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的朋友圈有沒有被支付寶的海報刷屏呢?我轉發了一張圖片,配了句評論“扎心了老鐵。”
文案寫的喪喪的,“每天都在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兩位數的存款——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
02
我覺得有趣,跑到網上搜索了其他海報。
你每天都很困,只因為你被生活所困。
全世界都在催你早點,卻沒人在意你還沒吃“早點”。
世界那么大,你真的能隨便去看看嗎?
對所有大牌下的每個系列化妝品都如數家珍,但你絕不會透露自己用的只是贈品小樣。
在家心疼電費,在公司心疼房租。
小時候總騙爸媽自己沒錢了,現在總騙爸媽“沒事~我還有錢”。
懂得父母催你存錢的好意,但更懂得自己光是活下來,就已用盡全力。
經濟獨立了,才敢做真實的自己,否則只好一直做別人喜歡的自己。
只有在請假扣工資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工資高。
一年有26個節日,你都不會去過,但你不會錯過節日里的每一分錢紅包。
總能半夜狠心刪空購物車,你知道這種“理性”一文不值。
忘了畢業多少年,每逢同學會,你都只能搭同學的順風車。
每一句的后面都是那句——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
真的感覺好虐、好喪、好痛快。
03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新聞特別火,北京的一位白領在煎餅攤大媽手中接過煎餅后,認為大媽少給了自己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會少你一個雞蛋!”
而我們呢,早晨買個煎餅,自以為在幫大媽脫貧致富,一個月的收入卻只是大媽的十分之一。
除了北往的,還有南來的。
浙江金華的一位大叔靠賣燒餅積攢家業,養兒育女,賺到了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這位楊師傅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我不是個做大生意的人,嘗試過很多投資方式,還是憑手藝吃飯最穩當。”
你可能還不知道,在中國,月入過萬的人已經超過1500萬。多可惜,我們卻不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你羨慕別人的高工資,卻吃不來別人的那種苦。
這位楊師傅的作息時間如下:
凌晨1:30起床,做和面、發面、醒面、買菜、進貨等準備工作。
4:30,工人們來了,做包子、蒸饅頭、做豆漿等早點攤的配套產品。
5:30,開始生火,搟面,迎接第一個顧客。一直到上午10時左右,楊師傅一刻也不離開烤爐,一天要做掉100公斤面粉,忙得連上廁所的工夫都沒有。
臨近中午,客人走了,盤點生意、打掃衛生,中飯過后才能休息。
8年來,周而復始,從未停歇。
試問,你行嗎?
大部分年輕人,如你如我,每天早九晚五,已經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累的人了。
04
電影《黃金時代》里有句臺詞這樣說:“人一生可以選擇的事情非常少,沒法兒選擇怎么生,沒法兒選擇怎么死,我們唯一能選擇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我們這一生怎么愛,二是我們這一生怎么活。”
年輕的時候可以選擇安逸、舒服,按部就班,只是怕你到了中年、老年會后悔。甚至根本無需等到那個時候,眼下的很多問題就足以讓我們焦頭爛額,結婚丈母娘要房子,孩子上學要買學區房,父母生病要大筆住院費用。
哪一樣,都是少一分都不行。
伴侶會心疼你的辛苦,跟你說“賺的少點沒關系,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父母一定舍不得你熬夜加班,會跟你說“別太辛苦,還有爸媽呢”;孩子天真爛漫,還不會在小伙伴中間比較吃穿用度,每天用最燦爛純真的笑臉迎接你。
這些我們深愛,也深愛我們的人,當然會原諒我們的窮。
但,你會原諒自己嗎?
你一定會想,如果我多賺點錢,心愛的TA就不用如此辛勞,不用死看老板的臉色,而不敢辭職;
如果我多賺點錢,父母無需在退休后還拼命想著貼補家用,可以四處走走享受晚年生活,哪怕只是在牌桌上肆無忌憚的打打牌;
如果我多賺點錢,孩子可以想學什么特長,上什么輔導班,而不用顧忌家長荷包的承受程度。
我知道,你最不想做的,就是委屈了家人。
所以才會拼命努力啊,所以才要拼命努力。
有句話說,哪有什么中年危機,只是年輕的時候不夠努力。
現在的一切付出和努力,只是為了讓以后的自己,可以不用那么費力。
最后,我喪喪的結個尾“年輕的時候多吃點苦,老了吃苦就習慣了。”
其他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