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頓挫的杜甫

唐代士子求取功名的途徑無非幾種:科考,從軍,干謁。但無論哪種,都離不開人脈關(guān)系,沒有高層人物的援引推舉,哪條路都走不通。即便是科舉考試,也要想方設(shè)法在考前將自己的詩文送呈給主考官品鑒,以獲得他們的賞識青睞,如此高中的概率才會提高。所以在唐朝,那些能躋身仕途,獲得功名的文人墨客,多多少少都有些家庭背景,出身多是書香門第世家望族。像高適岑參王維韓愈白居易柳宗元等,莫不如此。只有少數(shù)詩人如孟浩然,賈島等人沒有什么家庭依托,很難獲得施展抱負的平臺,即使進入官場也難有所作為。但不管出身如何,那個時代的文人士子大多有著強烈的功名意識和遠大的政治志向。李白曾表示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杜甫則希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高適岑參等也有同樣的立功求名理想。只是每個人走的路子不盡相同,結(jié)局也差異極大。李白雖然好劍術(shù)和縱橫術(shù),但他并不想從軍入幕。對于科考,他或是因為家世有難言之隱,或是因為不屑與普通士子爭勝,總之是堅決不參加。一輩子只走干謁一條道,確實也直達圣上,得以入朝。杜甫雖然才華蓋世,詩情滿懷,志存高遠,但考試卻并不在行,考了幾次都未曾考中。求取軍功,顯然他也沒有這方面的才能和人脈基礎(chǔ)。所以只有干謁一途了。

走干謁之路,杜甫還是有些先天條件的,畢竟他是官宦之后。他的高祖杜魚石是隋朝時的縣令,曾祖杜依藝是唐鞏縣令,所以舉家定居于河南,杜甫便出生于此。祖父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不僅如此,杜審言與初唐時著名的詩人李嶠、蘇味道、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所以杜甫不但是官宦世家,還是詩文世家。他曾在《宗武生日》一詩中自豪地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意思是說寫詩傳承是我家應(yīng)有之義。這種家學淵源,確實給了杜甫不少底蘊滋養(yǎng)。杜甫的父親杜閑也曾做過奉天縣令。數(shù)代為官,雖然都不算顯貴,但家底還是好于常人的。所以年輕時,杜甫還是生活很優(yōu)裕的。特別是35歲之前,杜甫求學問道,游歷天下,過了一段快樂美好的生活。

杜甫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鞏縣,也就是他曾祖做過縣令的地方。有意思的是,他和晚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杜牧同宗同源。皆為西晉名將杜預(yù)之后,杜甫出自杜預(yù)次子杜耽一支,而杜牧出自杜預(yù)少子杜尹一支。唐朝最負盛名的“大杜”“小杜”竟是一家人,杜甫說寫詩是他家的事,添了杜甫這么個同宗的詩壇雄主,杜牧更可以說“詩是吾家事”。寫詩不僅是杜甫的家事,做官一樣是他家的素業(yè)。杜氏一門累代為官,有武將,有詩人,長期的耳濡目染,杜甫從小就是要決心為官的,但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志在匡濟天下,并不只是為了圖取名利,顯耀于世。所以他才會“窮年憂黎元”,為了家國天下,“濟時肯殺身”。他的喜怒哀樂從來都是產(chǎn)生于時代的大背景之下,可以說,他是真正具有天下情懷和人民精神的文人士子。既然寫詩為官是杜甫人生的應(yīng)有之義,自小勤奮好學,志存高遠也就成為必然。他七歲就能吟詩作賦,9歲時書法作品已有模樣,“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十四五歲時,文章被人高度稱揚,以為有班固楊雄之風。“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但他并非好安守靜之人,他曾說自己“一日上樹能千回”,說明他少小時是很活躍好玩的。而且他性格豪爽,嫉惡如仇,好與老成持重之人交友,所以他懂得時事世故相對較早:“性豪業(yè)嗜酒,嫉惡懷剛腸。脫略小時輩,結(jié)交皆老蒼。”

