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思考力是一種幫助我們覺察并改善思考結構的藝術,掌握結構思考力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三層次模型,更加清晰、快捷、全面、高效透過結構看世界。結構思考力三層次模型,第一層:理解——隱形思維顯性化,第二層:重構——顯性思維結構化,第三層:呈現——結構思維形象化。本文分為三組便簽,詳細探討結構思考力的三層次模型。
第一組便簽:隱性思維顯性化
R1:選自《透過結構看世界》
I:透過結構看世界的第一層:理解——隱性思維顯性化。大多數人在看待世界的時候習慣使用慣性思維,較少用到結構化的理性思維。由于閱歷、經歷的不同、認知深度的差異,慣性思維總會不同程度扭曲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難免會導致認識的片面、扭曲或謬誤。所以覺察自我和他人的思考結構,特別是慣性思維結構,并評估其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顯得尤為重要,并把這一思考過程用可視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即為隱性思維顯性化。
前:這個問題對你而言,為什么重要,作者如何引出這個問題?
作者認為具備洞察世界的能力,第一步就是理解,隱性思維顯性化。這個問題對我特別的重要,要想提高思考能力,學會正確的思考姿勢,首先要弄清楚原有的固化、低效的思維模式是什么?同樣弄清別人的思考結構是什么,方能為我所用,不斷成長。
因:覺察自我和他人思考結構,隱性思維顯性化影響因素有哪些?
是否具備超強的覺察意識、成長動機;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考結構的能力,是否可以找到背后的邏輯基點;評估現有的思維結構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能力。
適:有沒有不同的看法呢?
關于提高思維能力,成甲老師認為要找到事物背后的底層規律,李善友老師認為要找到認知第一性原理,和結構思考力的切入點大不相同。
界:信息之間的區別在哪里?
李忠秋老師三層次模型是新手提高思維能力操作性比較強的方法,而成甲老師、李善友老師的提法通俗易懂,但是對于低端學習者參不透,學不了,容易流于淺層的概念。
A1:比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挺聰明,就是做作業時、考試時常出錯,那么,造成孩子粗心的因素有哪些呢?
大家討論結果為
?? 1、作業的自查不到位;2、知識掌握不扎實,沒有學會;3、注意力不集中,抗干擾能力差;4、求快心理;5;任務太簡單,胡亂應付,敷衍心理。
?梳理之后,結果如下:
A2:如何才能做到隱性思維顯性化呢?
1、每周選擇3條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嘗試梳理思考的路徑,找到卡殼的地方。用結構化的圖形表現出來,初步覺察自我思考結構的模式及短板。
2、每周選擇3個經典的文章片段,根據關鍵詞寫下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畫出結構圖。然后精讀原文,梳理作者的思考路徑,同樣用結構化的圖形表現出來。對比作者和自己理解差異,覺察他人的思考結構。
R2:第二組便簽:顯性思維結構化
I:透過結構看世界的第二層:重構——顯性思維結構化。萬事萬物都有結構,小到一粒塵埃,大到宇宙萬物,再到看不見、摸不到的思考過程都有結構。結構:是指事物自身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構成事物要素的數量比例、排列次序、結合方式和因發展而引起的變化。結構是事物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有結構,事物不同,其結構也不同。思考也是如此,結構化的思考比凌亂無章的思考更容易洞悉事物的本質,更有幫助我們透過結構看清這個復雜的世界。
可是當原有的思維結構無法解決現有問題時,我們需要重構一個新的思考結構解決目前的困擾。而重構意味著換位思考,換個視角看問題,對原有的思考結構進行優化、升級,去掉不合理的元素、固化的模式,增加新的視角、想法,打通知識間的阻塞,找到思考問題更嚴謹、更透徹的思維結構。
前:這個問題對你而言,為什么重要,作者如何引出這個問題?
