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頭非洲鈴羊聽到草叢里有什么響動的時候, 它所有防范危險的神經都會立刻緊張起來,因此一旦看到獅子在草叢中出現,它就會迅速逃掉。這樣的敏銳正是大腦保持高效運轉的關鍵因素。
我們都沒有三頭六臂,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對所有的方向都保持敏銳。這也正是為什么“六頂思考帽”是基礎思考的原因。它允許大腦在不同時間對不同方向的敏銳度達到極至,而這種極至顯然不可能在同一時刻達到。
對水平思考的爭論
西方思維的基本概念源于2300年前希臘的“三位一體論”,并建立在批判性和爭論性的基礎之上。
蘇格拉底普遍地強調邏輯與辯論。在柏拉圖所記載的蘇格拉底對話中,有80%都沒有建設性的結果。蘇格拉底把僅僅指出什么是“錯”的作為他的原則。他想通過指出對正義和愛等概念的不恰當運用,而澄清它們的正當用途。柏拉圖相信“最后” 的真理隱藏在現象背后。他有名的比喻就是關于一個被囚禁在洞穴里的人,這個人只能看見洞穴后的一堵墻,洞口燃燒著一堆火焰,當有人走進洞穴的 時候,他的影子就被投射到那堵墻上,而這就是被囚禁的人所能看到的全部。柏拉圖運用這個比喻來 說明,我們整個一生中所能看到的只是真理的“影子”而已。
亞里士多德將邏輯思考加以系統化。從過去的經驗中,我們可以聚集許多的“盒子” 一一定義、 分類和原理。當我們遇到新的事物時,我們就判斷出這些事物應該屬于哪一個盒子。有的事物可以一半屬于這個盒子,而另一半又屬于那個盒子,或者 什么盒子也不屬于。
結果,西方思維就成了一種考察“是什么”的 思維,是由分析、判斷和辯論來決定的思維。
這也是一個優良實用的思維系統。但是,思維還有考察“能夠成為什么”的一面,這一面包含了 建設性思考、創造性思考以及“開創一條往前的路”。
1998年,我受邀在澳大利亞關于展望聯邦前景的憲法公約會議上做一個公開演講。我講了下面的 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把他的汽車一半漆成了白 色,另一半漆成了黑色。他的朋友問他為什么做如此奇怪的事情。他回答道:“因為不論什么時候我發生車禍,路兩邊的目擊者在法庭上都會爭論看到的車子是白色的還是黑色的,這十分有趣”。
會議結束時,主席安森尼?梅森先生告訴我他會記住這個故事,因為在一些爭論中,爭論的雙方常常都是對的,但他們看到的都只是事物的不同側面。
世界上許多文化,甚至是大多數的文化,都把爭論看作是侵略性的、個人性的和非建設性的。因此,許多國家都準備推行“六頂思考帽”的水平思考法。
變化中的世界
建立在爭論基礎之上的思維系統,如同一輛汽車的左前輪一樣,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本身并沒有錯誤,但僅有它是不夠的。
當一個醫生為一個出熱疹的孩子進行診斷的時 候,他的腦海里就會出現各種可能的“盒子”這是陽光暴曬引起的?是食物過敏引起的?還是麻疹?于是,醫生就會根據孩子的各種癥狀來進行判斷。如果他判斷孩子的癥狀正屬于麻疹的情況,那他就會 把對此病的治療歸類于“麻疹”的“盒子”,從而確切地知道該怎么做。這是傳統思維方式的最典型的表現。
從過去的經驗中,我們創造出各種標準,并對每一種新情況做出判斷,再劃入相應的“標準盒子”。 一旦完成這樣的判斷,我們的行動就變得明確了。
這樣的思維方式在一個穩定不變的世界中是行之有效的。在穩定不變的世界里,過去的標準仍然一成不變。但是在變化著的世界里,以往的俗套就行不通了。
我們需要開辟而不是判斷往前的路。我們需要思考“能夠成為什么”,而不僅僅是“是什么”。
但是西方思維(或者其他思維)的傳統基礎都不 能提供一個簡單的建設性的思維模式。“六頂思考帽正是要解決這一問題。
什么是水平思考
假設有一座漂亮的大房子,一個人站在房子的前面,一個人站在房子的后面,另外兩個人分別站 在房子的左右兩邊。四個人看房子都有不同的視角, 四個人都在爭論自己看到的那一面是正確的一面。
如果運用水平思考,那么這四個人就會繞房子一圈,分別看到房子前后左右四個面。因此,在每 一時刻每個人都對同一觀點進行水平思考。
這種思考方法與促使每一方都固執己見的爭論和沖突的思考方法幾乎是相反的。因為每個人最后都看到了房子的所有面,房子得到了全面的觀察。
水平思考就意味著在任一時刻,每個人都能看到相同的方向。
但是水平思考的含義還不止這些。在傳統思維中,如果兩個人互相爭論,那么每一方都企圖證明對方是錯的。但在水平思考中,兩種觀點不論如何相互沖突,都會被平行地同等地對待。如果必須要 在這兩種觀點中有所選擇,水平思考也會為之做出 努力。如果不能做出選擇,那么水平思考就要開辟出一條涵蓋兩種可能性的路來。
任何時候,我們強調的都是開辟一條往前的路。
方向和帽子
水平思考要求任一時刻每個人都看著同一方向, 但是這個方向是可以改變的。一個探險家可能被要求往北看或者往東看。這些是標準的方向標記。我 們需要一些思考的方向標記。思考者可以看哪些不同的方向呢?