20歲時,杜甫結(jié)束了他的書齋生活,開啟了唐朝士子們都喜好的游歷生涯。第一次漫游,他南下吳越,歷時數(shù)年,“每趨吳太伯”“枕戈憶勾踐”。于735年回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并于次年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名落孫山。第二次漫游,他北上齊趙,過了四五年快意山水的生活,“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呼鷹皂櫪林,逐獸云雪岡。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鹙鸧”。在登泰山時他還寫下了著名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在詩中他表達了自己攀凌絕頂,盡覽群山的雄心壯志,有著拿云之氣勢,臨空之膽魄。那時,他還年輕,正意氣風發(fā),總以為有似錦前程在等著自己。不久,杜甫在洛陽與李白相遇,這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風云際會,兩個偉大的詩人終于相識相知,并相約同游梁宋縱獵夢諸。如果兩人完美錯過,那將是中國詩壇的遺憾,也是中國歷史的缺憾。在梁宋,兩人如約而至,碰巧詩人高適也參與其中,三人結(jié)伴而游,相互談詩論賦,成就了一段詩壇佳話。這是杜甫的第三次漫游。那時李白已經(jīng)譽滿天下,但被唐玄宗皇帝賜金還家,從此絕了仕途。杜甫還沒開始入仕,尚抱著一腔報國之志,尋找著入場的機會。而高適則落魄彷徨,一貧如洗。三人都未曾料到。若干年后,李白鋃鐺入獄,杜甫貧病交加,當年最窮困的高適卻出將封侯,成為士子們眼中的表率。命運由天不由人,相聚時誰能預(yù)料后半生的走向呢?但同游時,大家都是快樂欣喜的。

次年,杜甫在東魯與李白第三次會面。兩人互贈詩篇,飲酒談心,抵足而眠。杜甫深情地說:“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同床而眠,攜手共游,兩人感情可謂深厚。此后一別永訣,兩人各自展開自己獨特的人生,但似乎都不是很順利。35歲之前,杜甫因為家境良好,得以壯游天下。“快意八九年,西歸到咸陽”。接下來的十年間,他輾轉(zhuǎn)困守在長安,所獲甚微。到長安后他又參加了進士考試,但依然沒有錄取。對于考試,他似乎并不擅長。于是四處干謁,奔走獻詩,但都未果。這些年奔走在京城,杜甫“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生活很是貧困辛酸。天寶十載,玄宗舉行盛大的祭祀典禮,杜甫預(yù)獻了《三大禮賦》,竟然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令其待制集賢院,參選備用,這讓杜甫很是高興了一陣子。因為他知道李白當年也是因為獻詩獻賦得到唐玄宗的激賞的。但他沒有李白的運氣,也沒有人像舉薦李白那樣賣力地幫他。他仍然在等候中蹉跎。直到四年后,杜甫終于等到了“河西尉”這一小官,但杜甫很不情愿,“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后被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這不過是個僅能維持自身生計的卑微之職,杜甫的雄心壯志日漸遭到侵蝕消磨。

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很快潼關(guān)失守,京城陷落,玄宗西逃,王公大臣四散逃命。聽聞肅宗即位,杜甫不顧安危,只身北上,欲投奔靈武的肅宗,途中不幸為叛軍所俘。好在他官位卑賤,無人看管。乘兩軍對壘之際,得以脫身西奔。在為難之際,杜甫還能舍身相隨,肅宗或是出于感動,或是因為用人之際,遂任命他為拾遺一職,故世稱“杜拾遺”。至此,他算是正式進入了朝廷,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或許他永遠也無法靠近皇帝,入不了朝廷。但好景不長,他的朋友宰相房琯在對陣叛軍時指揮不力,吃了敗仗,肅宗將其貶謫為刺史。杜甫仗義執(zhí)言,為房琯說了很多好話,引起了肅宗的震怒,將他貶到華州,后雖經(jīng)宰相張鎬力救,但“帝自是不甚省錄”,杜甫從此再也沒有獲得重用,而他的老朋友高適卻在安史之亂中抓住了機會,積極建言獻策,得到幾任皇帝的贊賞,職位上節(jié)節(jié)攀升。但這段時間,杜甫因為來往于華州洛陽之間,見聞了安史之亂后山河破碎之蒼涼黎庶生活之艱辛,寫下了許多諸如“三吏”“三別”這樣反映真實社會狀況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

