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邁克HCG
《讀英語原版書兩年經驗分享》去年元旦放出,被新東方網、櫻知葉教育網、搜狐教育留學小課堂、美國留學中心、清華南都......等網站和微博轉載。今天是2016年元旦,我決定再寫一篇,分享過去一年堅持讀英語原版書所獲得的經驗。
堅持篇
如果能夠堅持到第三年,讀英文書已經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每天的routine ,無需費力就能繼續讀下去。
Scalers:我現在很少用“堅持”這個詞,我更喜歡用“持續行動”。在我們很多人心中大概是這樣想的,我只要堅持了 XXX 時間,我就可以 XXX,比如牛逼,比如逆襲。但是其實這不是一種靠譜的預期,這樣的預期會讓我們短視,會讓我們忽略長期的價值和作用。現在我的認知是,如果我們要持續行動,我們其實最忌諱決心的,忌諱那種沖動似的雞血,以及歃血般的決斷。而我們需要堅韌耐煩地和自己相處,平心靜氣地相處,感知敏銳地相處,就像行云流水一樣,平和地做一件事情,我覺得這個力量是更大的。
選書篇
大量屯書是以往匱乏帶來的后遺癥,同時也摻雜著對未來網絡封鎖加劇的恐懼。其實網盤里的幾萬本英文書大多數是沒用的,是我們一生都不會去翻開的,每年的年底只要去關注以下這幾個榜單,按榜單找十幾本書,這一年就夠讀了。
王爍老師的英文讀書公號BetterRead推送的《BetterRead 2015年度好書榜》
(求書請加微信: godspeed16888)
記憶篇
單詞量和閱讀能力是成正比的,學英語最重要的無疑是記憶,如果不用特別的方法去反復復習,接觸過的大量單詞肯定會被我們的大腦遺忘。我用的記憶方法主要有這幾點:
1)口袋紙條
把接觸到的生詞記在紙條上,隨身帶著,只寫英文不注中文,晚上或隔天再看,想不起來意思的就用紅筆圈出來并再查一次詞典,以后幾天反復回去看圈出來的詞,過一段時間把它們集中打印出來,有空就復習一遍。
2)黑板
那種能貼在墻上的黑板特別實用,把它們貼在自己不經意就能看到的地方(床頭、餐桌旁、洗手間),在上面寫上自己覺得很有用但又經常忘記的詞,讓自己不經意就能經常看到它們。
3)雙胞胎詞和多胞胎詞
先來看下面這幾組單詞
reef reed reek reel
clot clod clog clop
rational ?rationale
plague plaque
breech breach
gnat gnaw
rime grime grim
crest crust
如果我們不特別去辨認記憶,我們的大腦是會混淆它們的。所以必須有個小筆記本專門去記錄這些雙胞胎詞和多胞胎詞并定期去復習。
速度篇
如果你一天能讀80頁英文書,可以這樣設定:前40頁精讀,要求自己看懂每個詞每個句子,看不懂的要查找要做筆記;后40頁訓練自己用眼睛快速掃過句子讓大腦迅速反應能大概看懂意思就行,長期如此訓練,你的速度會很大提升。
==================================
石康:力量就是疼痛,如果你要身體有力量,就必須要令你的肌肉每天保持疼痛,它是毀滅式生長的標志,如果你要你令你的精神有力量,那么你就必須令你的大腦每天都保持疼痛,得到新想法的代價就是擊垮舊想法,在這里舒適就是軟弱自欺......?與其說無知者沒有接近知識的途徑,不如說無知者不具承受深度知識的能力,因為你若想獲得一點點知識承受力,就必須要承受認知所帶來的疼痛,這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人類痛苦,無論是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它不是因為疾病、苦行,苦力之苦,也不是人類欲望受挫之苦,而是一種類似于頭疼似的認知之痛。
李笑來:不過,萬幸的、也是公平的是,每個人都一樣,在智力上、知識上、經驗上,復利效應依然存在的 —— 這是多么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實啊!只要能積累的東西,基本上最終都會產生復利效應。如果沒有繼承資產,那么就持續積累知識罷,我們運氣真的很好。我們恰恰活在一個知識變現很容易、且越來越容易、且變現金額越來越大的時代。
薩爾曼·可汗: 在全世界今年入學的新生中,有65%的人在未來將會從事現在還不存在的職業——這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想法。改變是不可避免的,而未來世界將怎樣改變則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一事實對我們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深遠而又復雜的影響,不過,對我個人來說,基本原則異常清晰:既然我們無法準確地預測現在的學生們在10年或20年后需要什么樣的知識,那么比起現在教給他們的知識內容,教會他們自學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無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