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樹麗
讀這本書,我最早是沖著思維導圖來的,在我看來能畫出思維導圖的人肯定是受過專業的培訓,否則這么多的精美細致的圖不可能只是憑借自己是想象。
但是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才發現作者陳宇完成這所有的思維導圖只是憑借自己的思維方式或思考過程直觀地表達出來而已,在他看來思維導圖與文字表達思想一樣,都是一種形式或載體,而且用思維導圖比文字更加簡潔,直觀。
做班主任不能光憑著一腔熱情,重要的是我們要有班主任的思維,而且還要有專業的方法和工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班主任工作無可替代,有技術含量,體現它獨一無二的工作價值。
一邊讀,一邊帶著導讀題目思考,讓自己陷入深度思維,我們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本書的意義和內涵,獲得自己成長需要的東西。
導讀問題1.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如何處理班級管理、教育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管理即教育。
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最終目標。管理取得的成績必須以遵循教育規律和原則為基礎,促進班級整體健康發展,促進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健康發展為終極目標。
我們的管理不是管住學生,而是培養學生,采取各種措施調動人的積極性,以人本身發展為目標。我們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全面了解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
以人為本不是簡單地停留在關心,關愛學生上,而是要體現在班級管理的全過程中。好的管理建立在良好的關系基礎之上,在教育管理中 ,班主任要致力于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特別是師生關系。
關系,是最好的教育。
導讀問題2.在班主任工作中,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充分參與班級管理中?
讓學生大量地參與班級事務,不僅是因為要尊重學生的權利,也是為了讓學生更有責任感,工作更有主動性。
以多種形式或方式讓學生參與管理,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加重班主任的負擔和責任,但是從培養學生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參與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參與班級工作越多,對集體的關心程度就越高,班級的凝聚力就越強,當然,學生個體的發展就會越好。
比如我們讓學生參加班級大會,參與辯論,發表觀點,投票;參加小組討論,提意見或建議;設立崗位競爭投票上崗或擔任值日班長,安全委員………
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方式越多,班級管理的績效就會越明顯。
導讀問題3.班級管理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反思平日的班級管理,有哪些做法是和班級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馳?
班級管理的目的和意義是培養學生,讓所有的家長都能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孩子,優秀教師所帶的班級會因學生的特質和特長而精彩紛呈。
但是我們在管理的時候還是會陷入“唯我獨尊”的誤區,特別是學生調皮的時候,我們總是強求在氣勢上壓制他們,制服他們,在“斗智斗勇”中擺平他們。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班主任和學生不是對手關系,而是合作關系,我們在管理中要考慮的是如何能出現雙贏,甚至多贏,我們必須尊重對手,超越自己,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而不能為了效果而不擇手段。
導讀問題4.針對第三個問題,結合本書的介紹,進行自我反思。
班級或學生的優秀,可以為教師帶來榮譽,聲望,甚至利益。但教師應該牢記:學生并非教師獲得成功的手段,學生本身才是教師工作的終極目標。
比如我們都會熱衷在朋友圈,各種群里曬班級活動的圖片,曬家長贊美班主任的話的截圖……看著這些活動,雖然精彩,但是我們也要問自己:這樣曬,真的好嗎?
我們對學生是真愛還是假愛?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為學生做很多事,甚至還會自掏腰包給學生買禮物,我們這樣做或許只是讓學生考得更好,更聽話罷了,我們開展活動,心里想著的卻是把事情做的漂亮一點,算計著自己的班級今年一定要獲得優秀班集體………
我們關注的焦點是學生的成長還是把學生和家長作為擴大知名度甚至利益的手段呢?
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去深思的問題。
這本書,從最初的讀不下去,到現在的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我獲得的是自我反思的力量,用一種更高的思想來拔高自己,就是一種成長。
想改變別人,首先要去改造自己!
思考,思考,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