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德尼羅是誰?后來這群年輕的演員們只要提及他的名字,便膽戰心驚卻又充滿無限的敬意。43 年出生于美國紐約一個意大利后裔血統家庭,獅子座,自小安靜自閉,60 年棄學從藝,師承于李·斯特拉斯伯格。73 年與馬丁·西科賽斯合作《窮街陋巷》一舉成名。
我看電影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比較謹慎,時間越久,對電影的觀察越龜毛細致,難以回到當時最好的狀態。差不多是在高中到大學那六年時間里,對電影的感官是最鼎盛的狀態。很慶幸在那樣一段時光,我看到了羅伯特·德尼羅的電影,基本上都看了。《教父 2》、《憤怒的公牛》、《喜劇之王》、《盜火線》、《出租車司機》、《美國往事》、《獵鹿人》、《好家伙》…這些影史上隨便一部都能被說成的經典作品集中在七八十年代,那個年代,是好萊塢出大師的年代。
得益于這些作品,電影文化變得越來越廣為人知,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開始秉承著電影精神去創作。
我初中開始看香港電影,王家衛、吳宇森、杜琪峰、關錦鵬、徐克……那時候對國外電影狗屁不知,到我確定我瘋狂愛著電影之后,我開始有所覺悟,覺得是該看看國外的電影了,那時候我的外國啟蒙電影是《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前后看了六遍,總的來說,每看一遍都有過剩的情感,我想它還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吧。
我認識了萊昂納多,并且還知道了他想成為杰克·尼克爾森那樣的演員,我開始去看萊昂納多的所有電影,也開始看尼克爾森的電影。這樣滾雪球似的,我認識了梅麗爾·斯特里普,她和上述兩位都有合作過,分別是《獵鹿人》和《紫苑草》。
一方面驚嘆于尼克爾森和斯特里普難以復制的表演風格和駕馭能力,一方面開始打開對好萊塢的認知,這似乎是所有新手的開端,只是我選擇的比較復古,我知道最早的不是布拉德·皮特和湯姆·克魯斯,而是杰克·尼克爾森、達斯汀·霍夫曼、阿爾·帕西諾以及羅伯特·德尼羅這些表演大師。
這不得不從《教父》系列說起,現在說起這部電影,始終有些懵懂,可能科波拉也沒想到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如深厚,一些影迷每年都要翻出來把《教父》看一遍,還不一定敢吹牛說完全懂,但它就是偉大,任何黑幫題材電影在它面前都是相形見絀,我便是那眾多影迷其中一個,有可能到了你生活得夠嗆了,《教父》便會成為一個終結點。
《教父 2》是羅伯特·德尼羅表演生涯上不可不提的一部電影,他的出場,標志著一個偉大演員的誕生,盡管那是他第一次拍這么大制作的影片。這位師承斯特拉的方法派演員很早就放棄了學業而奔赴紐約學習表演,與馬丁·西科塞斯小時候便打過幾次照面,1972 年正式在一次聚會上認識,73 年正式合作《窮街陋巷》,打開了自己的演藝大門。1974 年,他成功被科波拉賞識,出演《教父 2》年輕維托里昂。
因成功出演《教父 2》年輕維托里昂一角,捧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也是奧斯卡歷史上因同一個角色獲得奧斯卡獎的男演員,另一個則是老年維托里昂的扮演者馬龍·白蘭度。
可能所有人都沒想過,以配角姿態出現的他傲然地演活了馬龍·白蘭度的年輕時代,蒼白的面容,和微微一笑的神情掩藏了一顆復仇之心。那年奧斯卡毫不猶豫給了他一座最佳男配角獎,這是奧斯卡歷史上第一次給同個角色但不同演員的加冕。從那以后,德尼羅正式成為所有影迷談論的對象,說他的表演像顆定時炸彈,說他之后必然會成為杰出人物。事實上,真是如此,因為在與馬丁·西科塞斯長期合作的時間里,他都變幻著自己的姿態去看待每一個角色。很快的,《出租車司機》令我們拍案叫絕,一個演員怎么會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去征服一個角色,在這背后,他到底做了什么?
