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家鄉(xiāng)后,就沒在再吃過家鄉(xiāng)的烤牌。家鄉(xiāng)是位于魯西南和蘇北交界的小鄉(xiāng)鎮(zhèn),烤牌也就形成了兩個流派:蘇北的做法長長薄薄的面皮,做成長方形狀,放在爐中烤熟;魯西南的做法是短小的面皮,兩頭略成半圓形狀,放在爐中烤熟。
家鄉(xiāng)的烤牌
今年十一專門跑了好多地方,終于又吃到烤牌,但心中卻有些小失落,兒時吃的烤牌是用五香粉、鹽、油進行和面,然后烤到表面全部焦黃,那時候一口下去表皮會掉下好多香渣渣,吃完一塊烤牌,嘴里的麥香會保留好久。現(xiàn)在的烤牌,雖然表面放了一層的芝麻,但是咬上去卻是嚼勁足足,沒有了香酥的感覺。
烤爐
味道雖然變了,但烤爐卻沒有變化,那個請君入甕的成語用在這里最恰當,烤爐是將大甕去掉甕底,倒扣過來放在地上,周遭用黃泥糊上厚厚的一層,這樣既能固定位置又能進行隔熱。烤牌貼在甕的內(nèi)壁,從下到上,炭火放在底部的中間位置,將甕內(nèi)的溫度烤到幾百度,靠高溫將烤牌烤熟。
后來參加工作,也吃到了好多烤面食,其中新疆的馕和伊朗的馕是最接近家鄉(xiāng)烤牌的面食,新疆的馕是放在囊坑中烤制,囊坑跟家鄉(xiāng)烤爐一樣,有一點區(qū)別,新疆的馕是圓形的。伊朗的馕是長條的,比蘇北的烤牌更長更寬,一個幾乎一斤重,但它的烤爐跟吊爐燒餅的類似,像炒鍋倒扣于倒扣在炭火之上。這樣一路走來吃了好多烤面食,現(xiàn)在又重新吃到了家鄉(xiāng)的烤牌,但都吃不到兒時的香脆,或許那份口齒留香只能留在記憶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