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2015系列專訪 @東京工藝大學
很多人都看過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面有這么一段叫做《阿長與<山海經> 》,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講的是兒時家中的長媽媽(也就是保姆)尋購插圖版《山海經》并贈予他的故事,在這其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對天真童年的回憶以及對長媽媽的感激和尊敬。
現在這篇散文不僅被廣大人民閱讀欣賞,還被改變成動畫短片,作者是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而后留學日本的動畫導演王星晨。
視頻地址點擊播放: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wNDAyOTU2.html
各位看到王星晨這個名字可能會有些似曾相識的趕腳,這就對了,因為她就是北京電影學院當年聯合作品《老人與小豬》的團隊成員,嘿嘿,那她這幾年在做什么呢,想必大家都很好奇,那么我們就來一起向他發問吧。
Q & A
AnimeTaste(以下簡稱AT!):好久不見,在采訪一開始和我們說說從北電畢業后這段日子里發生的故事吧!
王星晨:其實大三的時候就決定了畢業后去日本讀研。但當時和大家一起在制作《老人與小豬》,地獄般的制作經歷讓我一度下決心打死也不讀動畫的研究生了,所以當時是懷著一定要改學漫畫的心情去了日本。11年畢業后我先到了京都就讀語言學校,當時很喜歡京都的氛圍一心想留下來,正好京都精華大學的漫畫學科又很有名,就決定要考那里。但是后來和同學去實地參觀了一下精華大學,環境挺不錯,整個學校的藝術氛圍也不錯。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么,我心里總覺得這個地方不屬于我,自己并不喜歡-這個地方…結果去了一趟反而決定不想考了。最后思來想去,決定不換專業了,接著學動畫吧!
但是覺得如果學動畫的話必然要去東京,第一是很多有名的院校都在那里,第二是很多動畫公司也都在東京,感覺機會會多一些。于是就開始找學校。說到學校,就不得不提起東京藝術大學。它是日本唯一一所國立的有動畫研究生的學校,而且那里有山村浩二坐鎮執教,很多人都很向往。而且更幸運的是我有機會去聽了一次藝術大學說明會。會場上播放了往年優秀畢業生的作品,介紹了學校及課程安排。總體來說這里的動畫指導方向是以藝術動畫、實驗動畫為主,但我個人更傾向于講故事這個方向,所以最后還是選擇了名字很接近的東京工藝大學(其實并不是,笑)。
工藝大學雖然動畫研究生課程并沒有開啟很多年,但是工藝大學03年就設立了動畫學科,動畫教育方面也算是很有經驗,而且在其他很多院校甚至藝術大學的動畫研究生里也有工藝大學的畢業生。一番研究之后,我給相中的導師(三善和彥老師)寫了信,并從京都趕往東京與他見面(日本考學的話很多時候是可以提前和中意的導師見面了解情況的)。
見面的過程很順利,我給三善老師看了自己的作品后,他還向我介紹了客座講師奧田誠治老師(奧田老師是日本很有名的演出家、分鏡師,給很多熱門動畫比如火影忍者海賊王畫過分鏡。另,百度百科上那個當制片人的奧田誠治和他不是一個人,他本人也抱怨過同名同姓經常被搞混成一個人…笑)。最后三善老師跟我說,你就等著來考試吧,于是我就考了然后就進了工藝大學。
三善老師很嚴格,相信很多人也有所耳聞,研究生第一年我就被安排了好幾節他教授的關于演出的本科的課。由于那個時候本科的教學是在神奈川縣的校區,而研究生是在東京都內上課,于是每周有兩天我都要跨縣去另一個校區上課,然后在完成研究生課題和課程的同時還要完成本科教學的作業。雖然研一一年整的很辛苦,也各種被導師批分鏡、批劇本,但的確受益匪淺。
轉眼到了研二就是各種做畢設、趕論文、做報告、挨批評(笑),一直到今年3月份畢業典禮的時候才終于覺得松了一口氣……此時此刻想想日本那三年,真的是無法代替的三年,海外的生活讓自己成熟了很多,也結識了很多朋友,當然最感謝的還是三善老師和奧田老師的指導,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的《阿長與山海經》。
AT!:看來對于選擇也是隨著親身體會和思考而改變的哦,我們好奇你當初因為什么而選擇日本。
王星晨:當初做決定的那個期間我其實是在瘋狂的迷戀美劇和美國動畫,以至于我最后說要去日本留學身邊的人很多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覺得我腦子一定是壞掉了(笑)。但實際上我是有很認真的考慮過的,首先我問自己想學什么,得出來的答案是“講故事”。
