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奮力托舉孩子,孩子卻說:爸爸媽媽你們不要逼我了,我只想做個普通人,做父母的該怎么辦?
厭學和本博士:
父母在奮力托舉孩子,可孩子卻說,“不要逼我了,我只想當一個普通人!”
這個問題厭學癥管心營和本博士經常遇到,非常多厭學癥的孩子都有類似的想法,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怎么會這樣呢?
父母想教孩子逆天改命,可孩子卻讓家長學會認命。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在一些從農村里面出來的高職家庭中。
父親從農村考上名牌大學,全家跟著一起飛黃騰達;母親往往也不差,不是高學歷就是擔任高管;然后一看孩子,怎么既沒有繼承高智商,也沒有繼承奮斗精神,直接躺平擺爛了?
到底怎么回事,又該怎么啊?
這里和本博士就從執行力的狀態、關系、目標,從這三維度出發給大家講一講。
第一個是孩子的狀態,讓家長擔憂。
這里的狀態,可以理解成孩子的各種厭學表現,比如黑白顛倒、沉迷游戲、不起床、不上學、不寫作業、不愿意考試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厭學癥管心營,在咨詢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狀態為什么不好?
狀態不好的原因,很多時候是來源于關系不適應啊。
在家庭關系中,父母和子女之間是很難脫離,即使發生了矛盾,還是需要待在一起,而發生沖突的原因沒有解決,沖突往往只會越演越烈。
大家不要想著不會發生沖突,只要生活在一起,就一定會發生沖突。
有沖突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看宿舍里,孩子們都是同齡人之間也會發生沖突;自己選擇的伴侶,關系非常親密,但是你見過有伴侶不吵架的嗎?
但是厭學家庭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關系太過緊密,無法分離。
情侶之間最糟糕的結局,大不了是分手,但是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從法律上,還是現實孩子的生存角度來說,或者父母的情感角度來說,都不太可能讓孩子和父母分離。
第二個是,為什么關系會不適應呢?
很多厭學癥都是出現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這是為什么呢?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什么生理發育、身高變化、意識覺醒,這方面網絡上已經講了很多知識,和本博士就不再細講了。
但是很少人從父母的角度、從關系變化的角度講這個叛逆、厭學的問題。
孩子嬰兒到初中,過去多少年?12年左右,對吧?
這期間孩子要發生多少變化啊?從生活不能自理,處處要父母照看,到滿地亂跑,處處要父母擔心,再到幼兒園、上小學等等,孩子從生物和社會兩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父母呢?你說父母有變化吧?那當然有,但是變化和孩子比起來呢?變化太小了啊。
甚至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還和對待孩子3歲一樣。
我記得一個咨詢中,李四被媽媽帶著來咨詢。
媽媽一會兒問李四冷不冷,一會問李四渴不渴要不要喝水,當問到一些問題的時候,媽媽也老是說“我家孩子怕生,我來說這個事情吧。”
再問問孩子在家的狀態,小到吃飯穿衣服,大到出門交朋友,母親處處都要參與和擔憂。
李四的情況可以代表大多數厭學癥家庭,可能有些細微區別,但是整體上,母親基本上對待一個13歲的孩子,還和對待一個3歲孩子差不多。
我記得有兩個家庭中,媽媽還和兒子一起洗澡,雖然不是全身脫光,但是也能感受到這個家庭中,在媽媽的眼里,孩子還是一個3歲的寶寶。
這樣的情況下,親子之間發生沖突,簡直再正常不過來。
而且目前教育環境中,學生就是處于一個高壓狀態中,甚至就是大家說的內卷。
那么一個3歲寶寶,自然面對學業壓力的時候,是扛不住壓力的。
第三個是目標的問題。
也是今天問題的核心,父母在奮力托舉孩子,可孩子卻說,“不要逼我了,我只想當一個普通人!”
和本博士在解決厭學問題的時候,非常多的家長都會問題,和本老師,您能不能出出注意,讓孩子早點回去上課啊?和本博士,我讓孩子上補習班,您覺得有用嗎?我怎么讓孩子周末乖乖和老師學數學啊?老師,孩子這樣的情況,您覺得休學/轉學/找班主任有用嗎?
我只能很遺憾的告訴家長們,沒有什么神奇的辦法,和孩子的耐心溝通是惟一的辦法。
因為考上好的大學,班里拿多少名,甚至上學這件事情本身,可能就不是孩子的目標,而是大人的目標。
當親子雙方的目標不一致的時候,父母做得再多孩子沒有主觀能動性,是不會買單的
最典型的就是數學學習,很多家長疑惑,為什么上了初中之后,孩子的數學就變得吃力了起來呢?
原因小學的時候,父母逼著孩子學習,靠著死記硬背、靠著大量的時間重復,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靠著數量的堆積,孩子的學業水平多多少少會比其他的孩子要好。
但是數學是需要邏輯思考的,面對難題的時候,孩子是需要付出精力,孩子要自己思考才能明白其中的邏輯在哪里,為什么題目這樣解。
這些厭學的孩子,不要說動腦子思考了,就連多看一秒題目都覺得煩躁,數學怎么可能“開竅”嘛?
所以目標不一致的情況下,家長做得再多,效果都不會很明顯,一定是雙方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一個家庭目標一致。
最后再提一點。
出現厭學癥的孩子,十有八九,甚至可以說的百分之百都是為了家長、為了大人高興而去學習的。
這些厭學孩子,幾乎每個人來咨詢前,成績都很好,甚至能排到年紀前幾名。
我問過很多孩子一個問題,“假如成績考砸了,你的第一反應是和父母交代,還是想辦法考得更好?”
幾乎每個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次考砸了,怎么和父母交代啊?
所以很多父母說自己是民主家庭,孩子的學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怎么讓孩子為自己負責起來呢?
通過這一個問題就可以知道,都是假的民主。
如果學習真的是孩子的事情,孩子需要和父母交代嗎?不需要啊。
當然和本博士不是反對父母插手學習的事情,而是反對父母一邊說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一邊又抓著孩子的學習不放。
這樣做就違背了真誠原則,溝通不真誠,自然溝通不流暢。
還不如,直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不喜歡學習,但是你愿意不愿意為了媽媽,去好好學習呢?”
這樣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孩子談條件,但是孩子談條件,那么這不就是有得談了嗎?
之前從沒得談的狀態,變成有得談,這是不是一個進步呢?
如果您想進一步的知道怎么和孩子談厭學的事情,可以關注和本博士,有大量案例可以參考。
如果您比較著急解決厭學癥的問題,也可以直接私信和本博士進行一個咨詢預約。
您遇到了孩子厭學問題,一定不要著急,欲速則不達,關注我、私信我,讓和本博士來幫您,孩子厭學要管心,別讓厭學真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