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 微信公眾號:橋林閣 | 文字:樓蘭闕 | 圖片:網絡
?
第一次看《士兵突擊》,好像已經很久了,大概是一零年左右,記不清了。那時候好像是電視臺熱播的時候,我應該是正趕上中考,不敢明目張膽的看,怕老爹老娘拿著掃帚滿院子追,所以記不大清楚了。但有一件事記得很清楚,那就是趁著吃飯的時候,偷偷的瞄過幾眼。就那么幾眼,卻讓我深深的愛上了一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叫史今的男人。
初見史班長:
因為我偷瞄的那幾眼,正好是史今去上榕樹還是下榕樹村招兵的時候,有兩個鏡頭讓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史今:
第一個鏡頭:許三多在火車站碰上兩個地痞流氓要欺負他,被史今給趕跑了。第二個鏡頭:許三多上了火車,火車啟動后許三多發現老爹正和剛才自己碰上的那兩個地痞流氓打架,膽小的許三多不顧一切的準備跳下火車去幫父親,被史今死死的給抱住了,這期間許三多打掉了史今的帽子。
就這么兩個普通的鏡頭,讓我喜歡上了史今,喜歡上了《士兵突擊》,那時候我甚至都不知道史今在電視劇里叫什么,總之就是喜歡。后來過了三四年上了大學,有一天突然想起當年有一個特別喜歡的電視劇人物,立馬從床上跳起來去搜著看。大學的自己已經有筆記本了,不用再像當年一樣了。搜了很久總算搜到了,一看原來這個人叫史今。
以前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喜歡史今這個人物,現在明白了,大概是因為史今這個人物對我來說太親切,太真實了,因為我身邊就有一個像史今這樣的人。是誰,文章最后再告訴大伙兒。
?《士兵突擊》自上映以來,可以說是給國產電視劇的萎靡不振,注入了一些純良的新鮮血液。故事情節設計嚴謹,環環相扣,明明是虛構的,但在邏輯上卻十分嚴謹,讓你找不出一絲缺點。顯然導游和編輯下了功夫的。但要說一點瑕疵也沒有,那也不是,硬傷還是有一些的。今日我不說不足,只說我為什么喜歡它。《士兵突擊》我前后大概刷過十二遍,前十遍都是沖著史今去的。史今在《士兵突擊》里的鏡頭,我完整的、認真的、仔細的、羅索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后。今天寫寫自己的感受,感覺不寫點什么,太對不起自己刷過的那些歲月。對于寫這部劇或者是寫史今的沖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每刷一遍,都會有種迫不及待,快要憋死憋瘋的想表達自己情感的欲望,天知道我有多喜歡這部劇和史今這個人。可每次打開筆記本,又不知道如何下筆,感覺要是表達的不好,就對不起史今。今天總算是鼓起勇氣,打算寫出來,寫出這些年,壓在自己心里的那些想要表達的言語。
很多人看過這部劇,大都認為許三多和史今是這部劇里最大的虛構。許三多的不真實在于,這個人太木,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木的人呢?認為史今的不真實在于,這個人太完美,從一出場就開始演繹著什么叫完美,很不真實的完美,他的完美,讓許三多的故事有了前行的可能性,讓許三多這個不真實的人的成長有了真實性。這樣的兩個人,真實世界里,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想說的是,這兩個人物都很真實,世界上真有這樣的人。很多人沒見過,但不但表就沒有。我說我身邊有史今這樣的一個人,是真的有,所以我很了解史今這樣的人,所以我才想寫出來。雖然我不是許三多那樣的人,但像許三多那樣的人,我也真見過,你說他笨嗎?看一遍就能背下整本書的人,你能說他笨?他就是木,木的讓你蛋疼。和許三多不同的是,我身邊那個像許三多的人,他沒許三多那么好的結局。因為不是人人都能遇到一個史今。許三多的成功,是建立在史今的基礎上的,沒有史今,就不可能有后來的許三多。
我說史今這樣的人我身邊有,大家先別急著拍案,現實生活里這樣的人少嗎?少,但不代表就沒有。你把史今想象成許三多的親大哥,一奶同胞的親大哥(雖然許三多真正的親大哥很爛,可可那樣的人必定是少數,更何況三多還有個不懶的二哥)。這樣的人,他就有可能存在。因為我身邊的這個像史今一樣的人,他對自己的親弟弟,真的和史今對許三多一樣。還是那句話,最后我會告訴大家,我身邊像史今的那個人他是誰。
柔情似水史班長:
史今對許三多的初見,一定是碰到了他成長過程中最脆弱的那根弦,雖然史今那時已經很強大了,從內到外,真正的強大。不過,話說回來,再強大的人都會有一個成長的瘡疤,不然他就不會走向強大。所以,當史今第一眼看到許三多,就和他聊起了自己的過往。因為眼前的許三多,和當年的自己太像了。正因為這樣,史今才會當著許三多父親的面,悲壯的吼出那句話,許三多和史今自己都會記一輩子的話:“我要把他帶成一個堂堂正正的兵!”這段張譯演繹的也很好,很有功底,不得不讓人佩服。很多人說有點過,我認為一點都不過。
史今大概想不到,他吼出那句話,竟然是他當兵生涯的終結的開始。因為對著一個觸疼自己成長傷疤的人,凡是善良的人,都會想要去幫助他,希望對方不要再吃自己曾經吃過的苦,受自己曾經受過的傷。希望他可以多得點陽光,多走點直路。
許三多的兵王之旅,就此被史今開啟第一頁。當然了,許三多在新兵連的弱勢是可想而知的,史今心里肯定也著急,也試過想把他帶到七連,但高城和伍六一的話又讓他很難找到一個好的借口留下許三多。高城和伍六一討厭許三多,和所以喜歡史今的人一樣。因為許三多的留下,對史今意味著什么。高城和伍六一對史今的感情,覺不比許三多少半分。因為史今對他們太重要,所以高城和伍六一都不讓許三多留下了。因為他們太了解史今,因為了解所以喜歡,因為對史今的喜歡,所以討厭許三多。就像高城說的:“我怕他,他做的多,想的多,可就啥也不說,我怕有一天對不起他。”?