公元759年,杜甫對動蕩的時局既失望又擔憂,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之職,攜家輾轉(zhuǎn)入川避難。在東川節(jié)度使嚴武的幫助下,杜甫于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從此闔家在蜀中定居了下來。幸運的是,他的好友嚴武恰好坐鎮(zhèn)蜀地,給了他許多生活上的關(guān)照,并薦為節(jié)度參謀,后又延請他入幕,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人稱其為“杜工部”。嚴武是個文武皆能的一方諸侯,他和杜甫是世交,對杜甫的詩歌極為欣賞,兩人時有唱和。他雖然比杜甫年紀小了十幾歲,卻比杜甫在政治上成熟穩(wěn)重得多。據(jù)《新唐書》載: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jié)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書云杜甫燥急無器度,仗著跟嚴武關(guān)系好,喝醉酒時就言行無狀。嚴武去他的草堂看望他,他衣衫不整,接待隨意。嚴武皆不以為忤。由此可見兩人關(guān)系非同一般,而且杜甫詩人的傲氣,嚴武政治家的涵養(yǎng),皆可從記錄中一目了然。可惜的是,嚴武40歲便英年早逝,他的突然離世,讓杜甫頓時無所依傍。接任嚴武者是個粗人,杜甫無法勾通。不久蜀中大亂,杜甫欲往東川投奔老朋友高適,而高適又病逝。于是杜甫決定舉家離川。經(jīng)嘉州(樂山)、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云安(云陽),到達夔州(奉節(jié)),歷時近一年。在夔州,他得到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暫時定居于此。詩人的生命走向了尾聲,創(chuàng)作卻達到了高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寫下了四百多首詩歌。

公元768年,杜甫歸鄉(xiāng)心切,東出三峽。但因為經(jīng)濟窘迫和戰(zhàn)亂阻隔,杜甫輾轉(zhuǎn)于湖南岳陽、潭州、衡州、耒陽等地,并順道登臨了著名的岳陽樓。公元770年,在由潭州前往岳陽的船上,一代詩圣隕落,終年五十九歲。杜甫的晚景很是凄涼,在貧病交加中寂寞離世。杜甫和李白是中國歷史上兩個最偉大的詩人,李白被譽為詩仙,杜甫被譽為詩圣。杜甫一生寫了1500多首詩,幾乎篇篇精美,其中膾炙人口傳傳千古的名篇數(shù)不勝數(shù)。在詩歌形式上,杜甫各體兼?zhèn)洌稍姟⒔^句、古體詩和樂府詩他都擅長,尤善七律。律詩在杜詩中最為耀眼,其表現(xiàn)范圍極廣。詠史,抒懷、羈旅、贈別甚至時事都能入詩。律詩嚴格的字數(shù)和格律要求,讓一般的詩人望而生畏,但在杜甫手中卻能運用自如。他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變化萬端,卻又自然流暢,韻律諧美。合律卻不受束縛,對仗卻不露痕跡。律詩的佳作實在太多,俯拾即是。七律如《秋興八首》《詠懷古跡五首》《登高》《蜀相》《客至》《野望》《閣夜》等,五律詩則有《望岳》《春望》《登岳陽樓》《旅夜書懷》《月夜憶舍弟》《天末懷李白》等。七律且以《蜀相》為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人深刻緬懷諸葛亮的顯赫功勛,更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赤膽忠心犧牲精神由衷敬佩,匡時濟世而不得,詠史感時唯長嘆。五律試賞《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這篇被后人譽為“盛唐五律第一”的杰作,寫于杜甫人生的最后歲月。詩中既有對無限乾坤和壯麗江山的由衷贊美,又有對時局動蕩和自身遭遇的憂慮感嘆,詩意雄健奇?zhèn)ビ譁嫔1瘺觯衤蓪φ坦ふ植宦兜窈邸?/p>

