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解之麻黃
1、? 是發散發汗最強的兩味藥之一
2、? 主要的藥性宣陽,發陽,把生命抽出來;腎主五液,分給心的液體是汗,麻黃可以把心腎的元氣拖到脾胃層面來。麻黃能把骨髓里的能量拔出來,借能量,把預備能量拿出來抵御病邪,又麻黃之后人比較虛
3、? 葛根湯可以將身體殘留的麻醉藥洗干凈,手術后可以吃幾克
4、? 麻黃是標熱本寒,讓身體發大熱,散陽氣,最后變得更寒
5、? 輕可去實,麻黃味輕,但可去除身體里糾結扎實的邪氣
6、? 治中風,傷寒,頭痛:麻黃可將陽氣宣發出來將任何邪病帶出來;
治溫瘧,瘧:先傷于風,后傷于寒,所以先發熱后發冷,叫做溫瘧
麻黃代表性的用途:發表出汗;去邪熱氣;
止咳逆上氣:麻黃開毛孔,皮毛與肺相表里,所以開肺,拔出肺的邪氣,是很強的止咳定喘藥
7、? 除寒熱,破微兼積聚:破寒實而淤結,腫瘤,破淤血的藥加麻黃力道會更強,陽和湯治療陰疽,陽和湯主治乳房腫瘤
陽和湯:
熟地黃(30g) 肉桂(3g) 麻黃(1.5g,去皮,研粉) 鹿角膠(9g) 白芥子(6g,炒,研) 姜炭(1.5g) 生甘草(3g)
8、? 麻黃節跟麻黃根的藥性相反,所以要去節
麻黃是很強的發汗宣揚藥,麻黃結能夠抵消麻黃發汗的力度
三拗湯:治療肺中有邪,治療喘和咳的方子
9、? 中醫治喘以驅邪為主,麻黃湯、麻杏甘石湯、葛根黃芩黃連湯;
麻黃治喘的原則:有長期氣喘病史的人,可以用麻黃劑驅散肺部風邪可以定喘。但同時需要補腎,吃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之類,要補腎固本。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做法。
10、? ? ? ? ? ? ? 用重劑量麻黃的情況,需要補腎來治本
1)治喘,需要補腎來治本;
2)治癬:夏天癢得特別厲害:15克麻黃快炎猛煮5分鐘,一天喝2次;也可用陽和湯
11、? ? ? ? ? ? ? 麻黃劑的副作用,救逆方:
1)心慌心悸,收陽損耗——生脈散或桂枝甘草湯,力度更強的是桂枝甘草加龍骨牡蠣;
2)狂汗不止——桂枝加附子湯;
3)小便不順,虛到腎陽,腰軟,尿不完,小便無力——無外感腎氣丸,外感用真武湯
4) 心悸心慌,或汗流不止,或小便不暢,三合一喝小建中湯
一個人如果底子不夠好,先吃小建中湯,再吃麻黃發汗
12、? ? ? ? ? ? ? 麻黃治療水腫:急性腎炎——越婢湯
13、? ? ? ? ? ? ? 痹證:
風濕、痛風——麻黃加術湯治風濕病;
治療痛風——桂枝芍藥知母湯,烏頭湯
14、? ? ? ? ? ? ? 麻黃開汗孔通小便,治孩子尿床,大人尿失禁;有些尿失禁是因為肺氣不通,如有肺熱而喘,可用麻杏甘石湯治療肺部可治尿失禁
肺沒有熱,有邪氣,尿失禁——麻黃5 甘草5? 蜂房1,打粉,每次4g用熱水吞
15、? ? ? ? ? ? ? 續命湯是標準治療中風的藥,已經中風,也可以吃,之后滿臉通紅,出一身大汗
續命湯:
麻黃(6g) 桂心(6g) 甘草(6g) 生姜(15g) 人參(3g) 芎?(3g) 白術(3g) 附子(3g) 防己(3g) 芍藥(3g) 黃芩(3g) 防風(4.5g)
二、葛根芩連湯解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熱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1、? 主證:大便臭黏,燙屁股,肚子不痛
2、? 得病的原因:后背受涼,喘而汗出,拉肚子,急性腸胃炎的拉肚子
圣陽蒸動的水蒸氣經過后腦勺,受風寒后,把水汽打斷,熱水直接掉下來,引起拉肚子,熱利
3、? 脈促是內有熱
4、? 喘而汗出不是主證,喘不是證狀,喘跟汗出同時出現才是
5、? 急性熱性拉肚子的葛根芩連湯+五苓散效果更強;五苓散助腸胃道吸水
6、? 頭部消炎,眼睛紅腫,牙痛可用
7、? 葛根芩連湯是擋酒湯、解酒湯,酒前酒后都喝點,不容易醉;酒咳發熱而喘,喝酒多,體內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