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品先賢唐人杜牧詩《清明》

? ? ? ? 杜牧《清明》詩,與掃墓風俗無關!是何故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 ? ? 這首詩,是先賢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一首。(《全唐詩》中未收錄此詩,從隨本文提及的釋詩等諸書,作者定為杜牧。)膾炙人口,家喻戶曉。但是,迄今為止,對該詩背景的詮釋,中外諸多學者,亦還有不同方式的解讀。

? ? ? 路上行人為何“欲斷魂”呢?

? ? ? ? 以往注釋者都認為,這與唐代清明節上墳祭奠的民俗密切相關。

? ? ? ? 本是清明節,卻不能去祭掃祖墳,自然會產生“欲斷魂”之感吧。

? ? ? 正如周汝昌先生說:“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游玩觀賞,或上墳掃墓。……”(《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年,第101頁)

殊不知,杜牧卻……

? ? 《清明》

? ? ? 唐代 ·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部編版? ? 小學語文 ·

三年級 · 下冊 ]

譯文

? ? ? ? 正值這清明時節,今天,被排擠的詩人孤身趕路,觸境傷懷,心頭的滋味是復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又難免憑添了更多愁緒。于是,借助一懷“詩”緒訴說滿腹多愁善感…)

? ? ? ? 又逢江南清明時節,都更值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呀,個個似乎已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 ? ? ? 同樣,觸景傷懷的我(杜牧)呢?只好借詩消愁———《清明》……


注釋

紛紛:形容多。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

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四月五日前后。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秋千節,坤寧宮及各后宮都安置秋千,嬪妃做秋千之戲。

借問:請問。

賞析

? ? ? ? 這一天,正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作者簡介

? ? ? 杜牧,唐代詩人。

? ? ?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 杜牧———

? ? ? ? 清明節

? ? ? 是你們的

? ? ? 我只需

? 三杯兩盞淡酒


供文原創/

小半爸 東西兒童教育

? ? ? ? 今天,是清明節,帶著小半,去給離世老人掃了墓,順便在外面耍了一下。畢竟長假難得,帶他出去散散心,也算是勞逸結合,一舉兩得了。

? ? ? ? 誰知,這小家伙回來之后,提起了《清明》這首古詩,主動要我給他講講這首詩和杜牧這個人。

? ? ? ? 聽到這,老父親的我激動得一時沒反應過來,小半果然有點開竅了,不恥下問!真好!也不枉老父親花了這么多心血,去熏陶文、史、哲。

? ? ? ? 于是,按照老規矩,先給他講了講先賢杜牧的生平,接著,又一起賞析了一遍這首古詩。

讀經典

? ? ? ? 杜牧,出生在陜西西安。它就是當時唐朝的都城長安,相當于現在的北京土著。其爺爺杜佑更是三朝宰相,曾經寫過一本兩百卷的史學名著《通典》,深受朝廷器重。

? ? ? 《通典》,“十通”之一。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專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變遷,為唐代政治家、史學家杜佑所撰。

? ? ? ? 比較倒霉的是,杜牧10歲的時候,其爺爺就去世了。父親也沒留下多少遺產,更沒有在長安購置田地房產,家族慢慢貧困起來。

? ? ? ? 杜牧這顆小小的心靈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因而懂得憑借爺爺留下的大筆精神財富,發奮讀書。

? ? ? ? 終于,他在23歲的時候,寫出了一篇具有教科書級別的政論文《阿房宮賦》,從此名揚天下。

? ?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文賦。

? ? ? ? 文章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記錄與感懷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

? ? ? ? 當時的太學博士吳武陵讀了這篇爆文后,也是贊不絕口,馬上就去找科舉的主考官崔郾(yǎn)品鑒。崔郾一看,便夸贊杜牧此賦確實寫得不賴。

? ? ? 吳武陵也在順水推舟道———那么,今年的狀元,就非杜牧莫屬了吧?

? ? ? ? 崔郾搖了搖頭說:“文章好是好,只是今年的名額已經定了,不僅狀元沒有,前幾名也被預定了。”

? ? ? ? 吳武陵沒辦法,那你說可以給個第幾名?

