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湖南衛視《真正男子漢》,話說“新兵班”一行人進入飛行學院參加飛行員的選拔訓練,在正式進行訓練之前,每個人都要經過多項生理、心理、文化素質等方面的考察,而這其中的一個環節竟然是無領導小組討論。這讓我本是輕松悠閑的看節目心態一下子變得緊張而認真起來,畢竟是在不久前參加過校招的人,這會兒仿佛又回到了當時小組面試的狀態。
這道無領導小組討論題目的描述是這樣的:
情景:經過五天的艱辛努力,登山隊終于登上了海拔7500米的山峰,在返回下降到3000米的高度時,突然發生了雪崩,此時氣溫零下20度左右,周圍是冰雪世界,索性大家都未受傷,并留下了一些必要的生存裝備和物品。
問題:為盡早返回安全地帶,請將所剩物品按照求生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序。
A壓縮餅干
B求生卡
C火柴
D指南針
E匕首
F保暖睡袋
G手電筒
H緊急避難帳篷
I急救藥品
考官闡述完題目,“新兵”們便馬上展開了激烈討論,那場面簡直慘不忍睹。大家一開始就拋出自己的觀點,直接談論應該把某某物品排在第一位,卻沒有一個基本的思路或分析框架,導致所有人都是各執一詞,并且相互不肯退讓;大家都只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卻忽視了團隊的一致目標,時間快用完了都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有人表現得過于強勢以致沖動,但也有人完全不想參與爭論,對誰的觀點都點頭同意;實在不行了,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
以上的各種情況在節目中用一種充滿喜感的方式呈現給了觀眾,但要是在真正的無領導小組討論中,這些問題可謂招招致命,基本上都是分分鐘“團滅”的節奏。所以節目中的危險動作小朋友不要輕易模仿,這還是很有道理的==
還是回到正題,分析分析題目本身,也給出我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無領導小組討論重點考察的是面試者思考、分析問題,以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當然也有溝通表達、團隊協作等基礎能力),重要的是思路,而非答案本身,因此展現自己的分析框架非常重要,切忌一上來就說答案,憑感覺有什么說什么。
關于這個題目,我的分析思路大致是這樣的:
明確核心需求→分析派生需求→確定派生需求的優先級→根據物品屬性確定每一類需求下的物品排序→綜合需求優先級和物品屬性對全部物品進行排序
稍微解釋一下,對于這種比較典型的排序題,唯一的難點在于如何綜合權衡各個選項的優劣勢,并為其確定優先級。對于這類問題,我的想法是“化繁為簡、分類分層”。需要排序的選項通常會很多,直接去排會比較困難,往往也想不周到,因此可以先基于它們的需求屬性進行分類,不同的選項滿足的需求可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可以先歸為一類,這樣就只用對少數幾個類進行優先級的分析,評判難度會小很多。完成了類與類之間的優先順序排列,再對每一類下的各選項分別進行排序,得到一個兩層的排序體系。最后只需綜合不同層次的排序結果,便能比較容易地得出所有選項的優先順序。
下面是我對這道題的詳細解答:
核心需求
題干中顯而易見:為盡早返回安全地帶
需求分類
按照嚴密的邏輯,應該從核心需求入手來分析細分的需求,但由于題目要求對所有物品進行排序,因此圖個方便從可選物品入手,根據它們的功能屬性提煉出不同的需求種類:
營養需求:壓縮餅干
工具需求:求生卡、火柴、匕首、手電筒
方向需求:指南針
保暖需求:保暖睡袋、緊急避難帳篷
醫療需求:急救藥品
需求優先級排序
確定需求優先級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也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依據“重要性-緊迫性矩陣”進行判斷。
