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發文,深刻意識到在工作領域深感罪惡與恥辱,想起剛看完魯斯·本尼迪克特編著的《菊與刀》,里面有對日本“罪惡與恥辱文化”的深刻闡述,如果按照這種文化傳播在中國,那么,我這一個出現在工作上的問題恐怕分分鐘都要“切腹”。
我曾給公司寫過罪己狀,假如文筆更好,剖析的更到位,也算是一筆佳作!可惜那時候還是消極散漫當中,罪惡與恥辱也是如浮光掠影,一照面而已。現深感罪惡的是來源于深夜的自我反思,恥辱感是個很難體會到的感受,一種羞恥之心,是啊,我在想,明天面對我的領導,這種細節上的問題難道也要領導說嗎?這種基本職業態度難道也要晨會上批評嗎?董小姐的“讓領導哄你干活的員工,還不如回到媽媽的懷抱。”唉!大道其簡,知行不一啊!
反觀內視,反求諸心!其罪當幾條:
1.工作被動。用3000的工資做8000的事情,這叫自我進步,假如只干3000分內之事,總怕成長如蝸牛爬行。領導安排啥做啥,工作中沒有自我意識;細枝末節的工作沒有做到極致,整個工作處于被動狀態,隨波逐流,無成長!
2.消極懈怠。這個帶來的問題很多,比如責任、粗心、語言、行為、對其他人影響等。工作職責上大事了了,小事不佳;策劃方案不喜變動,不愛檢查;對領導的指示愛發牢騷言語不當;行為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錯誤的、不明的、他人影響的,情緒波動,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如何去處理。
3.學習力不夠。憑借領導寥寥數語的營銷指導完全不夠,私下里對營銷知識沒有做到善學善思,工具類的書目看的很少。憑借經驗做策劃,當經驗不夠,吸引點不強,工作挫敗感強烈,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不斷去學習,這也是做營銷人區別于他人最根本的立足之地。
4.不善團結他人的力量。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早就老掉牙了,奈何我活著的標準就是小龍女般特立獨行,也可以說是性格問題,但只要影響到工作問題,都是障礙石。這種“特立獨行”的背后就是不善社交,恐懼,擔憂,迷茫,不圓融、不自信的表現,總之還是屬于自我認知范疇,問題很多,但要做到,其實用用心也不難。
5.無毅力。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猶如高考與現在,同樣都是前面很優秀,對自己要求完美,事事俱心,后面就開始放松自己,用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惶惶度日。
6.不能合理安排工作。工作分重點,難點,必要和次要的。在工作中,沒有做到靜心思考哪些是重點,需要立馬完成部分,哪些是難點,需要當下解決的問題,把必要的問題次要化,或者不做,都是工作失敗。假如能按照時間節點完成每日必要工作,先量化,再細化,工作效率會提高很多。
以上是我個人在工作上的問題總結,還是上面說的,大道其簡,須要知行合一才是進步的最佳階梯,需要常反思,也要落實到行動上,不說了,今天上班,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