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多少年前的某天,還是孩子的我跟著爸媽回老家。依稀記得隔上幾戶人家的墻上就有關于計劃生育的宣傳語“只生一個好”“生男生女都一樣”……
感謝爸媽的堅持要不然剛剛出生的我就被爺爺奶奶換成男孩子了。如果真是那樣,估計我在剛工作的年紀就會從家里尋一戶人家結婚生子、生子、生子來完成年代或家族賦予女性的使命。
幸好我依然是在爸媽的呵護下長大。成為一位經濟獨立的女性。其實不管經濟是否獨立,生孩子或許成為絕大多數女性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我們習慣把那個小生命稱為愛情的結晶。如果生命中僅有愛情,沒有結晶,你會作何選擇……
一
小琴是個22周雙胎妊娠的孕婦。在經歷了多囊卵巢和子宮縱隔手術后,一路艱辛懷上了雙胎。后來宮口開大做了環扎,環扎的第二天懷疑破膜,急匆匆拉進產房,確認破膜并且發現羊水已經有了特殊的味道。為了孕婦安全著想,教授指示停保胎藥,暫時連接心電監護。在待產室連上心電監護后心率顯示140多,我們再次確認并詢問孕婦是否有不適時,頓時她淚如雨下。氣氛開始顯得尷尬。她側過身背對著我們。我給她重新蓋了蓋被子,扯了扯衣服,忽然發現屁股上紅通通一片,又紅又硬。詢問后才知道原來是長期打黃體酮的結果。哎,又是一個可憐的女人。
于是我搬了個凳子坐在她對面,看著她發干的嘴唇還有紅腫的眼睛竟然不知道該怎么開口。“你喝點水吧。”環顧一周,除了她自己什么都沒有。我起身去找她家屬。一位神色焦慮的阿姨還有一位年輕的姑娘匆匆跑來,給她們說明情況后,阿姨拿著水杯對我說我進去給她喂點水好嗎?“您進去不合適阿姨,我喂她就行,您放心吧。”看著她眼睛里的不舍,我還在想肯定是親媽。拿著水杯回到小琴身邊。“門口那位阿姨是你的媽媽嗎?”“不,那是我婆婆。”
我坐在小琴身邊給她喂了幾口水,拿衛生紙給她擦了擦眼淚。開始進行安撫,慢慢的,她情緒好些了,擦干眼淚。過了幾秒又哭起來告訴我她和她老公為了這兩個孩子一路走來多不容易,他們早早就給兩個寶寶起好了名字,每天早晨她老公都會給孩子講故事……然后又是一輪的抽泣。我忽然覺得自己的語言當時是多么蒼白而又無力。
那晚,小琴的兩個孩子生出來了,死胎。
二
第二天,四床和六床又來滴縮宮素。她倆連著來產房滴了好幾天,所以已經和我們很熟了。開朗的四床下午忽然哭起來。她自己背對著我們默默抽泣,哭完后擦干眼淚,又轉過身。我無意中瞥見她的眼睛便問“你哭了?”“他怎么還沒動靜,我都快堅持不住了……”“你孩子已經挺好啦,多給力啊,胎心多好,只要是胎心好咱就不怕。”然后我就給她舉例昨天的小琴。六床瞬間來了精神說到:“原來她是保胎保不住的啊,我昨天聽見她哭以為她是疼的呢,后來又覺得不像,又沒好意思問。出去我老公還問我產房是不是有個保不住的啊。”停頓了一下她又接著說到“咱們和那個孕婦接觸多,我老公一直從外面,他和那個孕婦家屬接觸會多些。昨天回到病房我老公告訴我,一個老太太說那個孕婦老公娶媳婦就是為了生孩子的,不能生孩子要她干嘛。”六床說完這句話我們所有人都驚呆了……
我不知道小琴回病房甚至出院后面對她的會是什么。是和老公兩人抱團取暖還是獨自一人孤軍奮戰。
2017年,我從一個孩子成為孩子她媽,20多年過去了,經濟在飛速發展,可有些人的思想卻停滯不前。
結婚,只是為了生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