因為沒有留下許三多,史令心里一直在深深的自責,所以許三多找成才遇到他時,他會認真的對三多說:“三多啊,班長沒你想的那么好”。他會在喝酒的時候眼睛里依稀有那種閃爍的東西。這里再說一下,張譯的演繹簡直天衣無縫,無可挑剔。許三多說這些,史今閃那些,還因為史今從許三多真心的笑容里明明白白的感受到許三多對他毫無保留的信任、崇拜、感激、依戀,史今覺得自己辜負了這些,所以也就更加自責。所以史今才會在許三多兜了一圈又來到七連時,他會不顧一切的要求把許三多留到他的班。高城問他理由,史今的理由竟然是承諾。這一點讓我對史今喜歡的欲罷不能。這個世界上,有幾個人能為了自己心里的承諾而內疚白責?而不顧一切的想要補償?甚至用自己的前途補償?不多,我想說真不多。更多時候,那些他人許下的承諾,讓我們學會的是血淋淋的成長。?
當高城想讓許三多走時,史今吼出:“咱連的兵跟您說,連長讓咱七連的兵更象樣一點,不跟這一樣嗎?你有要在心里邊要答應完成的一件事嗎,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你有嗎?”在那些承諾、自責和內疚之后,史今其實已經對許三多產生了更多的感情,當伍六一再次勸他放棄許三多時,他躺在坦克車上說:“可是,我對他已經有了情份。”在我看來,這情份不僅僅是戰友情,還有兄弟情,父子情,朋友情。這份情感之下,他讓許三多掄錘,并就此錘出許三多的新天地,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中。但他為了讓許三多第二次掄錘時說的那番話,還是如平地一聲雷令人心花怒放,心潮澎湃,心浪起伏。說實話,如果沒有這些爆著青筋吼出來的話,我已經快嬰故棄對史今的繼續吹捧,因為我受不了他對許三多的好。就像伍六一說的:“你又在自作自受。”那確實是自作自受。說點題外話,其實很多男孩心里都住著一個史今,只不過大多數的男孩都把自己的似水柔情給了自己的初戀。這么一想,史今其實很幸福的,至少在他要離開的時候,許三多傷心的就要死了。這至少說明史今的付出很值得,所以史今才會也那么傷心。可現實生活中像史今一樣的男孩們就沒那么幸運了,他們的結局和史今一樣,最終都是離場。但不同的是,史今是開心的流著幸福的眼淚走的,而現實中的男孩們大多數卻都是被傷的遍體鱗傷,流著絕望的眼淚走的。當然了,這種事不能用值不值得來說。你深情是你的事,而對方絕情是人家的事。不能因為你自己深情,就要求人家必須真心。那就變味了,沒意義了。就像老馬對許三多,同樣付出了很多,但那時的三多還沒學會怎么去關心對待身邊的人。也正因如此,老馬這個人在劇中才凸顯了出來,而且很飽滿。這就是蘭小龍的高妙之處,讓人不得不伸手叫絕。
掄錘片段,原著小說沒有電視劇處理的好。也許是張譯演得好,總之電視劇是真的好。
“別再讓你爸叫你龜兒子。”這是史今吼出的話,這句話他第一次提到了自己的前程,他明明白白的對許三多說了,你想讓我明年走人嗎?這句話出口,預示著史今已經準備用自己的前程去換許三多的前程了。許三多砸傷史今的手之后,史今的手就一直沒好,這也間接的導致了史今最后的復員。很多人因為這一點,特別討厭許三多,我一開始也是。不過,我前面說了,這種事情,就像是談戀愛,沒有什么對錯。我想史今也從沒想過什么對錯或者值不值。史今為許三多付出了那么多,他回不了頭,一回頭放棄,那就不是史今,而再往前付出,便只有搭上自己的前程了,史今選擇了搭上自己的前程。
我一直不能原諒許三多對袁朗說的話:“?我知道你是幫我最多的人”,對許三多幫助最多的人,一定是史今,是史今發掘并構筑了許三多最堅實的心理地基。我對許三多那句話的理解是,袁朗是史今之后,對許三多幫助最多的人,而許三多這樣說,更重要的是為了引出他的下一句話,他要指出袁朗故的不對的地方。后來看了編輯蘭小龍的專訪,蘭小龍給出的答案是,在許三多心里,史今是家人,家人不存在幫助這一說。
“就是這個結果,我早就預料到了。把槍拿起來,三多。再也沒人照顧你了,以后你真不能再犯錯了....吧,沖啊...”還是那句,張譯演的太特么好了,老子看一次哭一次。那些無奈,那些不舍,那些壓了又壓,抑了又抑的難過,全都藏在了他那低沉的聲音和那瞬間失去了光芒的眼神里。