? ? ? ? 崔郾想了想:“估計第五名還是有戲的。”

? ? ? ? 吳武陵也覺得,只要過關,第五名也行。

? ? ? ? “考試不是都按成績來決定的么?”小半忍不住問道。

? ? ? ? 其實,唐朝的科舉跟明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唐代科舉考試盛行公薦制度,除了學生的分數之外,還得有一些名公巨卿為他們舉薦,靠兩者的綜合效果,來決定此人的成績排名。

? ? ? ? 這似乎有點類似于今天,如果上美國的哈佛大學,要有老師的推薦信,才會增加你被此類名校錄取概率一樣。

? ? ? ? “公務員”卻不是那么好當的。由于杜牧出生于一個官宦家族,后來又加上官場得意,所以,心中總懷有一種很迫切的家國使命感。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圣賢才能多聞博識之士”,因輔佐君王而青史留名。

? ? ? ? 做官之后不久,他就遇到了欣賞他的朝廷大臣牛僧孺。年輕的杜牧以為自己遇到了知己,越發有干勁,在工作之余,亦寫出了許多關于時事與民生的古詩。

? ? ? ? 這一切,被作為牛李黨爭的大佬牛僧孺看在眼里,因而特別愛惜杜牧這個人才,即便杜牧犯了些小錯,也經常暗地里為他兜底。

? ? ? ? 牛李黨爭,是指唐代統治后期,在九世紀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以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官場政治爭斗。

? ? ? ? 比如,31歲的杜牧在揚州做官期間,行為不夠檢點。(到底是什么,一時不得而知?待考究。)

? ? ? ? 牛僧孺實在看不下去了,要他注意一下自己的“公務員”身份,不要太引人注目。

? ? ? ? 杜牧當時還在裝瘋賣傻,假裝不知道牛大人說什么。

? ? ? ? 結果,牛僧孺直接甩給了杜牧一份他曾經的每日行程報告單。上面有詳細記載杜牧在揚州的游戲生活,弄得當時的杜牧很是尷尬。

? ? ? ? 離開揚州之后,杜牧被調回長安做官。長安作為權力中心,回來不久之后,發現朝廷局勢不對勁,杜牧總是跟朝廷一再請示,希望自己能夠被外放。

? ? ? ? 皇帝終賴不過杜牧的死纏爛打,于是把他又調到了洛陽。果然,朝廷當年就發生了“甘露之變“,杜牧躲過了一場血光之災。

? ? ? “甘露之變”是指:

? ? ? ? 在公元835年,27歲的皇帝唐文宗,不甘為宦官控制,與李訓、鄭注一道策劃誅殺宦官,以奪回皇帝權力的政治斗爭。

? ? ? ? 此時的杜牧33歲,正值人生壯年。 被排擠出長安后,治理黃州甘露之變不久,過了幾年,杜牧又被調回了長安。本來以為朝廷局勢有所好轉,自己可以大展宏圖,好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卻沒想到,李黨得勢,又再度被遭排擠。

? ? ? ? 李黨排擠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他跟牛黨大佬牛僧孺走得太近了。不管你是不是李黨的人,只要跟對手走得近的,就是敵人。

? ? ? ? 所以,在李黨頭頭李德裕位高權重的時候,沒有了牛僧孺這個靠山,杜牧也被跟著排擠出了長安,去了黃州(武漢市新洲區)做刺史。

? ? ? ? 外放黃州之后,40歲的杜牧心情郁悶,覺得人生沒有希望了,寫的詩也是那種 “尋僧解憂夢,乞酒緩愁腸”的憂愁調調,沒事就說自己懷才不遇,心里頭一通的好不愉快。

? ? ? ? 杜牧也知道,消沉終解決不了問題,身為才子的他,在黃州游山玩水之際,偶然發現這個地方是孔子周游列國時的過往之地,至今還有“孔子使子路問津處”的圣跡。他心里似乎一下就得到了感召,覺得自己來到這個地方,冥冥之中是一種天意。孔子為了傳播自己的學說,一輩子顛沛流離,為何我杜牧不能在這里做一番事業。于是,說干就干,拜謁了孔子圣像,將孔廟改為“文宣廟”,又在廟中設置學堂,還親自教書。

