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會常常感到不自信?

我有一個很奇怪的習慣,每晚睡覺前都會在心中細細審視自己,然后對自己作出評判,幾乎每天都得到同樣的結論:我太差勁了!

今天跟領導匯報工作時有個細節沒有說清楚,他會不會以為我沒有考慮到,從而影響對我的看法?

因為一點小事又跟男朋友發脾氣,心里明明很清楚這事不怪他,但就是忍不住要說兩句。

我媽打來電話叮囑我自己在外要吃好穿暖,唉,這么大人了不但沒能照顧家里還讓爸媽擔心!

下午頭腦風暴時我為什么沒能像旁邊那位同事一樣說出自己的觀點,他的觀點和我的很相似,我在猶豫該不該說時他已經清晰的表達出來了,唉,真是!

工作效率總是那么低,寫作常常卡殼。

說好的下班讀書,又沒忍住去看了電視劇,看電視劇也就算了,本來打算去看美劇順便練練英語,又被武俠劇吸引……

上個月每天十點睡覺不是做得挺好的嗎?怎么這個月每天都是十一點多才上床?

好對不起男朋友,幫我分擔工作壓力幫我分擔生活壓力,我卻沒有理解過他……

類似這些,每天都會在我的腦袋里放映一遍,不斷地責怪自己,直到入睡。

通常第二天醒來我還會記得昨天的“反省”,并會采取一些措施去彌補。一上班我會利用前半個小時瀏覽網頁,看新聞看文章,學習別人技巧……

我還會去知乎搜素技巧,我會看到了五花八門的回答,但好像沒有一條實用的。這時候慌亂一早上的我也開始靜下來了,于是一切回到原點,我開始馬不停蹄的工作。

最近,我在學習“技巧”的時候發現,所有的技巧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有規律的,那就是:自己去做。忽然發現,高人也曾經是小白!有了這樣的認識時,我心里對自己的“否定”好像暫時減輕了,趁著頭腦發熱的當頭,我接著想,為什么這么不自信的一直否定自己?導致自己的情緒一直處于一個=“不安分”的狀態,稍有不順,這“不安分”又會出來作亂,繼續把生活弄得一團糟,生活、工作的惡性循環有完美的銜接上了……

想想從小到大,我好像很少肯定過自己。上大學時,我打心眼里認為自己普普通通甚至有點平庸,不會有什么作為,這樣的想法也讓我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默默無聞。記得有一次,在老師的要求下,全班同學參加了一次寫作比賽,我恰巧拿了獎,當時我拼命的給自己找理由,“為什么是我?”“是不是因為別的同學都沒有認真寫?”“這種比賽到底有沒有權威性?”直到內心確定,這種比賽很隨意,我拿的獎并沒有什么意義,我才“心安”。

工作后,我也認為自己是個無能的人。私下里我也喜歡研究營銷,但每次頭腦風暴,或者領導問我的想法時,我總是支支吾吾,心里想著“萬一說錯了怎么辦?”“在場的都是大神,我的看法是不是太淺顯”“我思路不清晰,萬一說到一半接不上或者不能自圓其說怎么辦?”等我進行完這些心理活動時,這個話題已經結束了,我又錯過了一次表達的機會。沒有表達,就更沒有進步。

記得小時候,我也是一個驕傲的姑娘,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不知從何時起,我變得如此小心翼翼,開始否定自己,自信被消磨的粉碎,甚至覺得自己智商不夠。

這是我第一次懷疑自己的智商。我意識到我的心態可能真的出問題了,我太不自信了。

萬事都有根源,我為什么變得這么不自信?

分析了幾天,終于得出原因:

懶。

每當我反省后我都會先解決燃眉之急:工作。我采取的方式是:尋找技巧。技巧,來源于自身就是思想的結晶,來源他人就是想走捷徑。每個人都想走捷徑,原因大概是害怕漫長的付出吧。

我在工作、看劇、讀書、瀏覽網頁時,都清楚的明白,我應該思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別人的思想成果,但還是抱有僥幸心理:記下來不是一樣嗎?

因為懶得去思考,我常常在工作上出問題,沒有系統的框架去支撐零散的環節,匯報工作斷片,頭腦風暴短路。

工作上不順心,生活中就會越來越多的挫敗感,覺得對不起家人的關心,對不起愛人的付出,甚至連休閑時間都不會饒恕自己。

因為頭腦的懶惰導致的問題,用肢體的忙碌是無法彌補的。睡眠是最好的證明,沒有思考的情況下,即使忙碌了一天也覺得空落落的,越來越難入睡……

沒有思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無卵用。頭腦長久的擱置,真的會“生銹”,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笨,智商不夠。

分析出這些之后,我豁然開朗。我開始辯證的看待搜集來的技巧,甚至推敲不同的技巧的來源。讀書、看劇時我也開始研究作者、編劇的想法,他們想向我們傳達什么思想?我發覺這樣的生活很有意思,情緒也不會那么大波動,不經意間的小驚喜也越來越多。最重要的是,每天睡覺前我不再細數自己的不是,而是思考自己未來的規劃,即使這一天沒有什么物質上的收貨,也覺得很有滿足感。

兒時堅信自己與眾不同大概是因為那是童心未泯,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不停的思考也賦予自己滿滿的收貨。長大后更不能停止對萬事萬物的認知和思考,要知道,成就感帶來自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