廢物的、可憐的許三多,又怎么會想到他班長這段話有如此深的含義,他甚至有些高興,因為這不是真正的戰爭,就意味著班長沒有真正的死掉。如果,他知道,班長是在和他告別,他還會往前沖么?他會的,他會沖上去撕了敵人。這也印證了史今的那句話:“有些事,只有受點傷才能真正明白。”所以后來的許三多才會那么傷心,那么撕心裂肺。因為他真的受傷了,也真的長大了。
演習之后,史今料定了許三多會闖進來,因為史今太了解許三多了,于是動情的講出一個女同桌的故事,成功的轉移了許三多的注意力。這里可能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暗示史今復員后,回去打算和他的同桌結婚,開始新的生活。這是作者的仁慈,對史今的仁慈,對每一個喜歡史今的人的仁慈。新修版原著小說里,史今復員后,確實結婚生子了,而且生活過的不錯。史今的重點是在于他最后說的那句話:“從天南到海北,那不過是一抬腿的距離”。是么,是一拾腿么,在那抬腿之后,人生的軌跡便從此向左向右劃開了距離。所以,許三多坐上古普從營房離開的那一天,史今站在雨里送他。那么大的雨,那么挺拔的身姿,那么溫暖的笑,那么標準的軍禮。史今以為,這是他給他最后一個兵最好的送別。許三多最后記住的,一定是他的笑,他的軍姿,他的軍禮。可惜,這是史今對許三多唯一的一次判斷失誤。
我們討厭許三多,那是因為我們都忽略了許三多在史今心里的地位,所以當許三多吼出那句“不好”的時候,史今臉色突變,象做了虧心事,是他騙了他,最重要的是,他又該如何來面對這個自己付出了一萬分十萬分好的兵?還是那句,張譯啊,你怎么能演的那么好?
史今實在是洞透人心,特別是許三多的心,因為許三多是他一點一滴幫著成長的,所以許三多不了解自己,但史今了解,看看他怎么說的:“三多啊,你別老把這個想法寄托在別人身上,你自己心里就開著花呢,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班長走了,能幫你割掉心里最后一把草,三多,你該長大了,該長大了,我走了。”史今這一走,為許三多的心理重塑,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剩下的困難,許三多必須自己去面對。當然,史今可以放心的走,因為他給了許三多足夠強大和豐富的內心,去應對他走以后的困難。他在許三多內心里,播下了種子,只等來年春暖開花。
其實,許三多也是史今的草,對許三多的付出,對許三多的不拋棄不放棄,會讓他的內心,變得更加豐富和強大。所以,史今回到地方我覺得完全不用擔心,也許他不一定會賺很多錢,或者他不一定會當很大官,但他一定會活得豐富而自在。成功,從來都不僅僅指高位或者金錢。活出人性的純真最重要,可惜現在大多數人活不出人性的純真。
我想大多數人遇不上史今這樣的人,所以才會有那么一句話:“人生欠我們一個史今班長”。尤其在我們自以為聰明,不可一世,實則懵懂糊涂的青春歲月,我們太想遇見史今了。那樣我們不用被人賣了還幫者別人數錢,那樣我們不用從一個火坑里出來跳進另一一個火坑。那樣我們也不會早早的鐵了心腸鉆營人生,那樣我們不會狠狠的頭破血流也要看清勝利。
其實,青春的殘酷不在于我們要流多少次淚,不在于我們要摔多次跤,也不在于我們把血性變成商品,把誠實變成這樣那樣的圓滑。在于我們在成雕成雞成蟲后,那永遠不可以也不能夠回去的,稍縱即逝的過去,那永遠不可以重新再來的剎那間的選擇。是的,青春并不殘酷,殘酷的是青春是稍縱即逝的剎瞬間,在那我們以為還可以揮霍卻早已遠去的一刻,史今,正是我們最想遇見的人。
哦,對了。差點忘了。我身邊像史今一樣的人是我大哥,一奶同胞的大哥。他對我,就像是史今對許三多。所以,我才敢肯定的說,史今這樣的人有,只是大多數人沒遇見過。我遇上了我大哥,雖然是在童年(后來大哥去外地上學了)早是早了點,不過還好遇上了。
首發 | 微信公眾號:橋林閣 | 文字:樓蘭闕 |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