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讀書,要么運動,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朋友們,你已經讀上書了,再加上運動,是不是要幸福飛了!
關于跑步,你需要知道的這些事【第二期】
繼上次發布的跑步文章后。現在奉上第二期,依然是關于跑步前的準備工作,這一次是場所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操場,公路,山路,室內跑步機是我們最多的選擇,但如何取舍呢。
相信有很多跑友在某些場所中也得到些經驗,今天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1塑膠跑道
塑膠跑道是標準化的賽事場所,對于剛剛跑步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相對于公路來說,軟硬適中,對膝蓋、腳踝沖擊力較小,且跑道平坦,相對安全。
跑步的人很多,會被環境影響,堅持不下去的人也會有動力,而且還會有意外收獲(帥哥、美女之類的)
跑道一圈為400米,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劃進行有目的跑步,當然也可以用一些跑步軟件來計算距離,這樣心里會更有底,而不是漫無目的的跑。漫無目的跑步想要取得想要的效果會有點慢。
環形跑道跑圈多了會引起疲勞,尤其是機械性規律運動對膝蓋造成壓力,可以適當的進行順逆時針跑,減少身體只一側的壓力。
跑道跑不等于公路跑。跑步有過一段時間的人,也會想著參加一次比賽或者馬拉松之類的,跑道成績不錯的你在公路跑可能會達不到之前的成績,你只是適應了軟硬適中的標準跑道,對路面硬,緩沖力差的沒做到防備,公路跑比跑道跑對膝蓋傷害較大,產生不適后速度變慢,跑步落后心理落差大!
2城市公路
沒有時間地點限制,不用特意去操場等離家遠的位置,換上跑鞋,出發!
公路跑環境時刻變化不單調,新奇事物或事件眾多,身心愉悅,激發探索未知的樂趣。
公路跑路面相對硬,跑步的時候會產生地面推你向前跑的沖力,會讓你神采飛揚。
容易造成膝蓋腳踝輕微受傷,導致一些小問題的產生,初跑者不宜跑的距離太長,可適當的跑道公路交替跑。
公路環境復雜,有些人喜好帶耳機,更需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注意車輛以及冷不丁出現的行人。
公路跑最忌諱的就是等紅燈,可以提前規劃好路線,盡量選擇右轉道路。
3平坦山路(公路)
山路坡度大,是適合訓練耐力的場所,當你從底部跑道山頂時,會有一種征服了自然的感覺,當然,也會有很多人在中途停下來休息,這個時候如果只是因為累就要發揮堅持的意志,如果身體有些小問題,可以停止走上去。
山區風景毋庸置疑,宛如畫中漫步豈不美哉,跑完步,兩三好友指點江山,吹著山風,享受堅持后的愜意。
山路地面可以更好的訓練全身的協調性,可以更多的調動身體各部位。
下坡(公路)跑步時需要注意不要直線運動,除非你是長期運動者有保護經驗或有一雙好跑鞋,直線下坡使得膝蓋承受2倍身體的重量,建議可以S形,用來緩沖壓力。
4跑步機
跑步機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不受天氣的影響,同時有許多跑步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最方便的是調節速度和坡度,可以挑戰自己最快的速度是多少。
跑步途中會感覺到環境壓抑,不如外面空曠的場所,且空氣會時有污濁,幸好有電視節目可觀看,這也是普通健身房痛點。
跑步機跑步不等于公路等跑步,跑步機畢竟是帶著你跑步,自己使出的力道會小,同樣的10公里跑步,跑步機跑完會更加輕松,跑步機帶著你跑,而公路跑完相對困難,是自己推著自己跑。
5草地、土地
什么樣的跑道都不如大自然的天然跑道,只是易受不良天氣影響,干燥的天氣跑步時會沾染大量灰塵,陰雨天氣導致路面泥濘無法跑步。
歡迎大家對文章有所補充和改正,使跑步方法更加完善
每個場所都有好有壞,但跑步是有益的,利大于弊!
我們可以交替選擇,比如:初跑者的話,一周內跑6天的話,4天的塑膠跑道,2天的公路,穿插起來這樣跑,隨著跑步時間距離的增長,進行有規劃的選擇。
大家看到這心里可能會擔心怎么跑步怎么跑都會傷到膝蓋腳踝呢,其實這也是所有人的通病。
沒有幾個跑步的不會傷到的,這與跑步場所有關,也與自身有關,跑前熱身是有效防止受到傷害的途徑,另外還有跑步姿勢的也會導致大小不同的刺激!
但請相信,這只是前期我們會遇到的一些問題,等我們有經驗了,跑的多了這些問題都會統統減弱甚至會消失。
而且這些問題根本不是事,看看跑步達人們,有誰整天在糾結這個呢???
跑,就對了!
往期文章:
我的跑齡至今正好一年,以前跑步都是想跑就跑,持續的跑是在去年的今月,已經2500公里,參加了46場線上和線下馬拉松,半程10次,半程成績是136-150之間,即1小時36分的意思,要說老練不敢,經驗是有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