根據緊迫性和重要性程度對各類需求進行排序:
1保暖需求
緊迫而重要。處在零下20度的低溫環境下,尤其是夜間,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有效保暖,登山隊員會面臨極大的生命風險。保持一定的體溫是維持人自身生命體征的基本條件,即使是短暫的體溫過低都有可能誘發生命危險。
2方向需求
緊迫而重要。核心需求是盡快返回安全地帶,方向的指引必不可少。
3營養需求
重要,但并非很緊迫。長時間的戶外跋涉需要及時的營養補充,但是健康人類在幾天不進食的情況下依舊不至于有生命危險,反倒是在極寒條件下饑餓的危險性才會增加,因此相比保暖,營養攝入的緊迫性相對較低。
4工具需求
緊迫性和重要性都一般。這里所指的“工具”并非登山必需工具,如登山鞋、手杖、冰鎬、繩索等,而是指登山輔助工具,滿足的是諸如生火、切割、照明等輔助需求,正如可選物品中的求生卡、火柴、匕首、手電筒。
5醫療需求
緊迫性和重要性都較低。情境中沒有人受傷,所以當前沒有醫療需求,這只是一種潛在有可能發生的需求。
物品分類排序
工具需求和保暖需求均涉及多項可選物品,為此可以根據物品的屬性(如需求滿足程度、易攜帶性、可替代性等)對同一需求類型下的物品進行排序。
工具需求:
1手電筒(夜間行進、指引、吸引救援等作用)
2匕首(切割,或者充當冰鎬的功能)
3火柴(海拔3000米的雪山幾乎沒有可以用來燃火的材料,且山地風大,火柴點火容易熄滅)
4求生卡(綜合了起子、扳手、開瓶器、小刀、鋸齒、直尺等工具屬性,但是在雪山環境中沒有太多用武之地,并且其部分功能如切割可以被匕首取代)
保暖需求:
1保暖睡袋(能夠較好滿足人體保暖需求,可以在戶外使用,并且且容易攜帶)
2緊急避難帳篷(滿足保暖、防風的需求,相比睡袋有更大的活動空間,但其體積和重量過大,不宜隨身攜帶,尤其是在需要盡快撤離的情況下)
物品綜合排序
對于部分物品,優先級已經非常明確:
保暖需求的優先級最高,而其中保暖睡袋的綜合評級最高,因此保暖睡袋應該排在所有物品的第一位。
方向需求只對應指南針這一種物品,但是指南針在當前環境下是完全可以被取代的,指南針的作用是指引方向,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環境中,空氣相對稀薄,天空中的遮擋物很少,非常適宜白天觀測日象、夜間觀測星象來獲得方向指引。因此指南針基本不需要,可以將其排到最后一位。
營養需求對應的物品只有壓縮餅干,該物品的功能無法被取代,因此將其排在所有物品優先級中的第二位。
下面考慮工具需求所對應的物品:
根據在當前情景下的作用大小,可以分為“相對有用型”和“相對無用型”兩類,前者包括手電筒和匕首,后者包括火柴和求生卡。手電筒可以在需要照明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匕首可以處理必要的切割問題,因而把它們分別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而火柴和求生卡基本派不上用場,因此將二者分別排在倒數第三位和第二位。
還剩下緊急避難帳篷和急救藥品兩件物品:
緊急避難帳篷主要用來滿足保暖需求,這和保暖睡袋的功能基本一致,存在較高的重合性;另外,由于登山隊的核心需求是盡快撤離當前位置并返回安全地帶,使用緊急避難帳篷顯然會延長山上駐留時間,拖緩撤離進度,因此不是當前十分需要的物品。
急救藥品可以在登山隊員遭受意外傷病的情況下起到緊急治療的作用,主要用于應對可能發生的醫療需求,并且藥品攜帶起來比較方便,有備無患。
所以急救藥品的優先級應高于緊急避難帳篷,二者分列第五和第六位。
因此,得到最終的排序結果:
F保暖睡袋
A壓縮餅干
G手電筒
E匕首
I急救藥品
H緊急避難帳篷
C火柴
B求生卡
D指南針
其實我從沒有登過雪山,也沒有在野外遇過險,針對上述問題給出的優先級排序完全不是個人經驗之談,而是我遵照一定的思路框架得到的邏輯上還算合理的答案。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只要是基于清晰的思路與可信的邏輯。其實無領導小組討論也就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