新樂府詩方面,杜甫是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他發(fā)揚了漢魏六朝樂府詩的長處,又大力進行創(chuàng)新。中唐時元稹白居易領(lǐng)導的新樂府運動便是繼承了他的思想和風格。楊倫曾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像《兵車行》《哀王孫》《悲陳陶》《哀江頭》、《洗兵馬》、“三吏”“三別”等皆是名篇。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鋪張記敘,回旋往復(fù),達到了該類詩歌的最高藝術(shù)成就。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述懷》《北征》《贈衛(wèi)八處士》等。即便是他極少為之的絕句,跟那些擅長此體的詩人相比也不遑多讓。像《絕句二首》: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第一首詩寫春景,意境優(yōu)美,格調(diào)清新,自然曉暢,渾然一體,讀后令人如入畫卷,如沐春風。第二首則以景致的熱烈反襯寄居的感傷,使得歸家返鄉(xiāng)之心更加急迫殷。杜甫詩歌的題材特別廣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全貌,從天地宇宙到山水田園,從動蕩時局到民間疾苦,從游歷見聞到漂泊生活,或詠史懷古,或敘事寄懷,或贈別酬答,時時處處體現(xiàn)著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故其詩被譽為詩史。晚唐《本事詩·高逸》云:“杜甫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新唐書》則稱:“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哀,世號‘詩史’。”最能代表他詩史精神的詩篇恐怕要算《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zhuǎn)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gòu)廈豈云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jié)。

沈飲聊自譴,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fā)。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圣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zhàn)栗。

況聞內(nèi)金盤,盡在衛(wèi)霍室。

中堂有神仙,煙霧蒙玉質(zhì)。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李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yè)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這首詩寫于杜甫自京城長安到奉先探親的路上,記錄了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有記敘有描寫有抒懷有體悟。因為有奢華生活與悲慘生活的對比,有客觀現(xiàn)實與憂慮情懷的交融,有表面天下太平與暗中山雨欲來的思考。所以通篇體現(xiàn)了一種豐富性整體性全貌性,具有詩史功能和特征。

杜甫詩歌的風格,后人多以“沉郁頓挫”形容之。這話出自杜甫的《進雕賦表》:“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乃杜甫自定義其詩之特點。他的詩歌風格其實是變化多樣的,但其主要特征確實呈現(xiàn)為“沉郁頓挫”。清吳瞻泰在《杜詩提要》解釋道:“沉郁者,意也;頓挫者,法也。”前者主要指詩歌思想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后者主要指詩歌聲調(diào)音律上起伏跌宕,和諧流暢,富有節(jié)奏。杜甫的詩歌大多都是抒寫家國情懷,社會現(xiàn)實,宏觀時事,從不表達小情小愛,即使有身世之嘆,也要跟天下時局或者山河氣象相關(guān)聯(lián)。所以每每讓人讀后有開闊高遠,氣勢宏大之感。最能代表“沉郁頓挫”風格的莫過于他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的詩作,確實是氣勢磅礴,視野開闊。雖然情感濃烈,卻悲而不傷。特別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對仗工整,天然混成,關(guān)鍵還雄渾壯烈,蕭然高遠,非大胸懷大格局者不能道。杜甫詩中也有風格清新明麗者,十分可愛喜人。像《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詩記黃四娘家附近美妙春光,明媚動人。詩人對美景的喜愛之情和賞春的閑適之懷,只寥寥數(shù)句就躍然紙上。杜甫的平生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更體現(xiàn)了一種歡快明亮的詩風: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聽說朝廷打了個大勝仗,收復(fù)了洛陽和鄭、汴等州,杜甫欣喜若狂,一揮而就,寫下了這一痛快淋漓的詩篇。其時他正飄泊在西南天地間,但始終惦記著社稷安危民生疾苦。憂為國家而憂,喜也為國家而喜,杜甫確是個高尚的詩人偉大的詩人。