從小時候開始我就喜歡聽故事,也經常自己編一些小故事,做一些設定,但都不完整,有的甚至只是一個片斷、一個場景。逐漸我發現編故事其實就是在創造一個“世界”,一個好的故事就是創造一個能吸引很多人向往的“世界”。比如看完寵物小精靈自己也想拿著精靈球去抓小精靈;或者看完哈利波特以后也想去火車站撞撞墻,買買魔杖學學魔法(笑)。但是怎么創造這個“世界”,創造出來怎么讓人能接受、喜歡,這是難題。
日本和美國都有各自截然不同的創造“世界”的方法。而我需要做決定的,就是選擇哪一種。我閉著眼睛想,想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結果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數碼寶貝第二部里臨近結局有一段,主人公號召大家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夢想,最后勇敢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打敗了吸血魔獸。于是我明白了,自己更接受日本動畫在渲染、煽動情感這方面的手法,也就是說實際上日本動畫的講故事的方法更打動我的內心。所以我就這么簡單直接的選擇了日本。
AT!:說說你的畢設,對魯迅這篇散文的改編,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
王星晨:由于小初高語文課本的原因我曾一度反感魯迅的作品(相信大家都懂我的)。后來上了大學,很偶然的機會,我捧起他的《故事新編》讀了起來。《故事新編》是魯迅摘出了幾則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經過自己加工改編而寫成的一本文集。讀完以后我覺得挺有意思,還很佩服迅哥腦洞挺大(笑),隨后就開始讀起了《朝花夕拾》。
《阿長與山海經》是文集里的第二篇散文。當時我讀過以后就覺得心揪了一下,感動的同時就覺得自己特別能理解迅哥成年之后回憶起小時候對阿長那種又愛又恨的感情,以及回憶到最后竟無語凝噎的狀態,于是我就下定決定要把它動畫化。說白了為什么選擇這篇文章,其實就跟談戀愛一樣,看對眼了,有共鳴(笑)。
后來,剛上了研究生,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跟三善老師講了,也發了日語版的《阿長與山海經》給他看。那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按照原著的情節來做,并不希望大改原著。但是,三善老師看過文章后,向我提出了一個疑問,他認為這篇文章從文學角度來講是篇好文章沒錯,但是它改編成動畫的價值在哪里他并沒有從我第一次提交的劇本中看出來。所以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按照我初稿的劇本來做會是個很無聊的片子。
之前的確有疑惑過片子如果真的按照原著一成不變的走會不會很無聊,現在聽到別人的肯定,雖然不想面對,但還是不得不面對這個致命的問題。后來,三善老師讓我列出一個表,就寫“起承轉合”這四項。于是我就不得不在這篇其實并沒有起承轉合的文章里創造起承轉合。但是并不是憑空捏造“起承轉合”,而是要尋找創造的素材和線索,盡量有根有據、合情合理地改編。于是我不光仔細研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還閱讀了魯迅寫他的家鄉——紹興的文章,同時搜集了一些民國時期的資料。在改編的過程中,我幾度陷入迷茫,比如這樣大的改動原著真的合適嗎?究竟怎樣的改編才是合適的?經過幾番研究思考,我自己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在忠于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的基礎上改編。(當然,這里所謂的“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其實也是我的理解的“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作者當時真正的情感可能連作者自己也無法再準確的把握了。)而我總結的“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就是喜歡打小報告、說人家閑話、封建迷信又沒文化的令人討厭的阿長,最后居然為自己買了那套他日思夜想卻怎么也買不到的《山海經》所帶來的那份沖擊和感動。我認為把握住了這條主線不偏離,就可以了。
而在年幼的魯迅與《山海經》的初遇上,我大膽的做了改動。由原著的“年幼的魯迅在親戚周兆藍家聽說了《山海經》的事”改為“年幼的魯迅偶然與會從飛出怪物的奇書《山海經》相遇”。原著最為重要的兩個元素“阿長”與“《山海經》”的表現方式決定后,就開始了一遍遍改“起承轉合”,一遍遍給三善老師看,再一遍遍修改。期間被否定的想法不計其數,但總體來說是往簡潔明朗的方向發展。在我最后整理完認為可行的這版“起承轉合”交給三善老師的時候,發生了一場虛驚。
