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案例】
? ? ? 早上戶外活動,明明抓到了一只西瓜蟲,好奇地數著“1、2、3……有8只足。”我反問道:“是八只足嗎?”于是他又開始數,“9只足。”“再數數。”“老師,是10只足,10只足!”他興奮地喊出來。看著孩子激動的樣子,我輕聲說“把這只西瓜蟲放到顯微鏡下再仔細觀察一下,看有什么新發現?”明明正想拿著走,旁邊的女孩露露說:“這樣不好,西瓜蟲找不到媽媽,會難過的,我們把他放回去吧!”君君把西瓜蟲放到干燥的土地上。明明說:“不行,放到這邊,這邊泥土潮濕,它喜歡在潮濕的地方生活。”于是,西瓜蟲在孩子們商議下,回到了松軟潮濕的地方,孩子們這才如釋重負地回活動室了。?
它有幾條腿呢?
放到濕潤的土地上吧!
【這里發生的學習】
? ? ? 這是一次自發的、合作式的科學探究,孩子們圍繞西瓜蟲談論著,反復點數西瓜蟲有幾只足,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數學學習;放西瓜蟲回到大自然是保護環境、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建構,是愛的行為;放回干燥還是潮濕的地方是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孩子們之間的交往、探討促進了其社會性發展。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專注、求真等良好的學習品質也在這里得以發展和積淀。
? ? 【后續的支持策略】
? ? ? 孩子的學習無處不在,作為教師就要支持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本著問題“從兒童中來,到兒童中去”的原則,我擬定了讓幼兒深度學習的支持策略。
? ? ? 1.家園共育:讓家長和孩子一起上網查資料,進一步了解西瓜蟲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等相關知識。比如西瓜蟲還叫什么;到底有幾對足,身體分幾節;喜歡生活在哪里,喜歡吃什么;西瓜蟲有什么用處和害處,它會吃嗎……
? ? ? 2.開展科學探究集體教育活動,進一步認識西瓜蟲。
? ? ? 3.生成“西瓜蟲主題區域游戲”,通過說、畫、做、探、演、搭建等形式,以期孩子在做中學,做中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