女士,深圳歸來,見多識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們戲稱她比百度多一度,比《百科全書》多三頁。外加一點打字賊快,一般是由她引領聊天話題。用她自己的話形容,她說她是裝B界的VIP。女成員二:號稱對音樂有獨到的見解,猜《中國好聲音》的冠軍一猜一個準。同時熱愛攝影,能把手機玩出單反的水準。平常炒得一手好菜,咪得幾口小酒,最不能忍受的是長了一幅打死不胖的身材。女成員三:典型的八0后,特長是生孩子,深夜在網上放毒,曬吃的,嫁了一個好老公。優點是能屈能伸,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能在家獨自一人指揮一群人建房子。女成員四:也是八O后,某某知名品牌衛浴老板娘,自帶女王氣場,生意場上,叱咤風云。優點是為人大氣,缺點是喜歡與本人抬扛。女成員五:練得一手好廚藝,烹炸煎煮,樣樣精通。還會做花式甜品,冰激凌,可謂十八般吃藝樣樣齊全。優點是反應快,接砣一流。缺點是,性子慢,聚會唱歌喜歡最后一個到。女成員六:我高中同學,讀書時號稱‘萬人迷’。那天生的溫柔勁,賢惠勁,男同志天生好這款。平常愛跳舞,過日子有劃算,總有本事把有限的錢兌換成高質量的生活。最讓人嫉妒的是找了個國民好老公,一到禮拜天,兩夫妻便忙著自駕游。經常在群里秀恩愛,撒一地的狗糧。唉,我反正只有流鼻血的份。至于平常愛潛水的,發言少的在此略過,群成員到這里就介紹完畢了。
寫到最后,我在想我們群已經從2009聊到了2017,我腦中一直在構思一個畫面:若干年后,待我們滿頭銀絲,待我們耳聾眼花,待我們牙齒稀缺,我們還會這樣一直聊,一直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