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習慣:幫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1 、孩子學習中的問題都是習慣的累積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對習慣的經典注釋:“種下一個行動,獲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在許多時候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些壞的習慣在作怪,那么,不良的學習習慣會形成哪些學習問題呢?
(1)學習沒有計劃性
(2)學習時間不固定
(3)學習總是粗心大意
(4)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5)學習時無法集中注意力
2、鞭策孩子,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誰都想培養出勤奮的孩子,可面對孩子懶惰的事實,我們又該怎么辦呢?不妨采取以下幾種方法,把孩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1)使孩子有追求、渴望感
(2)使孩子具有持久力和忍耐力
(3)使孩子更有活力
(4)要與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樂
3、幫助孩子攻克他的弱項
孩子有弱項,并不代表他不聰明,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信心,讓他相信,只要努力,方法得當,是可以學好弱勢學科的。
其實,孩子偏科的原因很多,也較為復雜。這里列舉幾種常見的原因和破解之法。
(1)受老師影響。破解之法: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給孩子講清偏科的危害,要讓孩子理解老師,接納老師,消除對老師的隔閡和抗拒心理;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為自己,而不是為老師;因為不喜歡老師而放松或放棄某一科的學習,是極端愚蠢的行為,最終受害后悔的永遠是自己。
(2)因為興趣愛好造成的。孩子的興趣愛好也是造成孩子偏科的原因。孩子對某門學科興趣較強就產生學習動力,便能積極主動地去學這門課;反之,對某門學科興趣弱或沒有興趣,孩子自然不愿把功夫下在這門課上,這樣就是得強的更,強弱的更弱。
破解之法:對于這種情況,一方面要鼓勵孩子的優勢科目,通過優勢科目樹立信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學習好其他科目的能力,進而逐漸提高對其他科目的興趣,并逐漸加大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從相關學科中找到突破點,進而帶動弱勢學科的提高,糾正偏科。要鼓勵孩子在弱勢科目上點滴進步(如課堂發言、讀書筆記等),引導孩子主動去接觸弱勢學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學習。
(3)家庭影響。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特殊的地方。不同家庭的特殊文化氛圍、家長愛好以及家長職業等因素也會誘發孩子偏科。破解之法:父母應注意給孩子講清道理,告訴孩子,大人這樣是為了工作需要,自己在上中小學時,還是要均衡發展的。
4、不懂裝懂的“乖孩子”要警惕
(1)讓孩子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2)在家里給孩子制造敢于提問的氛圍
(3)拓展渠道讓孩子會問
5、刻苦勤奮,成績來不得半點偷懶
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中平均每三天就有一項發明。當別人稱贊他為天才時,他卻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6、教孩子調控自己的大腦,時刻保證狀態最佳
(1)保證孩子三餐的營養和按時進餐。
(2)保證孩子腦供氧豐富。孩子由于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耗氧量可達50%。一旦腦缺氧,人就會覺得頭昏,工作效率降低。要讓孩子多呼吸新鮮空氣,如室內經常開窗通氣,多帶孩子到礦野林中活動。
(3)為孩子安排有規律的生活。
(4)避免大腦產生疲勞。適當的睡眠時間是:小學生9~10個小時,中學生8~9個小時。睡眠的最好效果是每天八個小時,晚上10點就寢,早晨6點起床。早上睡醒后的2~3小時是大腦最佳活動時間。
(5)讓孩子堅持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
7、掌握用腦的最佳時間
(1)掌握自身“生物鐘”變化規律
(2)保證大腦活動節律
(3)動靜結合
(4)保證良好的睡眠
(5)合理補充營養
(6)感覺用腦兩個小時要休息
8、不能縱容孩子的半途而廢
(1)父母要做好表率
(2)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意志力和爭勝心的培養
(3)父母要指導監督孩子做事
(4)父母老師讓孩子做事時,應注意適合孩子的實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