當時我們學校的教學安排是要求研究生每一年都要交一個作品,也就是除了研二的畢業作品外,研一結束時也需要叫一個作品,而三善老師認為我的劇本太長,一年之內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在我以為難道所有的努力要前功盡棄了的時候,三善老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認為我的劇本其實可以分割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幼年的魯迅遇到奇書《山海經》,第二個部分是表現阿長所帶來的感動(當時還沒有具體決定怎么表現阿長帶來的感動)。由于第一個部分也就是與《山海經》的部分,我的完成度比較高,研一就先做這個部分,然后研二的時候再做另一個部分最后整合在一起當畢業作品。雖然如果這樣分開可能會導致銜接上的突兀,但也不妨一試,于是分鏡工作就立即展開了。
三善老師對分鏡要求很嚴格,一旦他盯著某個分鏡超過十秒然后開始往前翻稿子的時候,我都有種“完了,這段要重新畫”的絕望(笑)。雖然修改和重做很痛苦,但由于每次三善老師所指出的問題都是一針見血、再加上奧田老師時不時在一旁提一些建議,分鏡的修改和重做進行的還是很快很順利的。下半部分的分鏡也是這樣一點一點修改出來的。
在學期的開始,三善老師就問我,你想跟我學什么?我說演出(也就是分鏡),于是在分鏡頭的繪制直到最后的剪輯,三善老師的重心就會放在鏡頭的銜接或者安排是否流暢、合理、有趣等等。所以兩年下來我學到了不少演出法,也開拓了不少思路。
三善老師是一位特別熱心和認真的老師。日本這邊只要涉及到辦手續就會變得相當復雜和麻煩,在選課、片子制作中所涉及的一些申請等問題上,三善老師都會跟我詳細解釋要怎么辦理,甚至有的時候不放心,會親自帶著我去教務處填表……還有,在片子最后的潤色階段,三善老師一遍一遍的看我的片子,甚至我自己都要看吐了他還在非常認真的尋找問題。甚至在三月底我畢業后,和同學在畢業旅行的時候還收到了他的“奪命短信”(笑),說片子里有一個地方他發現有個小問題讓我一定要修改……
AT!:對改編這件事做個總結吧。
王星晨:改編一個作品首先你得先想想作者寫這篇文章所想表達的感情(當然這和語文閱讀理解不一樣,答案沒有正確與否,但你必須要抓住一個答案),然后也得想想你自己想要表達什么。抓住這兩點以后就可以開始搜集資料準備改編劇本了。還有一點我想再說一下的就是不要只盯著原著看。我以前也是,改編一篇文章就只看這一篇文章。實際上這樣會非常局限思維,而且在對作者的片面認識下改編他的作品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所以說為了擴散思維并且能夠更好的進行改編工作,我個人建議除了原作,也要去搜集一些關于作者的、文章歷史背景的、文章中提到的某些事情或者資料來認真閱讀。
AT!:通過你的描述,能感覺你老師是非常負責的,而我們也了解日本人的嚴謹,你親身經歷過應該會有更準確地體會。
王星晨:A型血的日本人的確非常認真。我教授就是典型的A型血,非常認真,一板一眼。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直到畢業后他還在看我的片子并指出了問題。我現在簡直懷疑他看我片子的遍數時不時都要超過我了(笑)……真是慚愧…為什么非得說A型血的日本人,是因為B型血的日本人實在是太好辨認啦!(笑)B型血的日本人非常隨性、大大咧咧,經常想到哪做到哪、想到哪說到哪……我們學校B型血的都老師自帶逗比屬性,上課的時候“一驚一乍”說著說著就容易跑題(笑),總之就是非常的……隨性……哈哈哈。
AT!:看到你前面提到對動畫選擇上的猶豫,而后又重返動畫專業,相信在這一過程中你和動畫的關系也會發生一些心態上的轉變吧。
王星晨:我想大概是從害怕、沒有自信變得開始上癮而且有了些自信吧。不過主要是對動畫的制作周期又有了一次把握的經驗。不過前期的工作依然是耗時最長的。除了劇本和分鏡的確定,角色的設計和整個片子的美術風格的設定已經怎樣去實現(也就是用怎樣的技術)也相當耗費時間。由于有了之前《老人與小豬》和《手相》的制作經驗,對前期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研一前半個學期主要是前期工作,到了學期末已經開始原畫的工作,整個暑假和下半個學期都在趕工,到2月份研究生匯報展時終于交上了前半部分的片子。
研二上半學期剛開始,主要是確定下半部分的劇本和分鏡,同時補畫前半部分沒有畫完的原畫。在進入最后一個學期前基本完成原畫和動畫還有上色,合成大概花了2-3個月左右的時間,期間開始聯系臺詞的制作(因為臺詞是紹興方言,需要紹興本地人來錄制,所以暑假期間就開始和紹興方面的錄音老師聯系)和音樂音效的制作。到了1月底音樂音效臺詞畫面基本已經進入完成階段開始潤色和修改,期間還有論文的創作和修改……今年我們學校的答辯時間正趕上年三十,答辯完后真的是喜迎新春啊……
AT!:異域生活,趣聞趣事定不會少!
