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追求因果是人類生存、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剛剛會說話的小孩子就會不停的追問為什么,不把問題搞明白就誓不罷休,所以追問為什么是人類原始而本能的沖動。人就是在不停的追問中認識世界,又在認識的過程中把提出問題歸類總結,于是有了物理、有了生物、有了地理等等等等,但是有一類問題好像不是很好歸類,比如人為何存在?萬物的本源是什么?這些問題與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世界并無直接關系,但又像是一切問題的本源。雖說這類問題并不像物理化學一樣有直接現實經驗支撐,甚至解不解決它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由于人類本能的天性,這些問題又是不得不去思考的,于是就有了專門研究這些問題的學問:形而上學,也是第一哲學。
古典哲學基本等同于形而上學,本質和存在是它研究的基本內容。而這些問題太過基礎,基本等同于在最高意義上解釋世界,比物理生物等更高一級,在這個意義上,形而上學是百學之母。事實上,現代許多科學都是從哲學中分出來的,過去許多大科學家同時都是大哲學家,比如萊布尼茨、笛卡爾等等,牛頓的力學三定律就是出自一本名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書。
可是與科學不同,形而上學并不具備現實支撐。比如物理科學是我們觀察總結現實世界的物理情況發展而來的,生物科學是我們觀察生物得來的,而像“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無”這種問題抽象到根本沒有任何參照物來做對照,是完全超越人類經驗。因此關于這些問題的一切研究往往都是建立在一些無從考證的假設之上,比如存在創造世界的神之類。歷史上許多形而上學家都在證明或假設上帝的存在,因此形而上學有時候也被稱為玄學。
形而上學問題的真正答案對人類來說就像是用黑色的筆涂抹在黑色的紙上,古典哲學家對自己理論的證明都好比是在這張黑紙上用白色的筆畫了一幅精密的圖紙,告訴人們世界是這個樣子的。而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樣從來得不到證明,除非那張黑色的紙隨著人類認識的增加慢慢變白,答案自然現象出來。但這張紙最終會不會變白,還是未知因素,也許對于人類,那是是永恒的黑暗。
僅僅通過預設實體進行邏輯推斷,形而上學家的思想得不到真正讓人信服證明,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不斷推翻重建。觀察哲學史,和科學史有很大區別??茖W源于現實經驗,每一次進步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除非發生重大的新發現顛覆人們以往的認識,科學基本是按部就班的前進。而哲學不同,它的每一次進展都靠的是推翻前人,另立山頭。
哲學在原地踏步時,從哲學分化出來的科學卻在一直進步,物理學的發展,人類認知的提升逐漸使形而上學的土壤消失,一直到了最后的形而上學家黑格爾,哲學開始轉向。它開始拋開對世界原本問題的追索,轉而回頭以形而上學作為批判對象。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馬克思都是在批判第一哲學的過程中成名。
回首曾經輝煌的形而上學,它的存在真的沒有意義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否則現代哲學家也不會花大力氣去批判它。形而上學,這個簡單名字下的概念并不簡單,不同時代的形而上學家對形而上學概念的范圍都不盡相同,他們每個人的思想在當時都是具有顛覆性和震撼性的。盡管因為受所生活環境與年代的局限性所致,他們的理論可能因為科學的進步而顯得可笑,但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看待問題的角度仍值得敬佩。
形而上學家一直夢想讓哲學成為科學,雖然這種態度遭到了后來者的批判,但追求邏輯、以理服人的態度,促使了西方科學的發展。相比于東方哲學對待萬物都是“無中生有”的消極觀點,喜歡刨根問底的西方社會在科學技術上超越東方幾乎是必然的歷史過程。
即使現代哲學已經很少再關注形而上學哲學問題,但出于人的本性,即使不是哲學家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思考過形而上學中的問題。形而上學是不是真正的消亡了,我想這還難以確定,畢竟目前科學的發展和人的認知還十分局限,也許將來它會以另一種形式復活也未可知。生活在形而上學搖搖欲墜時代的黑格爾曾言:一個有文化的民族卻沒有形而上學,就像一座富麗堂皇的廟宇里竟然沒有神明供奉。此刻我特別想知道,了解了所有形而上學問題答案后的人類,將是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