杜甫是個真正的的語言大師,他的詩歌語言精煉,格律森嚴,對仗工整,節(jié)奏鏗鏘,韻律和美。這一切都得自于他自己的勤奮錘煉,他曾說自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具體來說,他的語言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是精準。他對于任何一個用詞都高度重視,反復(fù)錘煉,往往不可替代。黃庭堅說他“無一字無來歷”,主要是指他善于化用一切經(jīng)典詞句。像二是清麗。他在《戲為六絕句》中強調(diào):“清詞麗句必為鄰”。所以他的詩句往往顯得清新優(yōu)美,富有形象性和想象力。像“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三言兩語,就神態(tài)畢現(xiàn)。三是自然。他的詩歌從不生澀枯燥,都是通順流暢的。他用詞都經(jīng)過字斟句酌,但卻看不到半點雕琢的痕跡。加上思想深刻,意境雋永,所以往往容易記住。所以他的詩中經(jīng)典詞句特別多。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句,描繪之雨清新可喜,為人熱盼,語句本身又自然流暢,所以成為千古吟誦之名句。四是通俗。他善于學習使用諺語俗話,但都經(jīng)過精心改造,無跡可求。如“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完全是民間語言,用在詩中貼切自然,并無俗意。五是瀏亮。這主要表現(xiàn)在色彩明亮聲音嘹亮。因為他的詩中詞句絢爛多彩,同時節(jié)奏韻律感又強。任何時候讀起來都朗朗上口,易記意誦。

杜甫的詩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鮮明時代色彩、強烈的情感抒發(fā)和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在當時或不為人所高看厚愛,但到了中唐,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即對其大力揄揚。韓愈高聲贊美道:“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論。”白居易說他的詩“貫穿今古,縷格律,盡工盡善。”元稹稱許道:“杜詩浩蕩津涯,處處臻到。”特別是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司馬光、黃庭堅、蘇軾等人對杜甫更是推崇備至。黃庭堅創(chuàng)建的“江西詩派”即以杜甫為詩宗。司馬光云:“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近世詩人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蘇軾在一眾詩人中推他為第一:“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豈非以其流落饑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宋葉夢得覺得:“詩人以一字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跡捕。”清彭定求認為:“蓋其出處勞佚,喜樂悲憤,好賢惡惡,一見之于詩。而又以忠君憂國、傷時念亂為本旨。讀其詩可以知其世,故當時謂之“詩史”。魯迅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他還高度稱贊道:“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中唐之下,詩家名流對他基本都推崇敬仰,學習借鑒。

杜甫的一生基本可以分為讀書、壯游、困守、仕宦、漂泊、貧病六個階段。前半生過得比較優(yōu)游,后半生很是坎坷。而詩歌則老而彌辣,窮而愈工。斯人已去,卻長留人們心間。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983評論 6 537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772評論 3 422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947評論 0 381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201評論 1 315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960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350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40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54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9,10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914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89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647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34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75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007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834評論 3 395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10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杜甫大家都知道,可以說每個人都讀過他的詩。然而大家對杜甫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我就八一八與杜甫有關(guān)的人和事。 稱呼:古...
    明朗說閱讀 1,610評論 0 8
  • 【原創(chuàng)】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評分】???????? 【微信公眾號:漫游在云海的鯨魚】支持復(fù)制粘貼讀書筆記 目錄...
    漫游在云海的鯨魚閱讀 762評論 0 1
  • 江南是由詩酒交織出來的國度,一花一水皆滲出醉人的情致與風雅。齊魯之地則是另一種風貌:每一座山都是雄偉而勢險的,河流...
    無物永駐閱讀 3,924評論 7 316
  • 留心觀察,發(fā)現(xiàn)杜甫在初高中時期的出場率很高啊,上了大學,老師講中國古代文學史大部分側(cè)重點還是杜甫,杜甫何許人也?...
    侘寂_閱讀 2,150評論 4 8
  • 這是這系列第二篇。 杜甫一生留傳下來一千四百多首詩,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杜甫的一生,太沉重,想用簡短的筆墨...
    詩書傳家遠liu閱讀 512評論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