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喜歡四處出去玩的小伙伴,你們每次出去玩遇到最絕望的事情是什么?是不是找不到廁所,然后一度陷入絕望...不過以后咱們可能就不用擔心這個啦!
其實每年的11月19日都是“世界廁所日”,你們是不是第一次聽說?而借著昨天這個“世界廁所日”的勁頭,“全國公廁云平臺”上線試運行了,它可以讓你在手機上快速找到廁所,也就是說以后出門在外,去哪兒旅游什么的不用擔心了,這片廁所被我承包了。
這個平臺是由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研發的,這個平臺里匯總了全國近33萬條公廁的信息,只要是在這個平臺里,都可以隨時隨地尋找就近環衛部門管理的公廁和社會開發公廁。
另外還聽說系統會進行不斷的完善,之后可能會實現評價、投訴和反饋功能,感覺這相當于現在的一些打車、訂餐平臺,在上完廁所以后,還可以評價和共享這個公廁的信息,并對不滿意的地方提出意見。
剛剛過去的11月19日是“世界廁所日”,當天,“全國公廁云平臺”上線試運行。該平臺中匯集了全國近33萬條公廁信息,初步實現了迅速尋找公共衛生間的功能。該平臺是由住房與城鄉結合部研發,用戶可就近尋找到由環衛部門管理和社會開發的公廁。
全國公廁隨便找
目前這個平臺有微信公眾號和APP兩種使用通道,小編測試了該平臺的微信公眾號“智慧環衛管理平臺”,找廁所確實比較方便。
在啟動定位功能后,“智慧環衛管理平臺”會自動顯示你所在區域附近的公廁。比如在小編工作的中關村附近,可以查看到7間公廁,除了麥當勞、肯德基赫然在列外,還能顯示出附近商場、酒店內的公廁。
事實上你還能對公廁進行篩選,自主選擇免費/收費、有廁紙/無廁紙、婦嬰專業/無障礙專用,以及在2公里內或者5公里內調整搜索范圍。相信這個功能對特殊人士來說是非常管用的。
當然啦,這個找廁所的功能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可以對公廁進行評價。
我們能對公廁的衛生、環境和氣味進行打分,添加描述并且上傳照片,做到“有圖有真相”。如果看到有人評論“臟亂差”,還配了一張生動形象的圖片,那我們可以直接忽略不去,尋找下一間了。不過由于目前平臺剛剛推出,評論數量還不是很多。
廁所作為一個城市重要的公共設施,不僅僅關系到城市的環境衛生,更可以折射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甚至簡簡單單的一個公廁,就可以看出這個城市所處的國家,對公共設施抱有怎樣的一種態度。
一個干凈、整潔、衛生的公共廁所,無疑會給人們帶來良好的生活體驗,而一個臟亂、惡心的廁所,會讓人對這個城市充滿了偏見,例如印度的新德里,作為一個歷史環境悠久的城市,缺因為公共衛生的缺失,公共廁所不衛生,讓許多游客都對新德里抱有一種偏見。
說到“公廁”一詞,人們總是不免有幾分尷尬,但對于人們而言,它又是不可缺少的設施。要評判一座城市的健康水平,公廁可以說是很好的考量標準。但不如人意的是,許多人在城市中都有不愉快的如廁經歷,國內的公廁存在密度不夠、環境臟亂差以及設施不齊全等問題。
按住建部的規定,在城市的繁華地段,每隔300米到500米就要有公廁,其他位置也要保證750米至1000米有一座,然而實際數量遠遠達不到要求。尤其是許多老城區改造后沒有重建公廁,導致公廁數量更少,許多人都表示城市里找廁所最方便的地方是肯德基和麥當勞。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越多越多的變化。2016年興起的共享單車,更早之前的共享打車出現以及電子支付等在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紛紛涌現,共享已然成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生活里最重要的關鍵詞。所以,找公廁可以說是現代人的一種剛需。此時“互聯網+”在其中就顯現出了更大的意義。如今互聯網正廣泛地被應用于經濟、產業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互聯網+公廁”可以說是符合當前需求的一種新興模式。其本質和當前大火的共享經濟類似,但人們對尋找公廁的需求可能要比單車、充電寶等更為日常和迫切。
公廁云平臺就提供了一個不錯的示范。在篩選功能中有是否收費、是否有廁紙、是否為婦嬰專用等選項。隨著該平臺的不斷完善,還能夠實現對公廁的評價、投訴和反饋功能。用戶使用后可共享信息、提出建議或投訴。主管部門會根據這些建議進一步完善基礎數據以及實時管理投訴的處理狀況。巡查人員會將這些結果上傳,使公廁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網上有一種論調,即廁所可以折射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雖然現在官方出了這個“云公廁”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不少人解決三急問題,但也有網友質疑這一功能是不是來的有點太晚了,畢竟當麥當勞和肯德基在國內普及之后,雖然只是無心插柳,但確實極大程度上解決了城鎮居民的三急問題,滿大街找公廁早已是上個世紀就被終結的舊聞了,這姍姍來遲的福利恐怕并不能真的起到多少作用吧,你覺得呢?
其實,干凈、衛生、私密是公共廁所的最低標準。但我國公廁存在的問題不僅體現在管理水平上,還體現在缺少人性化關懷方面。比如廁所數量和空位數量得不到保障,殘障廁位、母嬰設施等不夠齊全。
如果加入新模式,對公共廁所的進步能夠形成極大的助力。以前的公共廁所一向都是由政府投資運營,只有投入卻沒有產出,所以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其實在公廁建設方面完全可以有一種新模式,先由相關部門規劃、布局、選址,然后尋找投資企業和運營企業,當然二者也可以是一家。
其實此種新模式早有先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在德國得以推廣,德國政府將公共廁所承包給私營企業,私營企業的營收來源主要是戶外廣告,實踐證明,此種模式無論是操作過程還是取得的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
在新模式之下,公廁不再只是政府提供的公益設施,而是逐漸變為一門“生意”。以商養廁,讓公廁有更大可能成為多種經營的載體,加入更多人性化的先進功能。比如以廣告為收入來源,公廁樣式新穎、功能完備、技術先進,就能產生更大的廣告效應,由此可以形成良性循環。
實際上,中國的公廁急需一場“革命”,而先進技術和互聯網是最好的方式。在傳統觀念中,廁所被認為是很臟的地方,其實不然。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公廁的質量最能反應城市的文明程度。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公廁的密度越大,環境越好,越有利于提高人們如廁時的道德素質。而公廁建設市場化,不僅能減少政府的資金壓力,加快城市的發展速度,給人們帶來更大的便利,還能促進公廁在環保技術上有所創新,同時能夠帶動企業將新技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轉科技為生產力,最終達到“雙贏”甚至“多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