這正是六頂帽子所要指示的。
在許多文化里,已經存在思考與“思考帽”之間的緊密聯系。作為一種象征,帽子的價值在于它指示了一種規則。人們總要戴一定的帽子,而帽子的另一大優點則是可以輕易地戴上或者摘下。同時 帽子也可以讓周圍的人看得見。正是由于這些原因, 我選擇帽子作為思考方向的象征性標記“
盡管我們有時戴著實際意義上的帽子,但這里所指的帽子一般都是假想的“會議室墻上的海報經常畫著帽子以提示方向。我們有六種顏色的帽子來 代表六個思考的方向,它們是白色、紅色、黑色、 黃色、綠色和藍色。
方向而非描述
我們必須明白六色帽子代表的是思考的方向而 不是對已發生事件的描述。并不是因為每個人說他們喜歡什么,帽子便用來描述什么。帽子是用來指引思考方向的。
如果說“讓我們戴上白色思考帽”,這意味著對信息的關注。每個人就要努力思考可獲得的信息、 所需要的信息、可能被問及的問題,以及其他獲取信息的途徑,等等。
如果說“現在戴上紅色思考帽”,則是要求對某 一特定事物運用感覺、直覺和情感。
如果說“這樣的黑色帽子思考方法很好,現在 讓我們轉向黃色帽子思考……”,這里,黑色帽子指 的是小心謹慎地預見可能遇到的困難的思考方法, 但其后主要的目的是轉向黃色帽子的思考方向即考 慮利益、價值等方面的問題。
明白描述與方向之間的區別非常重要。描述是 指已經發生了什么,而方向是指將要發生什么。
“請你往東看”與“你一直在往東看”是兩個 截然不同的意思。
“我想請你炒幾個雞蛋”與“我看見你已經蛋” 的意思也是截然不同的。
不要對人們進行分類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驗來判斷某個人是A類型 的還是B類型的,或者進行類似的描述辨別。心理學家一直做的就是這類工作。但問題是,一旦人們 被歸入相應的“盒子”,他們就停在那里不動了。這 又是一個“是什么”而不是“能夠成為什么”的例 子。
在跑步比賽中,一個痩子可能擊敗一個胖子 (“是什么”的問題)“但是如果胖子學會了騎自行 車,那他就會擊敗痩子“能夠成為什么”的問題)“
我們常常容易傾向于用帽子將人們進行描述和分類,比如“她是用黑色思考帽的人”,或者“他屬于綠色思考帽類型的人”。必須抵制這樣的誘惑和傾 向。帽子不是用來對人們進行描述和分類的,而是用來代表不同的行為模式。
確實,有的人一生都小心翼翼,有的人卻樂于冒險,有的人喜歡思考,而有的人卻注重現實。人 們總是傾向于選擇某種模式而不是其他模式,總是 在某種模式上做得比其他模式上更好。但無論如何, 帽子都不能用來對人們進行分類。
如果你駕駛一輛手控的汽車,你會運用所有的 裝置。在汽車引擎里,所有的汽缸都在點火。帽子是思考的方向,每個人都必須能夠熟練地觀看不同的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把帽子當作分類的標簽是很危險的,因為這違背了思考系統力圖促使每個人觀看各個方向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