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3日 《斷舍離》 日·山下英子
在正式聽這本書之前,初步聽說過關于斷舍離的智慧。粗略理解和無印良品,MUJI等日式風格不謀而合。枯燥的日常生活常常告訴我們需要努力堅持從而得到什么,卻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勇敢放棄什么也是一種智慧。
這本書的主題在于整理身邊的事物和環境,影響精神狀態的同時,也在整理自己的人生。
1.何為斷舍離
所謂斷舍離,顧名思義,斷絕,舍棄,脫離。
詳細來講就是斷絕不需要的,舍棄用不到的,脫離對冗余物品的寄托。
買東西的時候,發現降價了,折扣力度很大,很便宜,就會一時沖動買了自己實際上并不是特別喜歡的東西。比如我12年買了一件外套,當時要400多元,但是我并不是特別喜歡,在舍友的慫恿之下就買了,到現在穿這家衣服的次數一只手也數得過來。像這樣的購買沖動,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斷絕。
買口紅的時候,總想著到底哪個色號最適合自己,最后買了好幾種。回來之后沒用兩天,便嫌棄哪個顏色深,哪個顏色淺,最終常用的還是那一兩支。當時額外購買的其他口紅就一直放在那里,也明知道自己一直用不到,但是遲遲沒有處理掉。這樣在現有物品中幾乎用不到的東西,也是需要舍棄的。
小時候還買不起毛衣,有幾件毛衣都是媽媽親手一針一線織出來的,后來毛衣樣式變多,也很少再穿媽媽織的毛衣了,想扔掉又覺得辜負了媽媽的心意,但是放著也一直穿不著。包括柜子里那么多的衣服和鞋子都是一樣,很多衣服很久都沒有穿過,但是扔了就覺得可惜。之前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對自己是冗余物品。
真正生活中用到的東西,大概也就是這所有東西的20%左右。其他的一直安靜而寂寞的待在角落,沒有見過太陽。
2.斷舍離對生活有什么意義
從書中知道,關于斷舍離對生活的意義,大致可以從三方面來講,分別是環境,情緒,內在提升。
由于東西變得簡單精致,避免了各種雜物的混亂擺放,某種程度上來講,整個生活環境也不那么擁擠臟亂,避免灰塵堆積。生活環境變得簡潔干凈,即使去做家務,接觸到的也都是自己喜歡的物品,而不是越看越不想收拾,導致越不收拾環境越亂。
人都喜歡美好的事物,生活在干凈,簡潔,通透的環境里,任何時候看到的都是賞心悅目的物品,自己的心情也會變好,有時候也會迸發出一些靈感。那些煩躁,焦慮,憂郁的狀態也會減少,心情愉悅讓自己進入一個正向循環,慢慢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美好。
環境簡潔,生活愉悅,為了保持這樣的生活狀態,也會自然而然的限制購買物品的總量。更加嚴格的篩選自己想要的并且真正喜歡真正使用到的物品,自然也就提升了自己的品味。
3.我們為什么不舍得扔東西
關于這個問題,書中提到有三類人可能不舍得扔東西。逃避現實的人,執著過去的人,擔憂未來的人。
逃避現實的人。因為怕麻煩,一想到要面對這么困難的選擇,內心就會非常焦慮,為了避免這種焦慮,就會讓自己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本來可以去做的事情就一天拖一天,整日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卻不自知。
執著過去的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逃避現實。身邊的每件物品都帶有情感和回憶,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個屬于它的故事,和主人之間有感情聯系。過去太美好,不愿意忘掉,或者過去很灰暗,舍棄的時候很痛苦,不斷讓自己回憶起曾經的失敗。
擔憂未來的人。這種人一般總是會想,要是將來用得到呢?萬一哪一天用得到呢?可是實際上,一年當中能用一兩次的機會屈指可數,但是這些明明可以不要的東西,卻總是每天都待在無意識的角落,無形地影響著注意力和個人情緒。
4.應該丟掉什么東西
針對上面提出的原因,那么最應該丟掉的主要是以下三類。一是想著未來可能會用到,但是幾乎不可能用上的東西。二是雖然還在用,但是并不是特別喜歡,即使用的時候也只是當做很隨便的普通物品在用,并沒有特別喜歡和欣喜的感覺。三是充滿回憶的無論好的壞的物品,這些物品不會因為丟掉或者送人,本身所含的意義就消失不見,因為帶有強大的情緒力量,所以很難舍棄。
5.如何在生活中實現斷舍離
關于這一點,作者主要提出三個要點。
一是以自我為中心。無論何時做決定,都要問自己,這些東西真的是自己特別需要和想要的嗎?如果只是因為便宜,因為打折,因為最后一天優惠,因為朋友說好看等等一系列跟自己想要無關的原因。那么在買物品或者做事情時,控制住自己,遵循自己心里的感受,不因為別人的決斷而影響自己的決定。
二是寬恕自己和他人。如果當時買了一些物品,或者遵循本愿做了一些事情卻并沒有獲得滿意的結果時,不要苛待自己,寬容自己的錯誤,誰還沒有犯錯的時候呢?在我們做決定的那一刻就已經在成長了,至于結果,就隨它吧。就算不好也不必后悔和自責,因為我們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已經收獲了成長,相信下一次一定會做的更好。
三是突破自己配不上的心理,不將就。由于自己已經在這種不喜歡,隨便湊合的狀態中待了太久,突然讓自己跳出這樣的狀態,過一種更有品質的生活,必然會讓自己心里覺得我是不是配不上?是不是不值得過更好的生活?這種情緒就是自我否定自己,或者自我看低自己。要相信,你比任何人都值得,你配得上不將就的生活。
6.斷舍離的實際運用
從0開始確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面對一堆物品,無從下手,拿起哪一件都會猶豫和不舍得。作者提供了三種分類的方法。必需品,備用品和沒用品。如果沒用品已經被淘汰,那么就著重于必需品和備用品。
第一,篩選物品的時候,標準盡可能簡單。盡量考慮當下的狀態和想法,不要過多思考將來或者過去,重點著眼于這件物品對于自己生活到底有沒有用。舍棄物品的時候要有儀式感,用委婉的方式送人或者對著物品說謝謝你曾經陪伴著我,再見。不要讓自己有心理負擔。
第二,合理安排瑣碎的時間進行整理。不必非要等到一整天或者一大段空閑的時間專門來整理東西。如果只有10-15分鐘就整理一個抽屜,或者一個飄窗,不需要勉強逼迫自己一口氣整理整個屋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安排,一次整理一個小區域或者某一部分。
第三,收納時可以參考7、5、1原則和三自原則。7、5、1這部分是說看不到的地方要控制到7成,看得見的地方控制在5成或之內,展示性物品盡可能控制在一成或之內。
最后,一個動作可以拿到物品。這個主要是側重于方便日常使用和操作,盡可能減少使用物品時候的阻力。
關于斷舍離這本書,主要聽到的內容就是這些,可能還不夠詳盡,但是最好的過程就是從身邊的一點點做起,逐漸的行動起來,最終通過整理環境,整理物品,讓自己收獲到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西靈小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