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書的時間很長。(如果言情小說也算的話)
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懂得把書放在上課上看,把書捧著走路上看,那時候唯恐父母不愿把書壓在作業本下,只要父母沒看見,真的就像擠海綿一般有一點時間是一點的看著書。如果每個人都非要抽出一個瘋狂的歲月的話,那我一定就是初中。將近十萬字一本的山寨書,只需要一個早上或者一個中午又或者一個晚上即可看完。那時騎個小自行車每天三遍的來回穿梭于借書小店,風雨無阻,更像是家常便飯。于是,我當時看書速度之高到現在都詫異到驚嚇。
是不是感覺這是個極為勵志的故事呢?可惜并不是。那瘋狂的四年讀書精力并沒有過多的給我帶來什么所謂的知識架構或者思想內涵,帶給我的更多是我眼睛方面的傷害?,F在回想起,其根源一半是選書出現的問題,一半更是讀書方法的問題。
那時候讀書到癲狂,卻在現在更多是一大片的空白。過度的追求讀書的速度和讀書當下的快感,有種“今日有酒今日醉,誰管明夕”的偏執。一度讓我質疑自己,為何看了那么久的書看了那么多的書,依舊無法排出個喜歡的作者或書名的推薦名次。近期看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的筆記讀書法》才發現,自以為讀書的肆意和快感,自以為的享受當下,其實都是對書本知識的極大不尊重?!安┞剰娪洝彼膫€字,重點就在于“博”和“強”上,一個指讀書的廣度和量度,另一個就是指深度。如果只有量沒有深度,那讀書又怎么能叫“讀”書,最多只能稱之為“閱”罷了?!度绾伍喿x一本書》這本書重點就是在強調你該如何最容易最快捷的提高你的閱讀深度。它的作者奧野宣之是個非常細心的人,他從你該如何選書到如何看書以及如何做筆記都講的十分的詳細和到位。基本上可以上你在閱讀上每一個細節覺得無法著手時都可以從中查找,對此我也不得不驚嘆不已。
作者奧野宣之有一個很好的方法是推薦以寫讀書筆記為目的進行選書。因為這樣就可以有目的性的選書,而失去的漫無目的容易被廣告或者好看的封面吸引而導致買到你并不喜歡讀的書。我有一個喜歡的公眾號作者李婧,她在談到自己讀書方法時,也是如此。她說:“當我們要選擇讀的書時,和選一項工作、 開始一段事業一樣,我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在某段時間里,我要讓自己對這個領域掌握到多少?要運用到何種程度?無論從時間線、質線、量線,我都應該有個明確的閱讀要求。這樣才能保證我在一段時間里迅速建立起某一領域的系統構架。所以對我來說,閱讀不再是娛樂(放松)行為。我將閱讀視作自己的大學,一學期、二學期一步一步進階攻克。和學校提供課程相比,我就是自己的教科主任,我得負責自己的教學計劃表。因此在選書和完成進度上,我必須有更高要求。”像這樣的選書會讓你的閱讀更加有質量和分量感。并且奧野宣之在書中強調,一定要把你的閱讀轉化為實質。也就是一定要有一本專屬讀書筆記的小本,無論是什么花樣,一定要是專屬和讀書有關的小本。無論是從老師那里推薦得來還是日常感興趣的書籍名稱還是書中重要語句的摘抄以及自己對這本書中哪些部分的感悟都一定要統統記錄其中。像作者所說一般“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p>
書中還有很多介紹很實用的小方法,比如折角記錄或者書簽記錄法。但其中強調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方法從來都是別人的,但堅持卻會歸于自己。所以哪怕只是寫今天看了幾頁之類的簡單感悟,也是可以的。