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公眾號武志紅里看了篇文章《家族遺產清單,請剔除你的貧窮思維》,留言中大部分都在訴說父母太過節約,對自己金錢觀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性格和認知固然有影響,但如果我們學習新的金錢觀,會不會對金錢的態度又不一樣呢?
超級個體專欄針對資產和負債有一篇專門的講解。
資產與負債
資產:往你的口袋里送東西
負債:從你的口袋里掏東西
學習區分資產與負債,不要怕花錢,而要看錢的回游。
這句話特別經典:多扔回力鏢,少射穿云箭
帶來收益的資產可以多多益善,沒有收益的花費能省就省。
區分資產和負債
哪些算資產呢?
#流動資產# 現金 存款 貨幣基金 短期債券
#非流動資產# 不動產 股票 長期債券
#其它資產# 時間 創造價值的能力 積攢的人情
哪些算負債呢?
#流動負債# 短期借款 信用卡賬單
#非流動負債# 長期借款 房貸 贍養老人 撫養子女
#其它負債# 欠下的人情 未來發生的疾病
不同思維看待資產和負債
富人思維會特別看重資產,對可能增長的資產大力買進,對負債則分文必究。比如巴菲特購入十億股票,因為股票是資產,卻仍住著原來的老房子,開著普通車,把負債降低。
這如同扔回力鏢,扔得越用力,回來的速度就更快。此謂:多扔回力鏢。
窮人則更關注怎么省錢,怎么節約。大力買進消耗品,或者負債。這就像射穿云箭,一去不復返。此謂:少射穿云箭。
吳伯凡老師在愚人稅那篇文章里有講到:如果股票價格只有幾塊錢,就會引起瘋買。而如果股票價格漲到一千塊,基本就沒什么人買了。大家寧愿購入低價格的差股票,也不愿意花多一些錢購入單價高但增長的股票。
區分資產和負債,不是鼓勵使勁花錢,而是清楚每一筆費用究竟是資產還是負債。是該使勁扔的回力鏢還是少射一支是一支的穿云箭。
寫在簡書第五十七天? 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