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成博
《氣功:氣的綜合修煉功夫》一書出版后,受到廣大氣功養生愛好者的一致好評,讀者有20多歲的年輕人,80多歲的老人,包括老師、醫生、企業老總等多個行業的氣功養生愛好者。
大家學習先后不同,認識自然參差不齊。因此,不少讀者前來咨詢,希望得到更多信息。
因忙于修改本書,以便再版,同時撰寫第二、三本書,還得兼顧養生館的工作,難以抽出大量時間給各位讀者朋友一一回復,下面以導讀的形式,把本書每一章做一重點解析,以便于大家閱讀時的深入理解和練功實踐。前言的重點有三:
一是提出任何一門學科或學問建立的六大檢驗標準,旨在告訴大家,我在繼承傳統氣功精華基礎上建立的系統氣功或符號氣功一派,符合六大檢驗標準,是一門科學的氣功學派。
二是把傳統系統氣功養生的核心內涵,歸納為三大要點:
(1)以“氣”字為基本標志。“氣”的本義是混沌、一、生、動(靜)、中、圓六大寓意的集合。配合“氣”字的理、法、方、義圖示(見圖),展現了氣的理、法、方、義。一圖勝千言,讀懂了該圖,便抓住了氣功的基本要領。
(2)以人—氣互動為核心思想和修煉模式,概括為一句話:“人在氣中,氣在人中。”人—氣互動是天、地、人、神及萬物之氣互通互應,互養互生,互動循環的簡化圖式。在外,是人與天、地、萬物的人—氣互動;在內,是人與自身心、身、形,精、氣、神的人—氣互動。而不局限于一點。
(3)在人—氣互動修煉模式基礎上,歸納出古今氣功養生家練功的主線:調氣—練氣—運氣—養氣—發氣—調氣。以往的氣功養生家雖然有意無意的按照這一模式修煉,但大都偏于一隅,例如孟子重養氣,道家重周天運氣,儒家重發氣,氣功家重調氣、練氣等。本書把修煉主線梳理成章,形成一種終而復始的循環修煉回路,更符合氣功養生原理和實踐。以便于大家的修煉。
三是各章節的簡介。建議初學者,先讀一下前言,然后直接從最后一章基礎功開始進入氣功鍛煉實戰練習,在實踐中帶著問題,再讀其他內容。這樣,更容易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早日得道。
——2020年5月6日于應天養生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