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里的一粒米,功德都是非常大的,比須彌山還要大。須彌山有多大呢?它被認為是世界的中心,巨大無比。山周圍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和八小洲,日月星辰繞山運行,山頂是諸神居所。這么巨大的山,怎么會說一粒米比它還要大呢,沒搞錯吧?!咱就看山上寺廟上的紅磚,非常漂亮,以前肯定是沒有的,都是十方信眾善男信女的把這個寺廟一磚一瓦給捐起來的。
古代有個故事講的是一對夫妻,家徒四壁,窮得吃不上飯,但他們倆個非常信佛,還樂善好施,有一天聽說佛陀帶著弟子們到附近托缽乞化時,他們決定供養佛陀,拿什么東西供養呢,就拿一條褲子供養,這條褲子是家里的唯一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窮成這樣,還要拿出來供養,佛陀剛開始不想收,但在他倆執意要求下只得收下,當時他的弟子有個叫迦葉阿難的就拿褲子去河里清洗,結果河里就發大水了,把整個村子都淹了,弟子就抓緊使神通想把水壓住,結果把須彌山都搬來了,也沒有止住洪水,他給佛祖說明了這個事情,佛祖說只所以會產生水患,是因為水里有龍王,被兩口子這種自己吃不上穿不上,一無所有,還要布施做貢獻的行為感動了,所以發了大水。那最后洪水的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呢?佛陀讓弟子去寺廟里拿一粒米,放到河水里,弟子本來是半信半疑的,結果一粒米到了水里,洪水問題竟然解決了。這個故事總結下來,成為一句話“佛觀一粒米,大于須彌山。”,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行,其功德遠超物質世界的龐大(也就是說因果業力不局限于表象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