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寫文章,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寫別人想做而不敢去做或還沒去做的事情。
為什么有人愿意看這種文章,其實不過是找個“榜樣”罷了。
1. 不是誰都愿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 不單單是因為愿不愿意,很可能是不敢,誰知道結果會是怎么樣呢?
3. 不過,聰明的人,還會想,這樣做,好不好,有沒有用,能收獲什么?
自媒體
記得剛開始做自媒體的時候,我非常害怕,因為身邊基本沒有人干這個,我承認,自己有時候會有點小想法,但要作為自媒體主寫文的話,還有相當的難度——我甩不出那么多的內容。
當時,我應該也關注了部分厲害人物的公眾號,例如阿何的阿何有話說、秋葉大叔、簡書一哥彭小六等,我覺得他們都很棒,他們基本日更文章,而且文章還很長,六哥還有卓越的手繪輔助他觀點的表達。
另外,我報了幾個關于做自媒體的微課,稍微了解了下,遲疑了很長時間后,我終于注冊了個公眾號,并試圖發了文章。
做自媒體是一個方面,常見的如減肥、四六級或其他英語考試準備、讀書等都可以去找支撐前進的“榜樣”。
讓座
公交讓座,是人盡皆知的美德,這受到社會的推崇,新聞報道中也多有提及。曾經,可能是我乘公交的機會不多,盡管遇上可能執行“美德”的情況,我往往意識不到(我猜大概是這樣)。
有一次,我發現有人主動讓座了,我才想起來還能這么玩。
看來我這個人確實沒什么同理心。
雖然自己做得不好,但向他人學習一下也可以嘛,現在的我算有點意識了。
《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二志成和鄭會一著作的《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書,講了一個故事,借助富有感染力的故事一點一點地向我們講述如何去讀書,當然還有為什么要去讀書。
書中的結果自然是比較完滿的,但成功確實不能復制,比爾蓋茨、喬布斯他們的成就是可以復制的嗎?
不過讀完之后,我也想試著多讀幾本書,之前的我還讀得太少了,雖然不一定能達到相同的結果,但至少可以嘗試拼一拼。
內在的動力,及外在的榜樣
做一樣事,向內尋求動力,問自己為什么要去做,為什么堅持做,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主要的,這樣我們才可以前進得更踏實;但如果有外在的榜樣,那么,我們可以前進得更快,“傍大款”不是我們都很喜歡去做的嗎?向榜樣學習,借鑒他人的做法,可以讓我們前進得更好。
如何去尋找榜樣呢?
找榜樣,可以找該領域里厲害的人物,到網絡上、到微信里去搜,一般可以找到吧,或者向他人打聽。當然,也可以是身邊的人,甚至是普通的陌生人。
榜樣可以是現實中的,也可以是虛構的;榜樣可以是已仙逝的,也可以是還生活著的,只要覺得人家棒,那么他(她)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
找到之后,可以再多了解對方,如搜尋對方的作品,關注對方的公眾號、微博、簡書、博客等。
榜樣肯定有缺點,不是榜樣所有的方面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也要懂得甄辨。我們要清楚自己要向榜樣學點什么。
榜樣可以更新。
在追隨榜樣前進的過程中,我們會縮小與榜樣的距離,甚至超越,他(她),我們也可能發現有到更值得追崇的對象,反正榜樣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自身變得更好,榜樣應該要可以更新。
說起榜樣,我記得小學時候身邊有很多潛伏的“牛娃”,雖然小時候不懂事,但還是清楚他們的厲害。
我們都可以試著找合適的“榜樣”。
成為榜樣
除了尋找榜樣外,我們還可以嘗試成為他人的榜樣,正如人長大了,就要負起相當的責任,不能再像兒時一樣,總是渴望得到他人的憐憫。
做他人的榜樣,自然不容易,我們自己的榜樣當然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但我們無法決定他人的榜樣,我們做好自己,自然有人把我們當做榜樣。
所以,成為榜樣,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變得優秀。
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
小斌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