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我開始所理解的那個形而上學就是課本上背的那個片面、孤立、靜止看問題的方式。在口頭上習慣了用對立統一、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的方法看問題后,我們似乎覺得形而上學是個不怎么好的形容詞了。
其實后來讀書的過程中,慢慢知道形而上學原本的意思可能與我們腦中原本的印象不一樣,但具體怎么個不一樣法還不是特別清楚。因為只是業余看一些哲學的東西,并沒有系統的學習,所以每每遇到形而上學這個詞都很困惑。稍微了解之后發現,這個詞遠比之前理解的概念高大。
形而上學本身是一門學問,而且顧名思義,有形之上的學問。源自亞里士多德的一本書,可能因為不知道書中討論的問題歸于哪類,而在后來整理的時候放到了物理的后面,于是就有了metaphysics。然后被某個日本學者翻譯成形而上學。
由此可見,形而上學是一系列問題集。而這些問題直指世界存在的本質,是對一系列根本問題的追求和探索。而不同于物理是由經驗升華總結而來,這些問題是超越經驗的。由知乎網友總結說:形而上學就是預設實體,進行研究。
形而上學就等同于古典哲學,古典哲學家就是在研究形而上學的問題。在研究這些超越經驗的問題時,古典哲學家們總是用邏輯和推理去證明這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是無法被人類經驗到的,因此根本無法得到令人信服的證明,一直到19世紀末,康德就對過往哲學家的方法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批判。黑格爾直接用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由此形而上學家被戴上了孤立、靜止、片面看問題的帽子,而現代哲學的發端就是由批判形而上學而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