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盧勤分享了她當知心姐姐時,一個小男孩給她打電話的故事。這個男孩子打通電話說要去殺一個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xué),因為媽媽老拿他跟人家比。他感到自己不幸福的根源都是這個女同學(xué)帶來的。
以下是對話:(小明和小紅是化名)
小明問:“知心姐姐,你知道我的朋友是誰嗎?你知道我的敵人是誰嗎?”
知心姐姐:“都是誰呀?”
小明回答:“都是小紅。”
知心姐姐問:“為什么呀?”
小明說:“小紅以前是我最好的朋友,現(xiàn)在是我最大的敵人,因為她比我學(xué)習(xí)好,每次都比我考得好。我媽媽老說:‘你瞧人家小紅,你再看看你自己,同樣的老師教的,你怎么就沒人家好呢?’因為小紅,我承受了太多的屈辱,我要殺了她。”
知心姐姐就說:“你殺了小紅,還有小黃、小綠、小藍呀,難道你都要殺掉嗎?再說,你殺了人,你也活不成了呀?”
小明沮喪地說:“那我怎么辦?”
知心姐姐說:“我倒是有一個辦法,不用殺人,就可以解決問題。”
小明高興了問:“什么方法呢?”
知心姐姐說:“你讓你媽媽接電話,只要她不說了,不就解決了嗎?”
“你瞧人家......”這是父母對孩子最毒的咒語。比較,父母的本意是為了促進孩子的成長,豈不知,這是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仇恨和妒忌的種子。
因為比較,孩子得不到肯定和贊揚,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就會很低,就會產(chǎn)生:“我不行,我不如人的念頭。”
最常見的場景是:
一、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興高采烈地說:“媽媽,我今天得到了一朵小紅花?”媽媽問:“別人都得到了幾朵呢?”孩子如實回答:“誰誰得到兩朵,誰誰得到三朵。”媽媽就說:“那人家怎么能得三朵,你才得到一朵呢?”孩子瞬間就蔫了。這樣幾次,孩子還敢說嘛?孩子就會想:“都怪那個誰誰,要不是ta得三朵,媽媽肯定會夸我的。”
這無形中,讓孩子心生怨氣。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嗎?
二、
孩子上小學(xué)了,回來很高興地說:“爸爸媽媽,我考了99分.”父母問:“你們班里有100分的嗎?”孩子回答:“有啊,好幾個呢。”父母說:“你瞧人家都考了100分,你怎么就沒考100分呢?”
孩子學(xué)習(xí)的熱情就在這無情的比較中慢慢消耗了。
三、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都摔倒了,一個哭了一個沒哭,哭了的父母把孩子拉起來說:“你瞧人家,跟你一樣摔倒了,人家都沒哭,你就哭了,你怎么就這么弱呢?”
孩子在心里想:“我都這么疼了,爸爸媽媽為什么不要我哭呢?他們不愛我,愛那個誰誰吧,他們會不會要讓誰誰給他們當孩子呀?不行,我不要和ta 玩了。”
在你的比較中,孩子失去了一個朋友。
很多人會說:“這也太夸張了吧?”這一點都不夸張,如果不信,你去問問孩子,問問自己,喜歡比較嗎?再問問配偶,他們喜歡比較嗎?
如果妻子對丈夫說:“你看看人家誰誰,對老婆多好?你看看你?”丈夫肯定立馬反駁:“他好,你去找他呀,我就這樣了。”妻子氣得:“你、你、你,說不出話了。”
妻子的意思是:我希望你學(xué)著點人家,不是我嫌棄你;但是丈夫聽到的就是:你沒人家好!
如果妻子說:“誰誰確實做得挺好,但是我覺得你肯定比他做得還好!”這樣既有目標又有希望的肯定和鼓勵,丈夫聽到的是:他雖然做得好,但是我妻子還是覺得我比他好。無形中,他就照著那個方向發(fā)展了。
大人都是這樣,更何況孩子呢。
不要讓比較剝奪了孩子的自信,不要讓比較在孩子的心中種下自卑的苗;不要讓比較降低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不要讓比較讓孩子的內(nèi)心滋生仇恨、抱怨還有妒忌。
要比較,就跟孩子的昨天比,只要ta今天進步了,ta就是最好的。森林里的樹從不比較,無論粗細高矮它們都在努力地生長著,正因如此,到了秋天我們才能欣賞到層林盡染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