私心來講,我把《出租車司機》看作改變了我人生態度的一部電影,看完那一晚,我久久難以入睡,德尼羅每句臺詞,每個身影和動作都難以忘卻,他對著鏡子反復說道“你是在和我說話”像一劑毒品似的令人上癮。
當然,這部戰后表現美國社會當時迷茫的一代為主旨的電影能夠被列入經典和德尼羅緊密關聯著,他冷酷和暴戾的眼神,讓人無法跳脫出來。但你不知道的是他為了這個角色,天天開著出租車游走在街頭,研究精神病患者的狀態,這是一個方法體驗派演員的習慣,只是為了深度進入角色。
如果沒有《教父 2》的出現,我相信奧斯卡仍然會大方的給他一座獎杯,因為這個角色,代表的是眾人,深刻到骨子里,難以逾越。短短兩年時間,他便成為了演技的代言人,這讓他名聲大噪,更重要的是,他對于角色的嘗試,變得毫不設防。在 1976 年,《獵鹿人》的出現,讓我認識到了梅麗爾·斯特里普,他們的合作,深深地讓我癡迷。
《獵鹿人》仍然是部反戰片,它表現戰爭的殘酷,也表現戰爭下人心的考驗。這部電影當年獲得奧斯卡多項大獎,這是一部你看后會失眠,會內心掙扎的電影,它的實質性強大得覆蓋了人物和劇本,我們看到了德尼羅、斯特里普和克里斯托弗·沃肯三人卓越的表現,得益于電影,更離不開他們自身的塑造。
我們常說一個好的演員應該有強大的內心去感受角色帶給他們的滿足感,無論是哪一種派別,怎樣的面貌,或者他和角色本身的聯系。其實這都是泛泛之談,要知道一代難出一個馬龍·白蘭度,一代也可能只出一個梅麗爾·斯特里普。
要說羅伯特·德尼羅是哪一種?人們覺得他是黑幫電影的王者,是所有年輕演員瞻仰的對象。這與他后來和西科塞斯拍的很多黑幫題材電影有關,里面的角色大部分都是極端分子,有嚴重的抑郁癥,精神分裂,社會邊緣人物。但讓他捧得奧斯卡影帝桂冠的《憤怒的公牛》卻截然相反,同樣是西科塞斯,同樣是打得慷慨激昂,可這一次,卻是一部劇情傳記電影讓他名垂影史,這與他上一次捧得奧斯卡,不過十年之間的差距。
《憤怒的公牛》改編自真人記事,記錄了一代拳王杰克·拉莫塔的隕落與崛起。看德尼羅的電影你會產生一種假象,這種假象就是你看電影里的人,像在看德尼羅;而你看德尼羅,卻又像極了角色本身,他很適合演一些冷酷和自言自語的話癆,更適合演一些不怒而威的頭目,我覺得這是一個演員逃不開的特性,德尼羅可以與角色相互交替靈魂,這本身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但在人們習慣了德尼羅冷酷暴力的形象之后,他卻一改常態,和西科塞斯再次合作了《喜劇之王》,令人跌破眼鏡。 《喜劇之王》不再有冷峻不羈的標準符號,這是一個小人物,為了上一次脫口秀綁架了當時的喜劇之王,只為了證明自己。這是一出諷刺的戲碼,他的神情和臺詞豐富多樣,要不停地說話,不停地通過說話來掩飾自己內心的焦躁。
你可能看著看著,覺得這根本不是一出喜劇,簡直就是一出滑稽的正劇。但德尼羅才是真正的高手,他沒有臉譜化一個角色,他把角色更深層次的內心表現得淋漓盡致,我看完后才深深感嘆,他到底怎么做到的?每一個角色,每一次出場,都難以從他身上游離。很可能他就是被戲劇之神眷顧的那個人,天生就該成為一個演員。
馬丁·西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合作了十多年,兩人互相成就,造就了一段神話。曾經在影迷的口中,你能想到最好的搭檔,就是他們倆,到了新千年,這個重擔從羅伯特·德尼羅手中交到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手上。
我專注于德尼羅年輕時候拍的電影,有一半為黑幫題材,他仍然做過很多嘗試,和貝托魯奇拍攝《1900》,和梅麗爾·斯特里普演過愛情片《墜入情網》,你會發現這個男人本身很沉默寡言,童年在單親家庭長大,孤獨的他大多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他是正宗的意大利后裔,后來才搬到美國,這可能與他拍《美國往事》有著關系,這部電影難以描述,他的經典是過了十年后才被人覺出,聽說本片長達四個多小時,最后剪成了三個小時,至今沒有人看過四個小時原版。但這不影響本片的偉大,同樣,看《美國往事》后,我感動得一塌糊涂。
《美國往事》為導演賽爾喬·萊翁內的遺作,直到十年后這部電影才被世人銘記稱之為偉大。 這是一段成長往事,幾個紐約猶太黑幫少年一路同行,最后為各自的信仰而走上不同道路。《美國往事》造就了僅有十三歲的詹妮弗·康納利,造就了莫里康內偉大的配樂,造就了一段永恒的時間之旅。
很多人說,這是唯一一部可以和《教父》媲美的黑幫題材電影,所幸他們都有羅伯特·德尼羅,在這種電影大于演員的影片中,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兒,他是一片綠葉,但絕不僅僅是為了凋零的綠葉,而是襯托得電影近乎完美的綠葉。
《美國往事》的境遇讓我想到周星馳的《大話西游》,當時飽受詬病,過了十年,人們才感受到它的獨有價值。《美國往事》講家庭,講友誼,講成長,講人生。這部偉大的電影根本無需多說,它就像回旋針,過個一年半載,你仍然念念不忘。
一個演員的偉大與自身有緊密聯系,更與電影有直接關聯。像德尼羅這種演員,不為時間所驅動,成為一名表演藝術家,這可能和童年的他愈來愈接近,到最后,只想呆在片場,回顧著自己的人生。年輕的人們應該不會對 73 歲的老爺爺感興趣,但你可以在很多喜劇電影里面看見他,《拜見岳父大人》系列就是他,《烏云背后的幸福線》也有他,《實習生》里也有他。
老爺子年老后很鐘意喜劇片,按他的說法,年輕時候拍過太多沉重的電影了。從當初的冷酷到現在你只會覺得他面善可愛,這個男演員百分之八十的人生都獻給了片場,兩次奧斯卡,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人們稱他“戲劇之神”,他卻說自己更像小丑,一輩子只想呆在馬戲團。
羅伯特·德尼羅今年 75 歲了,還在不斷拍電影,當制作人。
我視他為偶像,為電影英雄,最重要的是,他首先是一個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