王星晨:初到日本的時候最受打擊的一件事就是太安靜。不管是公交車上還是電車或者地鐵上,都是不允許電話出聲的,廣播會一遍又一遍的提醒你請設置成靜音模式,車廂里經常安靜的稍微大聲說話都會很顯眼。公共場所就不用說了,甚至有的時候在大街上聊天大笑都會引人側目。回到家里,因為日本房子的隔音效果很差,聲音稍微大一些就會吵到鄰居,或者被鄰居吵。很多來旅游的人覺得這樣挺好,安靜、舒服,但如果對于久居并且像我這種喜歡大聲傻笑的人來說,這種環境得適應好一陣子(笑)。跟身邊的朋友也聊過,大家也都曾因為這種“靜音”生活而抑郁過一陣子。所以如果在日本生活,要多和朋友來往或者經常到外面走動走動,要不然真的會失語(笑)。
說到日本房間隔音差,我有一陣早上起來后總會聽到隔壁手機振動的“嗡嗡”聲。早上比較安靜再加上我本身聽覺比較敏感,經常誤以為是自己手機響了。后來才漸漸聽出來,原來“振動”其實是隔壁的呼嚕聲……真的是非常的…規律…真的很像手機震動……真的…更過分的是不光隔音差,隔味也差。住在我隔壁的小哥每天晚上十一點半到十二點之間開始吃夜宵,不管我門窗關的有多死總能聞到濃郁的拉面或者炒菜味……同志你知道躺在被窩里的人的煎熬嗎?!
還有就是我發現自己長了一張“我認路”的臉(笑)。在東京這兩年我經常被問路,男女老少本地人外國人…電車上地鐵上馬路上電影院商場里…也許是我面善吧(笑)。
最后想說日本這個地方的確很靈異。自打來了以后雖然沒到撞見鬼這么嚴重吧,但第六感好像增強了。舉個不太嚇人的例子,就是14年2月份寒假的時候我準備回國。我是9號的飛機, 9號當天早上我高高興興收拾被子的時候不知道怎么腦子里無意識地閃過一個念頭“不拆被單了,萬一晚上回來呢”,結果自己嚇了一跳,心說怎么可能今天就回國了然后我沒在意就出門了。結果是8號下的大雪封路,飛機停飛的停飛,去機場的路也全部被封,奔波了一天的我終究是沒能趕到機場結果晚上又回到了租的房子躺在了沒有拆被單的床上……
AT!:接下來有什么打算?
王星晨:接下來自然就是片子的投稿啦。然后打算找個穩定點的工作,一邊工作一邊為下一部片子搜集素材和資料。
AT!:相信還會有不少朋友前去你所在城市和院校學習,那么在這兒希望你能給大家推薦些這個地方的好去處吧!
王星晨:沒到東京之前,總覺得京都好,城市安靜、節奏慢。剛開始到了東京的確有點不適應,但慢慢跟上了東京的生活節奏后就覺得還是東京方便。生活交通方面的方便就不提了,還有很多日本或海外畫家的展覽、某些動畫電影或劇場版的原畫展、關于動畫的講座等等都在東京。我這兩年去美術館參觀后買的展覽畫冊都能壓死人……順便提一句,工藝大每月每人有兩次領取免費參觀券的機會,有些很好的展覽經常不用買門票直接就能在學校拿到票。當然,早到早得。最后,如果要提到吃,還是京都的好吃的多…比如說…嗯…我還是打住不要想了(笑)。
東京工藝大學的前身是日本寫真大學(也就是攝影大學),是以攝影起家,所以學校很重視攝影這方面,但最近幾年動畫系也在蒸蒸日上。學校主要分成工學部和藝術學部。工學部主要是印刷技術、編程等理工科相關的專業;藝術學部主要包括攝影、設計、動畫、漫畫、映像、視覺特效、游戲、美學這幾個專業。東京都的校區去年剛剛翻修完畢,校園里晚上點燈的時候很好看,但是食堂被拆了讓人很不爽……新修的2號館基本上是給動畫系修的,里面有各種高大上的多媒體教室、制作逐格動畫的工作室、錄音棚等等。但我最想念的還是學校圖書館。冬天蹭暖氣夏天蹭空調。雖然不大,但經常進新書,這兩年在圖書館里翻到不少好畫冊。
(完)
導演:王星晨
微博:@玄貓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