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東霞思維拂塵記的第822篇原創文章,字數1120,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
我是陳東霞,寫作28年,畫畫4年
40歲前,無知無覺,混沌迷茫;40歲后,轉變思維,找到生活的真正意義
立志陪你找燈塔,升思維,擴眼界,開啟別樣人生。
早上無意刷到一個2分半鐘的視頻,吸引我的,是巨大的反差,白天她是清潔工,晚上她是喂飽靈魂的畫師,她就是王柳云。
她說,我看書畫畫,別人認為你是神經病,我打掃衛生,別人認為我低賤,其實那是很痛苦的一種孤獨。
我白天做任何一份職業,養活我自己;晚上寫點文字讀點書,畫點畫,養活我的靈魂。
我一讀書,人家就笑我。
一個社會到了追求錢的時代,是非常淺薄的。
智慧高的人,走在高層,平凡的人,就走在平凡的路上。
莊子說,道在屎溺,我有多少能力,有多少精神境界,這些財富屬于我。
我看見的,我想到的,就是我的,不是我占有。比如那些欄桿上精美的花紋,當工匠逝去以后,風和天空仍然在雕塑它。
人家說,錯把他鄉當故鄉,我沒有,我是把我自己的故鄉,連同我的靈魂,一起打包,握在我的手里,不交給別人。
她說:“我怕我的靈魂死掉,所以不停地讀書、畫畫,‘喂飯’給它?!?/p>
網上搜了搜,很多角度的報道,靈魂畫師、陋室畫師,清潔工畫師,月亮與六便士,現實與理想。
她,身世坎坷,16歲輟學種田,20歲種果苗致富,21歲結婚,遇人不淑,遭遇家暴、出軌和經濟困局,7年后丈夫車禍離世;二婚遠嫁浙江,現實需要她養家糊口。
可她沒有放棄讀書和夢想,51歲遠赴福建學畫,輾轉深圳、北京,白天做著清潔工,晚上畫畫養活靈魂。
她被很多人看見,她的畫作開始“暢銷”,她給我的啟發:
一 不被人理解,很多人的感受
很多人都有過天馬行空的夢想,可困在現實的泥潭中,同時在內心深處安放著夢想的種子。
她,把這顆種子生根發芽了,她的夢想,雖然被很多人嘲笑、不解,可她依舊堅持,做了我們很多人想做,卻不敢、沒機會做的事。
就像“離家出走”的蘇敏一樣,她們都是在這個時代,孤獨、大膽、努力追求著的人們。
2 平凡人的理想值不值得被看見
這個世界,金字塔尖的人,少之又少,普通的蕓蕓眾生,走在平凡之路上。
這世界那么多人,都心懷各自的理想,最終有的被磨平了棱角,有的被現實摧毀,煙消云散。
而她們,是為數不多的,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并能在現實里生存,并被人看見的一群人。
3 把故鄉與靈魂打包
很多人被假想的困難,疫情、家庭、責任,困在了一個地方,空自顧影自憐,嗟嘆不已。
當她說出,她把“故鄉與靈魂打包,握在自己手里”這句話,不禁想起蘇軾的“此心安處是吾鄉?!?/p>
如何心安,如何活好,如何在這個世界留下點痕跡?
王柳云無疑是個榜樣,她做到了,實現了。
所以,她被人“挖掘”,被自媒體放大,后來央視邀她去錄制節目,她特意定做了一條大紅色裙子,但工作人員說,希望她還是能穿清潔工的工裝。
她只能請工作人員幫她與央視大樓合幾張影,照片里穿著紅色裙子的她笑得燦爛。
不管怎樣,在現實面前,她還得穿上灰色清潔工裝,那條紅裙子,就象“虛無縹緲”的夢想一樣,讓人看不見摸不著。
只有這種“反差”,才是吸引人的爆點。
她們走著少有人走的路,注定靈魂孤獨,但內心豐富,精神獨立。
你看到了什么?你心動了沒有?
文|東霞
極簡思維創新人
充滿好奇心,探索新領域,
成為創新思維引領者
腦中有圖心中有數腳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