? ? ? ? 杜牧在黃州任勞任怨干了三年,把黃州治理得井井有條。

? ? ? ? 任職池州,杜牧創作了《清明》詩。

? ? ? ? 那是杜牧在黃州任職三年之后,42歲的杜牧離開黃州,被調安徽池州就任。

? ? ? ? 在池州期間,他依然保持著黃州的干勁。沒事走進鄉間去視察百姓,偶爾采訪古跡,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游山玩水之余,喝喝酒,賦賦詩,這首《清明》 便是這個期間清明節寫的。

? ? ? ? 這是首七絕小詩。表面上看起來很普通,但是卻在1990年的九十年代初期,被香港文化機構評選為“十佳”唐詩之一,并名列第二。

? ? ? ? 當時,也有人懷疑這種淺顯易懂的詩不像杜牧的風格,倒像是白居易所寫。

? ? ? ? 聽到這,小半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教科書上明明說著,這首詩是唐代杜牧寫的呀。”

? ? ? ? 教科書是權威,這個沒問題,但是權威不意味著真理,有人這么說也是有理由的。

? ? ? ? 因為,杜牧死后他所有的詩都被收錄在《樊川集》中。但是,這本詩集中卻沒有這首《清明》。

? ? ? ? 這首詩最早出現在南宋謝枋(fāng)得所編的 《千家詩》中,前后隔了300多年,也就是說,在這期間,根本就沒有這首詩的任何記錄。

? ? ? ? 后來,明代布藝詩人謝榛(zhēn)的《四溟詩話》和清代進士馮集梧的 《杜牧詩評選匯編》等作品也收錄了這首詩。所以有人懷疑這首詩有可能不是杜牧寫的。

? ? ? ? 當然,杜牧晚年燒了不少詩,也有可能是杜牧燒完之后沒有錄進去,后來傳到別人手中被流傳了下來。

? ? ? ? 所以,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按照教科書的標準,認為這首詩就是《杜牧》所作。

? ? ? ? 其實———

? ? ? 《清明》這首詩,寫的是,杜牧清明節出來游玩,遇上了下雨,加上政治仕途上的心情郁悶,想找個喝酒的地方消消愁而已。即便如此,才子之情也是難怪能蠱惑人心的呀。


清 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 ? ? 先看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說的是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交代的是時間。但這個時間又不是一般的時間概念,因為“清明”二字,大家很容易聯想到祭奠亡靈,不會讓你覺得是一個開心的日子,想到的會是死去的親人,內心有一種不可言說的沉重。

? ? ? ? 這句詩中“雨紛紛”三個字,描寫的是清明節的環境,教沉重進一步加深。本來這個節日大家心情不好,卻偏偏下起了連綿不斷的細雨,雨打在身上,又失去了陽光般溫暖。在春暖乍寒之季,反倒加重身體的寒冷。心之冷又加身之冷,內心的沉重便又自然多了些許。

? ? ? ? 由于第一句交代了清明節的環境,從這個情景中,可以感受到人們內心的低落,這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 ? ? 但是,如何具體表現沉重呢?詩人就有了后面那句常人不易寫就的“路上行人欲斷魂”,那路上羈旅的行人,似乎個個都落魄斷魂,雖有些夸張,但卻難能可貴地表達出了人們祭掃亡靈的悲苦哀切情愫。

? ? ? ? “行人”除了指來來往往的掃墓之人,當然也包括詩人自己。那么,什么又是“斷魂”呢?“魂”這里指的是人的精神、情緒。“斷魂”是形容那種悲傷至極、難以忍受的痛苦情緒,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離別親人之人自然會有太多共鳴。

? ? ? ? 走在路上的行人一個個失魂落魄,此時的杜牧亦覺得他們跟自己描述的一樣,沉浸在懷念親人的溫情時光中,無法自拔,同時表達的,也該有詩人自己內心那種修養很深的沉重之感,也許才會有如此詩行。

? ? ? ? 另一方面,更真實的杜牧,本來自己是打算清明節出來散心,踏青耍耍的,卻不想下起了雨,又目睹這些“斷魂”的行人,也許勾起了自己許多復雜心情一涌而出,大好的游玩情緒一下子沒有了,只好借酒消愁。