作者認為具備洞察世界的能力,第二步就是重構,顯性思維結構化。這個問題對我特別特別的重要,要想提高思考能力,不僅需要具有解構思考結構的能力,更要有重構思考結構的能力。一直以來讀了很多書不見長進的原因在于,缺乏理解基礎之上的重構、黏合的過程。唯有不斷重構,才能優化思考的質量和深度。
因:影響思維重構的因素有哪些?
固有的思維慣性;分類重組的能力;一定的知識存量;針對性的刻意練習。
適:有沒有不同的看法呢?
關于重構思維能力,成甲老師認為找到事物背后的底層規律、李善友老師認為找到認知第一性原理都在刻意尋找普世的智慧,學科架構中的邏輯起點。
界:信息間真正的區別在哪里?
李忠秋老師三層次模型是新手提高思維能力有效、好掌握的方法,而成甲老師、李善友老師的提法通俗易懂,但是對于低端學習者參不透,學不了,容易流于淺層的概念。
A1:比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挺聰明,就是做作業、考試時常出錯,那么,造成孩子粗心有哪些原因呢?大家討論結果為(問題同第一組便簽)
1、作業的自查不到位;2、知識掌握不扎實,沒有學會;3、注意力不集中,抗干擾能力差;4、求快心理;5;任務太簡單,胡亂應付,敷衍心理。
可是第一組便簽分類不夠清晰,中間有混淆,分類沒有做到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比如很多孩子的粗心是假粗心,為了避免負面評價,不懂裝懂,實質則為知識掌握不牢固、算理不明等。如果以此來解決孩子寫作業粗心的問題,就會淺嘗輒止,治標不治本,無法觸及本質問題。
修改后的結構如下
A2:如何才能做到重構——顯性思維結構化呢?
1、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礎之上,評估解決問題的效力,如果問題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復盤原有的思考結構并記錄。反之,重新聚焦問題,換個視角看問題,從分類是否清楚、是否窮盡、是否混淆等各個元素進行自查,找到思考問題的新視角及思考結構的短板。
2、同樣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礎上,找出自己和別人的視角差異之處,并嘗試刻意練習那個點,直至內化成自己思考結構的一部分。如果找不到的話,請求身邊的高人,體會他們看待問題的視角,找到獨到之處,加以思考與練習。
R3:第三組便簽:結構思維形象化
I:透過結構看世界的第三層:呈現——結構思維形象化。與抽象復雜的文字相比,借助直觀的圖片、圖表、視頻等為主體的形象化手段,充分調用各種感覺器官,既幫助我們理解復雜的事物,也有助于提高溝通雙方的溝通質量。重構后的思考結構也是如此,信息同質、同頻進行傳播和交流,離不開形象化的表達,一來會大幅度的降低認知負荷,開辟溝通的綠色通道;二來一定程度消解知識堵塞,為打通知識脈絡奠定堅實基礎。
前:這個問題對你而言,為什么重要,作者如何引出這個問題?
作者認為要想具備洞察世界的能力,要學會通過結構看世界,第三步就是呈現,結構思維形象化。這個問題對我比較重要,作為一位老師,借助形象化的直觀手段教授抽象的知識是個基本功。
因:影響結構思維呈現的因素有哪些?
思維導圖掌握不熟練,太過耗費時間;結構思維不嚴謹;缺乏針對性的刻意練習。
A1:同樣是上述關于粗心影響因素探討的過程,以文字表達的結果和圖形呈現的教學效果差異較大。直觀的圖形呈現,有效的降低了認知負荷,讓讓各個感覺通道協同運作,有助于學生較快的理解。反之,大片的文字講授,增加學生的認知負荷,徒增了認知難度。
A2:如何提升結構化思維的形象表達?
目標:掌握思維導圖的工具
1、下載思維導圖軟件,針對學習的內容,每周制作一幅導圖筆記。如果做不到的話,在群里發20元紅包,以此警惕。
2、遇到困難時,百度問題解決的方法,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3、用RSQC模型校正目標、時間、質量、成本,做出合理的選擇,避免急躁、求快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