? ? ? ? 這樣,詩人就順勢有了下一句詩———“借問酒家何處有?”想詢問當地人何處能買酒澆愁?能找到一家小酒館,一來可歇歇腳、避避雨;二來亦能小飲幾杯,解解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頭的愁緒。

? ? ? ? 走著走著,真就遇上了一個小牧童,牧童對這地也比較熟。詩人就有了第四句總結:“牧童遙指杏花村”。

? ? ? ? 是這可愛又純真牧童指了指杏花深處的村莊,告知杜牧那兒有小酒館。由于這句詩畫面感寫得很具體,似乎可以身臨其境地感覺到杜牧當時詢問牧童的情景。

? ? ? ? 杜牧:“小朋友,請問你知道這附近有酒家么?”

? ? ? ? 牧童看了看他,也不說話,將手指一指杏花村。這個小牧童之所以不說話,一是那杏花村清晰可見,也許很可能是清明時節,其他的小伙伴出去耍了,而自己不得已出來放牛,自然心情也不會很好的緣故吧。更多的,應該是那牧童對家鄉表現出來的如此可愛吧,才會教詩人輕松道白一般。

? ? ? ? 不妨打個啞謎, 杜牧也是個明白人,知道方向之后也沒有多問,大概多遠?哪條路更近?都沒細問,僅僅知道大概方向,問完后就知趣的走開了。而“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可能就是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有個村莊。

? ? ? ? 對于這首詩來說,“杏花村”這三個字成了最大的贏家,后來因為這首詩的影響,很多酒樓都是以“杏花村”命名。

? ? ? ? 這首詩寫到這里沒有的寫了。后來,杜牧有沒有找到酒家,喝了多少,心情有沒有好些,這些,才情儒雅的詩人都沒寫,就是為了引發讀者自己去想象,這也是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魅力。

? ? ? ? 本來,杜牧以為自己會一直被外放,結果卻是風水輪流轉,牛黨又得勢了。被貶七年的杜牧,在他46歲的時,重新返回長安做了郎官。

? ? ? ? 可是,杜牧來到長安之后,發現職務沒有晉升反而俸祿減少,他這幾年只顧著自己瀟灑了,一家老小,經濟上也是入不敷出。

? ? ? ? 小半趁機問了句:“為什么來到長安俸祿反而減少呢?”

? ? ? ? 那是因為,唐朝自唐代宗李豫以來,實行京官俸錢薄而外官俸錢厚的俸薪政策,故而待遇優厚的 外官就成了肥缺。所以,杜牧亦希望能外放,收入也會多些。

? ? ? ? 開始朝廷也沒答應,但是杜牧這人一心想外放,后來找找關系,還是到湖州做了幾年刺史。

? ? ? ? 老年的杜牧,最后還是返回來了長安,畢竟老家就在這里,那個時候的杜牧,已經不再熱衷于官場。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閑暇之時經常在這里以文會友。

? ? ? ? 這樣的杜牧直到他50歲那一年的冬天離世。

讀詩收獲

? ? ? ? 讀完這首詩,我們會發現清明節的時候,古人有的會去踏青,有的也會去掃墓,當然也有依然勞作的牧童。

? ? ? ? 了解完杜牧的一生,可以發現這人過得似乎特別擰巴。

? ? ? ? 本來以為自己考上進士之后,可以順利做官,好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結果卻一直被卷入政治斗爭之中。

? ? ? ? 杜牧一生,不斷地在長安與被外放之間游蕩,等到好不容易回到長安,又因為生存原因,請求被外放,過著理想讓位于現實生存的人生。



清明祭英烈

深情慰忠魂


又逢一年清明時

憑悼追憶慰英魂


? ? ? 英雄先烈

永遠是我們

民族的脊梁

是最閃亮的坐標

我們要———

崇尚英雄、

捍衛英雄、

學習英雄、

致敬英雄。

? ? ? ? 我們要傳承英模胸懷理想、服務人民的崇高追求;我們要發揚英模恪盡職守、奮發有為的良好作風;我們要傳播英模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的優秀品質;我們要延續英模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奉獻精神。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33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1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6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4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08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0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3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4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0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1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2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0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